近日的《主持人大賽》中,選手王嘉寧抽到一幅圖,圖片上一個人類背著他的行囊,拿起他的獵槍與一頭熊站在平衡木上進行一場對峙,那頭熊張著大嘴露出獠牙。
董卿犀利點評:
「傷害和被傷害,他們既對立又統一。因為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毀滅自己。即便你佔盡了優勢也不能為所欲為。」
這副圖道盡了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世界的平衡關係。
打死了熊,熊掉下去了,平衡木會失去原有的平衡,人也會掉下去死掉了。
一場看似生與死的搏鬥,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現實生活中面對矛盾時,大部分人選擇對抗,一爭高低,卻忘了自己腳下踩著的平衡木,一旦對方受傷自己也同樣會受傷。
《淮南子·主術訓》裡有句話:「人無善志,雖勇必傷。」
對於每個人來說,應當心存善念,先立善志,然後才可以談修行。
相反,如果立下惡念,就等於播下一顆苦果,最後必將傷人傷己。
01
渡人也是渡己。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有個挺有名的阿拉伯寓言故事是這麼說的。
一位盲人夜行,手裡面提著一盞燈,路人就問他:「您不是看不見,為什麼還要點燈呢?豈不是白費蠟嗎?」
盲人說:「這燈我是給別人點的,別人就安全了,也不會因為看不見我而撞倒我。」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作家冷瑩說:
「若人與人實在是需要保留一些距離,不如就成全彼此的光彩照人。因為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互惠效應關係:幫助就會被幫助,掠奪就會被掠奪。
相信就會被相信,懷疑別人就會被別人懷疑。
去愛別人就會被回報愛,仇恨別人就會被別人仇恨。
這就像是一個良性循環,美好終將遇見美好,善良終將遇見善良,付出愛終會收穫愛。
一切所需,皆可不求自得。
生活因為愛和善意而變得火熱。
02
善良的人擁有好運氣。
有位叫亞當斯的司機接到了一個約車電話。
搭車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她的脖子上掛著一枚小孩戴的鑲著寶石的黃金戒指。
過了幾天,亞當斯快忘了這事,就在這時接到老人的電話。
她急哭了:「我的戒指不見了,一定是忘在了你的車上了。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
亞當斯受了冤枉很生氣,可他想:「這枚戒指可能對老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於是,他沒有急著為自己辯駁。
亞當斯為老人重新訂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戒指,這花掉了他一年到頭辛苦掙來的一半積蓄。
這之後過了一年多,老人的律師突然找到他,給了他一份遺囑和大半部分財產包括一座公寓,一棟別墅,還有他當初給老人訂製的那枚戒指和另外一枚一模一樣的戒指和一份感謝信。
美國格蘭特教授認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可以讓人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你的經驗和社會資本也隨之積累,但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兌現的,他會在你不經意時給你帶來驚喜。
人生在世,難保也有遇到困難之時,幫助他人同樣會在困難之時得到別人的幫助。
做人,絕不是一種技巧,而真正是一種修養。
受人愛戴者,所依靠的,其實是品德和善行。
越多的關心悲苦之人,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作家梁曉聲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只是為了心安理得。」
世上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你累積的人品和善良。
你幫過的人,做過的所有好事,都在你的內在裡,一點點累積起來,漸漸地你的人生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03
善良和愛才是人生底色。
近段時間,武漢防疫期間發生了一件讓網友們寒心的事。
奮戰在抗病毒一線的兩位醫生被打,並且患者家屬還砸碎了他的防護服和護目鏡,他也因此受傷還被隔離。
新聞爆出後,民眾很憤怒!一線醫生捨己救人,怎麼下得去手。
當記者問他:「您後悔嗎?結束隔離後是否還會回到一線戰鬥嗎?他停頓了幾秒說:「不後悔,等石膏撤下去,一定要回。」
並且交代大家不要過多關注此事。
董卿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受到傷害之後,我們以為打槍報仇了才能快樂。
但是報仇之後得到了短暫的歡愉和長久的失落。
放下仇恨才能收穫心靈的解脫,放下才是善良的選擇。
放下很難,但那些真正放下的人才懂了從容。
我們的心就像家裡的衣櫃,隔一段時間就要去整理,放下一些舊衣服,新衣服才放得進去。
劉同在《向著光亮那方》中寫道:「過不去的事情要過去,放不下的事情要放下。
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
這樣,人生才能慢慢變成一本書。」
唯有放下,既是成全了別人也是放過了自己。
能夠以德報怨的人,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人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由德行限制著。
即便不能身居高位也足以讓人仰望。
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
如果沒有達到以德報怨的人生高度,至少不能恩將仇報,不能讓做好事的人寒了心。
04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善緣」,才能得「善果」。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裡說:「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事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其影響之大,舒可驚人。」
當你走在荊棘地上被刺痛時,一定不要灑下更多荊棘的種子。
害人者終將害己,仇恨只會帶來毀滅。
真正的強者,懂善惡關係,有遠見卓識、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人生信仰。
人這一生,相處就是緣,不管過去如何,我們要盡力結善緣,目光向前看。
人活一世,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就是為了走出傷害與被傷害的輪迴。
來源/微信公眾號卡娃微卡
圖片/圖蟲創意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