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不斷攀升。自2月開始,就陸續有車企傳出轉產口罩的消息。
2月8日,深圳車企比亞迪宣布正在調配資源,著手生產口罩和消毒液。緊接著,就在10天左右的時間內,口罩開始量產出貨。目前,其日均產能已達到500萬隻,而深圳免費向市民發放的口罩中就有部分來自比亞迪。
3月12日,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走進位於龍崗的比亞迪,探訪因此次疫情而生的「特殊」口罩生產線。
比亞迪的口罩生產線目前布局在兩層空間,一層是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共有100條生產線,另一層則生產N95口罩,共有5條生產線。生產環境均按照潔淨車間標準管理,日均口罩產能已達到500萬個,其中一次性醫用口罩420萬個。
那麼問題來了,比亞迪是如何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實現從車企到生產口罩的轉換,並達到500萬日均產能的?
如果想要生產口罩,需要以下材料和設備:
1
原材料:無紡布、熔噴布等(上遊原材料為聚丙烯);
2
口罩自動化產線及操作熟練的員工;
3
無菌車間。
從這三個條件入手分析,比亞迪等車企轉產口罩的原因大致有三個:
原因之一:原料供應能力
口罩生產工藝中最關鍵的原材料離不開聚丙烯。而這一材料在汽車行業也有應用,那便是隔音棉。
此外,汽車行業供應鏈企業有很多。通過與上遊供應鏈聯合生產,車企可以在運用全球布局優勢採購儲備物資的同時,藉助自身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打通原材料採購、設備製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從源頭增加資料物資的生產供應。
原因之二:綜合製造能力
解決了原料供應問題,生產設備問題又是「轉產」必須要解決的關鍵。
口罩生產設備屬於國家二級醫療器械,這類醫療設備從訂購到生成至少需要45天。面對這麼長的訂購周期,最終比亞迪決定自己製造生產。
作為車企,比亞迪擁有強大的設備工程師。改造機器對於他們來說雖然並不輕鬆,但還是擁有一些基礎優勢。最終,工程師們用了3天的時間畫了400張的圖紙,並最後在7天時間裡,就把把圖紙轉化成為口罩生產設備。
「一條口罩機的生產線,各種齒輪、鏈條、滾軸、滾輪大概需要1300個零部件,其中90%都是比亞迪的自製件。」比亞迪總裁辦主任李巍向記者介紹。
原因之三:質量管控水準
去過工廠的人都知道,工廠內部是不能隨便進的,特別是生產線。因為有可能一顆小小的灰塵,就需要把整個部件返工重噴。因此車企車間對於環境的要求十分嚴苛,而這種嚴苛剛好可以為生產口罩提供合適的環境。
簡單來說,車企一般都擁有無塵車間,在無塵車間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引進生產線,即可達到無菌車間的生產要求。
具備醫療器械體系認證的第九事業部
轉產口罩,比亞迪還有一項特有優勢——擁有醫療器械體系認證的第九事業部。
比亞迪第九事業部成立於2006年11月,前身為MBU(motorola business unit摩託羅拉事業群),主要服務於摩託羅拉、諾基亞生產線,後拓展至汽車塑膠零部件的模具製作加工、生產組裝、包裝出貨以及售後服務和汽車、軌道車廂鈑金部件的加工、焊接等業務。
據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九事業部擁有自有廠房,且最重要的是此前便有醫療器械體系認證。
此外,按照正常的流程,一般企業需向主管部門進行申請,主管部門核實驗收後方會發放生產許可。但是當前防疫需求較大,深圳方面對於比亞迪增加口罩生產線也提供了不少便利,增加了「綠色通道」。
比亞迪:目前生產口罩並不對外零售
據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生產的口罩並不對外零售,主要發往湖北支援疫情嚴重地區,以及政府統一採購,未來也不會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