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爭搶?臺積電被曝將在日設立晶片封裝廠,搶的是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臺積電可以說是香餑餑了!

就目前而言,論晶片代工還是臺積電屬於老大哥,畢竟5nm率先量產,緊接著就是進軍3nm甚至是2nm,而且據爆料稱臺積電將會安裝超過50臺EUV光刻機,不少網友還調侃說單每個月的用電都是問題。

而且有消息稱臺積電預計今年資本支出超過200億美元,並且計劃今年把 5nm 產能從 6 萬片提升到 10 萬片每月。這樣的實力與工藝,誰不眼熱?看到臺積電赴美建廠,日本開始慌了。

臺積電被曝將在日設立晶片封裝廠

有網友爆料稱臺積電將在日本投資設立一座先進封測廠,臺積電和日本各出一半資金,這也被譽為是臺積電第一座海外的封測廠。

其實說起這個封測廠還是有一段故事,有點和當初美邀請臺積電建廠差不多。

當初臺積電赴美建廠的時候,日或許是感受到了產業鏈將會發生變化的焦慮,所以也開始邀請臺積電過去建晶圓廠,為了能夠邀請到臺積電,日不僅拿出巨額補貼(據說1900億日元)還讓其國內的半導體設備、材料供應商一同研究這個事。

但是,後來經過臺積電的審核,發現在晶圓製造端缺乏供應商優勢,沒辦法的日本就開始轉向邀請做封測廠。

臺積電這樣的香餑餑,想要邀請也確實挺難。

搶臺積電?不,這是在搶市場

此前英特爾CEO的公開信中提到,美在晶片產能這一塊,也就12%的佔比,但早在1990年的時候還是30%多。

以前很多巨頭都是將設計、製造、封測整個流程集於一身,但是隨著技術的細化以及難度不斷攀升,有的企業在製造環節確實比較吃力,而臺積電恰好是補上了這個空缺。

但從老美制裁華為一事我們也可以看出,沒有核心技術,還是容易被卡脖子。

很多人說臺積電赴美建廠是以建廠來換取供貨的條件,這個咱暫且不論,但是可以看出,美在製造環節還是比較慌的,就像英特爾、蘋果呼籲的那樣,美邀請臺積電去建廠,或許就是為了刺激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而這一操作也是讓日本經濟產業省感到焦慮,儘管說日本半導體此前也是受到了美的打擊進入了低迷狀態,但是日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有點像荷蘭ASML在光刻機方面的重量,據SEMI數據顯示,日在半導體材料方面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將近52%。

設備方面,2019年全球15大設備公司,日佔了8家。也是一半以上的分量。

邀請臺積電助陣,或是為了市場穩定,或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

比如有消息指出自2009年開始全球關閉或修建100座晶圓廠中,日佔了36座,這個數字也是足夠震撼人心。

似乎全球都在搶臺積電,這是因為它本身具有先進的製程,在該領域做到獨一無二才會有更多的市場。

或許伴隨著後期的擴建、修建,半導體產業鏈會發生變化,那麼市場也就會迎來改變。

再看國內,如今中芯已經獲得成熟工藝許可,且有消息爆料稱從28nm到14nm,甚至一路攻克到了3nm,也希望在梁孟松、蔣尚義帶領下,中芯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半導體製造業競爭不斷改變,不攻克技術就會被卡脖子,說是市場競爭,其實也是未來話語權的競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傳臺積電擬赴日建首座海外先進封裝廠,日本多家半導體上市公司股價...
    芯東西(ID:aichip001)作者 | 溫淑編輯 | Panken芯東西1月5日消息,據彭博社今日下午報導,繼赴美建設5nm晶圓代工廠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正計劃赴日本建設先進封裝廠。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臺積電首座位於海外的封測廠。
  • 原來晶片的先進封裝是這麼玩的!
    而通過先進封裝可以相對輕鬆地實現晶片的高密度集成、體積的微型化和更低的成本,這使得臺積電、英特爾、三星,以及主要封測代工廠商(OSAT)都對先進封裝給予了高度重視,紛紛布局發展這方面的能力。在此情況下,近年來先進封裝技術不斷演進,產業型態也展現出一些新的特徵。
  • 銅柱凸點將成為倒裝晶片封裝的主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0137.htm  目前全球倒裝晶片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以年增長率為9%計算,到2018年將達到350米億美元。在加工完成的倒裝晶片和晶圓中,銅柱凸點式封裝的年增長率將達到19%。到2014年,已形成凸點的晶圓中將有50%使用銅柱凸點,從數量上來說,銅柱凸點式封裝將佔到倒裝晶片封裝市場的2/3。
  • 日媒:臺積電2025年在日本建半導體工廠
    EETC https://www.eet-china.com 據臺媒《聯合報》1月5日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日本政府的極力邀請下,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將與日本經濟產業省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將以各出資一半的合作構架,在東京設立一座先進封測廠。
  • 知名科技博主:臺積電要在美國設立5納米晶圓廠,該如何解讀?
    編者按:最近當今晶片業最先進的代工廠臺積電做出來一個重大決定,要在美國設立5納米的晶圓廠。對於此事應該如何解讀呢?我們看看美國業界人士那邊的意見也許能夠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知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從美國的角度總結出了三大教訓,請大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
  • 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共建晶片製造廠 臺積電如此回應
    【TechWeb】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計劃邀請臺積電或其它晶片廠商與國內晶片設備供應商共同建造一家先進的晶片製造工廠。臺積電日本政府計劃未來數年向參加該計劃的海外晶片生產商提供總計數千億日圓或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 臺積電的頂級晶片技術:AMD首發
    高端半導體晶片越來越複雜,傳統的封裝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Intel、臺積電、三星等也紛紛開發出各種2.5D、3D封裝技術,將不同IP模塊以不同方式集成封裝到一個晶片中,從而降低製造難度和成本。日媒報導,臺積電正在研發3D矽片製造技術,預計將於2022年投產。對於第一個客戶,沒有蘋果,而是AMD和谷歌。谷歌方面的產品可能是新一代 TPU的AI運算晶片。實際上臺積電今年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 CoWoS晶圓級晶片封裝技術,這是一項把晶片、基片全部封裝在一起的層級技術。與之前AMD首發的HBM顯存和GPU整合的2.5D方式相似。
  • 臺積電擬赴美設廠,帆宣、漢唐等設備廠表示將跟進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臺積電上月宣布,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臺媒指出,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等供應鏈廠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以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早前表示,將邀請供應鏈夥伴一同赴美。對此,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而臺積電其他相關供應鏈雖未必一同赴美設廠,但也有望受惠此商機。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2020年《麥克林報告》顯示,2019年臺灣晶片設計產值在全世界佔17%,位居第四位。臺灣的聯發科是近年來成長最快的晶片設計公司,2019年11月,該公司領先高通,率先生產出5G「單晶片系統」(將原本數個功能不同的晶片,整合為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晶片),引發業界轟動。封裝與測試,引領時代潮流。
  • 科普:同樣涉及晶片,ARM、高通、英特爾、臺積電有什麼關係?
    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和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有了極大的改善,相信大家都都或多或少的知道這些企業的名字,但它們具體做什麼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未必那麼清楚了,現在我們簡單總結一下。英特爾、ARM、AMD、高通、聯發科、臺積電、三星都是晶片相關企業。ARM與臺積電業務最簡單,一個負責移動端處理器架構設計,一個負責晶片代工。聯發科和高通類似,主要以Soc晶片設計為主,不過高通手上專利要更多一些。
  • 開啟搶人大戰!山東泉芯與武漢弘芯花重金從臺積電挖來數百位人才
    大環境的壓力與華為的天才計劃似乎在半導體領域引發了一場「搶人大戰」。有消息稱,有兩家大陸廠商花費重金從臺積電挖來超過100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目的是開發14nm和12nm工藝製程的晶片這兩家公司分別為山東濟南的泉芯集成電路製造和武漢弘芯半導體,前者成立於2019年,雖然沒有什麼資料可供參考,但其總經理夏勁松曾跟隨現任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加盟三星電子,而後者成立於2017年,在14nm與7nm工藝製程晶片上有著先進的封裝技術經驗
  • 先進封裝:半導體廠商的新戰場
    臺積電認為,晶片在2D層面的微縮已不能滿足異構集成的需求,3D才是未來提升系統效能、縮小晶片面積、整合不同功能的發展趨勢。   在11月份,臺積電開始與Google和AMD等廠商一同測試,合作開發先進的3D堆棧晶圓級封裝產品,並計劃2022年進入量產。   臺積電將此3D堆棧技術命名為「SoIC封裝」,可以垂直與水平的進行晶片連結及堆棧封裝。
  • 晶片設計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巨變
    作為3D晶片的堆疊式存儲器就是一個例子,相同技術的多層堆疊在一起,進一步增加了集成密度。   為什麼晶片製造一直在追求先進IC封裝?一個突出目的是為了「超越摩爾定律(Moore than Moore)」。當晶片擴展在每個節點變得越來越困難和昂貴的時候,工程師們只能將多個晶片放入先進封裝中,作為晶片擴展的替代方案。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通往更先進位程的道路猶如攀登高峰,飆高的技術難度和研發成本將大多數晶片代工廠攔在半山腰,全球唯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還在向峰頂衝刺。就在剛剛過去4個月,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接連密集釋放關於更先進位程的新訊息。三星首款3nm晶片研發成功,臺積電3nm晶片電晶體密度達2.5億/mm²,英特爾官宣製程回歸兩年更新周期。
  • 美國「芯」焦,臺積電也沒辦法,三大晶片巨頭的態度很明確
    l 三次產業轉移,美國半導體下坡 首先是半導體行業轉移的「芯焦」,半導體行業很大,有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但是兩者都差不多,原材料、設計、生產製造、封裝出售,諸如此類。但是根據經濟的原理,資源是有限的,一個人不能什麼都做,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提升效率。
  • 是什麼原因促使臺積電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
    SBoedncThurston表示,臺積電並未諮詢他有關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廠的問題;而他最後一次與臺積電之間「有意義」的對話,是在2019年6月與董事長劉德音(Mark Liu)的討論。SBoednc中美「隔空交火」下的臺積電中美貿易戰火持續延燒並演變成科技戰,客戶遍及全球的臺積電原本能不受限制為海思供應晶片,卻「掃到颱風尾」。而不只是Thurston,其他人也認為臺積電的美國新晶圓廠是用來向美國政府交換優惠待遇的一個籌碼,讓他們能被允許繼續為海思生產晶片。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是如何走上「擠牙膏...
    最近,英特爾決定將晶片製造外包,由於其未來 CPU 將採用的 7nm 晶片,技術進度較目標落後約 12 個月。對此,很多人表示意料之中。彭博社評論稱,此舉預示著一個由英特爾公司和美國主導世界半導體行業的時代的終結。
  • 晶片代工廠臺積電也要漲價 汽車晶片越來越貴
    12月17日,外媒報導,晶圓代工商臺積電將取消原有折扣價,相當於變相漲價。臺積電此前在為大客戶代工12英寸晶圓時,提供了約3%的折扣,但在2021年,他們將取消這一折扣,價格折扣取消之後就意味著大客戶的代工成本,將因此而上升。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背後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消息,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勁爆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為什麼突然要辭職?
  • 除了小晶片和先進封裝,蔣尚義或能助中芯國際買到EUV光刻機?
    他親自領軍改革,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低階28納米工藝多晶矽製程的良品率從60%大幅提升至85%以上。同時,高階製程的良品率也翻倍提升至80%以上,可以面向市場盈利。因為同時間,臺灣聯華電子和臺積電的工藝製程,要麼良品率比你高,要麼技術比你先進,中芯的28納米製程工藝還是沒有競爭力,連大陸公司都紛紛把訂單給了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