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至14日,較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11日1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冬首個寒潮藍色預警。本次冷空氣影響時間和範圍是怎樣的?哪些地方的降溫和雨雪天氣會比較強?它有怎樣的特點?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專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張濤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新華網記者郝多
冷空氣「行進時刻表」
張濤:這一輪冷空氣的主要降溫時段是12日到14日。12日的降溫和大風出現區域主要在我國的「第二階梯」上,具體包括內蒙古中西部高原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大風降溫的「第二站」是東部平原地區。從12日夜間開始,大風和降溫會侵入華北平原、黃淮,同時,冷空氣南下速度會變得比較快。
12日夜間到13日白天,冷空氣一路往南跨過長江,西段會進入湖南大部地區,東段會在13日來到江南北部地區。14日,西段的冷空氣掃過廣西到北部灣地區。東段受阻於南嶺、武夷山,廣東及福建的降溫會來得比較晚一些,但是冷空氣在臺灣海峽沒有被阻擋,快速下到南海的東北部。
降溫「不會特別厲害」
張濤:本輪冷空氣活動降溫幅度比較大的區域主要是兩個,一是內蒙古河套及周邊地區,包括內蒙古中西部、陝北、寧夏,山西西北部,降溫幅度在8℃至10℃,局地會出現12℃的降溫。
南方地區降溫主要是在湖北中西部到湖南大部,貴州中東部、廣西等地降溫也會在8℃以上,部分地區有10℃的降溫。這個降溫幅度是中等強度的冷空氣,沒有極端降溫。
大部地區將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
張濤:從降溫幅度來說,這次冷空氣不能算是最強的,但是由於前期中東部地區一直偏冷,所以是在「比較冷」的情況下繼續降溫,雖然幅度不是最大,但是涉及降溫的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可能會創新低。
這次冷空氣過程作為一個「60分選手」,達到了中央氣象臺寒潮藍色預警的標準,中央氣象臺11日18時發布今冬以來首個寒潮藍色預警。
此外,12日,南方地區特別是江南地區以晴到少雲天氣為主。13日冷空氣來襲,迅速轉成陰雨雪天氣,造成了前後溫度差比較大。這也是發布寒潮藍色預警綜合考量的因素之一。
雨、雪、雨夾雪、凍雨「混戰」
張濤:因為這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給它「打配合」的暖溼氣流不是特別強,加上冷空氣只能算「中等強度」,因此它帶來的降水沒有此前幾輪雨雪天氣過程強度強。
雨雪過程最明顯的時段出現在13日白天到夜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江南中西部和江漢江淮西部,這些地區將出現雨轉雪,部分地區可能有中雨。來到長江以南區域的冷空氣強度不均勻,西邊較強東邊較弱,因此在湖南大部地區會出現雨轉雪,或者雨轉雪、雨夾雪,福建大部地區為雨。
而在湖北、陝西、重慶、四川、貴州北部這一線,因為地勢比較複雜,降水相態取決於海拔高差,低海拔地區與高海拔地區會有一些差異,出現凍雨、雪、雨夾雪的可能性都存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貴州和湖南的凍雨天氣將在13日夜間到14日出現。
張濤:本輪冷空氣影響範圍較大,4℃以上的降溫範圍除了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北地區西部之外,中東部大部地區的降溫包括廣東都達到了4℃以上。在降溫極端性上,目前看強度並不強,但因為前期氣溫偏冷,因此最低溫度較低。同時冷空氣伴隨的風不會特別強,量級主要是4到6級的偏北風。降水方面,就目前來看大量級降水的範圍不是特別大,大部分地區是以小量級的雨雪為主,降水量比較多的地方主要是在貴州湖南廣西這一線,並且會伴隨相態轉換,主要出現在秦嶺淮河以南到南嶺以北地區。
點擊進入科普閱讀:寒潮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