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 12月10日,中國計量大學舉行「天健育人行動計劃」 (以下簡稱天健計劃)總結表彰會暨「弘德助學關心下一代基金」活動啟動儀式。
現場來了一位特別的嘉賓,她是今年剛從該校信息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賈同學。曾經,兩歲起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她,是天健計劃的首期學員,接受了學校「一對一」全程指導幫扶。如今,她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並選擇成為天健計劃導師團的一員。
賈同學並不是個例。在中量大,有這麼一群學生,他們有著不同鄉音,來自不同的省市,但都來自貧困家庭,他們懷揣夢想邁進大學校園,渴望人生出彩的同時,也懂事敏感、自卑無助。
如何讓這部分青年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2017年起,中量大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標準、規範、質量」計量文化為底色,以「傳承計量文化、精準資助育人」為核心,深耕天健計劃資助文化品牌,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
好的教育尊重人的個性,天健計劃在全校範圍內選聘優秀教師組成的導師團也體現了這一點,用學員的話說是「私人定製導師,很任性」。
一提到數學建模,中量大師生們就會想到數學建模領軍人物和優秀指導教師王義康。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天健育人行動計劃實踐導師」。2017年,跟王義康老師對接的許同學提出,希望能參加數學建模並得到指導。其實,王老師當時已擔任了多位同學的指導教師工作,而且平時教學科研任務繁重,但當學校跟他介紹天健計劃和許同學的情況,王老師當場爽快答應了下來。2020年,王老師再次出現在天健計劃導師名單裡,這次又有兩位學員選擇他擔任導師。
據統計,該計劃自推出以來,該校共有120位優秀教師積極參與,組成天健計劃導師團。按照《天健計劃培養目標與標準》,每位導師會在自己身邊設置實踐鍛鍊崗位,個性化指導每一位學員。
從「不敢」到「我可以」;從「綠色通道」升級成「能力直通賽道」;從「一個小目標」到「追求更好的自己」……近4年,從天健計劃成長起來的115名青年學生們,得到了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校內不斷湧現出一個個勵志成才的優秀學生代表:2018年浙江省學生資助「最美愛心故事」獎的主人公白陽同學,獲得全國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二等獎;校園吉尼斯達人獲得者周林傑同學,獲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智能車競賽國家二等獎、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浙江省工程綜合能力競賽本科組一等獎等多項課外科技優異成績……受助學生畢業後以愛心基金捐助、返校講座等形式回報母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憑藉不斷提升的學生資助工作水平和育人實效,中量大「天健育人行動計劃」資助文化品牌獲得了「浙江省學生資助工作典型高校」、「浙江省學生資助文化品牌精品項目」、「浙江省學生資助工作三進三服務優秀典型單位」等諸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