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大多數愛情都是悲劇結尾?

2020-12-07 晴晴的娛樂日記

提到現代文學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作家是很難跳過去的,他就是出生於1949年的陝西作家路遙先生。

作為一位現實主義風格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基本上貫徹了這麼一個宗旨,那就是關注於身邊事,關注時代洪流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而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這一部達百萬字之多的史詩巨作為典型。

今天我們不從宏觀的角度去評判這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巨作到底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啟示意義,而單從路遙先生筆下的愛情和悲劇關係的角度,去簡單探討一下這本《平凡的世界》的文學魅力。

一,柏拉圖式的愛情觀!

文學家的精神世界,一向都是純粹的,乾淨的,特別是那些集大成者。

而路遙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而他心中的那份純粹,那份乾淨,反映到筆下,就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裡這三對「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一對理想式的愛情觀:大概就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精神愛情。

這一對男女主人公愛情的起因,就是因為兩個人在精神世界的共鳴,就是因為兩個人在某些方面的志同道合。

而這種純粹的愛情觀,是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因素的,比如身份背景,比如經濟條件,比如生活習慣。

甚至可以說,從一開始,路遙先生在創造孫少平和田曉霞這一對純粹的戀人時,就是按照理想化,就是按照標準化的模式,在填充,在塑造。

從全書中,我們也甚少看到田曉霞和孫少平有過別的生活化的場景,多數時候,他們都在談論文學,多數時候他們都在談論詩和遠方。

而這種去掉生活化場景,去掉生活瑣事的愛情,對於一個有著真實生活經歷的讀者來說,其實是不能忍受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愛情觀,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出現在文學創作之中,倒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畢竟文學創作,本身就是在把一個不可能的事情,合理化。

第二對理想式的愛情觀:是孫少安和秀蓮嫂子。

對於這一對愛情的結構塑造,路遙先生其實是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很多接地氣的生活細節的。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能從行文之中看到,路遙先生對於這一對愛情,還是加入了理想化,甚至絕對化的元素。

比如最簡單的一個邏輯,就是在孫少安去山西的時候,就因為他看起來能幹活,就因為他為人踏實。

所以秀蓮就不顧一切,跟著孫少安回了家,就不顧一切和他走到了一起。

這種極具浪漫主義情懷的愛情故事,有,但是極少,特別是在那個並不算開放的年代,更是稀有。

而路遙把這種浪漫主義情懷,投射到秀蓮嫂子這一個農村女人身上,我認為其實就是他心中對於理想式愛情的一種投影。

第三對,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對:李向前和田潤葉的愛情!

雖然本書濃墨重彩介紹的還是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愛情和奮鬥史,但是在我看來,李向前和田潤葉這一對糾葛的愛情,才是路遙先生最想凸出的主流。

因為他們這一對愛情,確實足夠具有戲劇色彩和張力。

從一開始田潤葉心裡只有孫少安,乃至於嫁給李向前以後,雖然她們有了夫妻之名,卻始終沒有夫妻之實。

再後來,李向前出車禍,田潤葉因為可憐李向前而選擇了回歸,選擇了盡到一個作為妻子的責任。

這種從不情願,到願意,這種從不願意有身體接觸,到後來的悉心照顧,甚至有了娃。

這種情感過程的轉變,其實也是對於愛情理想化,對於婚姻絕對化的一種典型投影。

畢竟這樣的愛情轉變,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很難遇到,也是很少出現的,而路遙先生將這樣理想化的婚姻觀和愛情觀,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就是在向我們展示一個理想化的文學世界。

二,路遙先生為什麼要親手殺死自己的理想愛情呢?

通過前文,我們已經基本知道了,在《平凡的世界》裡出現的三組愛情,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理想化愛情,也是路遙先生通過文學筆觸,為我們精心構造的一個理想世界。

但是為什麼到了小說末尾的時候,路遙先生卻又親生推倒了自己構造的一個理想世界,親手殺死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愛情呢?

其實無外乎下面這兩個原因:

1,文學故事起點可以是純粹的,但是落腳一定要面對現實。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特別是作為一部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現實題材小說,在文學創作開始的階段,我們可以理想化。

比如給孫少平這樣的窮小子安排一個官二代的千金小姐,比如讓孫少安這樣的窮小子白撿一個賢惠媳婦,這都是符合文學創作的要求的。

但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特別是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更應該訴諸於讀者,更應該啟迪於後人的應該是現實意義,應該是現實矛盾。

而正是基於這一個要求,所以後面路遙先生安排了田曉霞在救人的時候,被洪水衝走,在孫少安的磚廠建成的時候,秀蓮嫂子卻得了重病。

這都是合情也合理的,甚至在最後路遙先生選擇了讓孫少平這樣的青年,娶了一個寡婦,這本身就是路遙先生在告訴我們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過日子,現實就是找一個賢惠的婆娘。

而和田曉霞的理想式愛情,本身就是站不住腳,本身就是只存在於理想的世界之中的。

甚至可以說孫少平夢見飛碟,都是一種對於理想和現實做出的抉擇,和田曉霞在一起本就是大夢一場,從來如此。

2,偉大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悲劇!

其實,如果我們熟讀各國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這麼一個現實,那就是真正流傳下來,真正被人銘記的文學作品。

無一例外,都是以悲劇結尾的。

而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同理心,讓他們對於悲劇更有記憶;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於美好事物都有極高的嚮往,而親眼看到美好坍塌,這種強烈的刺激感和衝擊感,更是能讓人記憶深刻。

所以在構造理想化愛情,在塑造理想化人物方面,路遙先生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但是人物有多美好,愛情有多純粹,其實也預示了最後的結局,其實也預示了最後的結果有多悲涼。

特別是在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如膠似漆的時候,突然選擇了讓田曉霞這個人物死亡,這種突然的,強烈的衝擊感,確實能營造出一種意外的悲劇色彩。

而秀蓮嫂子的悲劇也是如此,從嫁給孫少安的一貧如洗,到一點一滴的紅磚白瓦,苦是她受的,福她卻沒有享到。

這種遺憾之美,這種悵惘之美,可以說就是為什麼《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偉大,之所以會被無數年輕人悵惘至今的主要原因。

三,《平凡的世界》的局限性!

雖然在前文中,我給予了《平凡的世界》這部文學作品極高的評價,但是在某些方面,《平凡的世界》確實還有局限性。

第一,在人物塑造上面,過於臉譜化。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會發現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同樣一個群體,那麼他們的形象,以及心理特徵,幾乎都是一個模子裡刻畫出來的。

最明顯的就是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兄弟,農民出身的他們,不管是面對什麼人,不管是面對什麼事,他們身上都始終表現著一種農民式的善良和淳樸。

而我並不是反感這種心理特徵,只是覺得在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在人物心理的多變性上來看,始終單一了一些,始終臉譜化了一些。

特別是孫少平的同學金波,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愛情故事,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孫少平和孫少安愛情故事的一個翻版。

甚至在路遙另外一部小說《人生》中,出現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其實也是這樣的性格和形象。

同樣的性格特徵,同樣的愛情故事,這種臉譜化的人物塑造上,可能是路遙先生所有文學作品之中,都忽視的一個地方,當然也可能這就是路遙先生的寫作風格,這裡不加人深入評價了。

第二,愛情主旨方面確實過於崇高!

全文,列舉了很多崇高的愛情觀,但是一言以蔽之,這些愛情,都是理想化,都是不接地氣的愛情觀。

而作為一部《平凡的世界》,不應該僅僅只盯著一份「理想化」的愛情不放手,不應該只抓住一份「絕對化」的愛情不鬆手。

「平凡的世界」中愛情觀應該也是多層次的,也應該是多角度的,應該是各有各的風景,應該是各有各的糾葛。

比如王滿銀和蘭花的愛情,本應該是有別於孫少平和孫少安的一種現實愛情觀,也應該是本文真正的亮點和特色之處,可是作為作者的路遙卻並沒有用過多的筆觸去描繪這種「現實的愛情」。

而在小說結尾,失去田曉霞的孫少平選擇了和惠英嫂子在一起,選擇了和她一起生活,這應該也能看出是路遙對於「愛情」這個主旨多樣性的一種補充和交代,只是應該再加點筆墨去豐富這個多樣性的愛情時,路遙先生卻選擇了戛然而止,現在看來也很難說不是一種遺憾。

話說回來,作為一部字數達百萬之多的史詩巨作,路遙先生能夠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作為一個切入口,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大篇章,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特別是能夠通過小人物的人生遭遇,帶我們這些後輩去觸碰上一代人的奮鬥史,上一代人的愛情觀,這也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最後這部《平凡的世界》能獲得茅盾文學獎,還被評為中國100年以來最好的十部文學作品之一的主要原因吧。

相關焦點

  • 路遙筆下的愛情,為何都是悲劇的?他是一個講究門當戶對的人
    人們對於美好的愛情總是嚮往的,古今中外對於浪漫愛情的描寫也有很多,像《梁山伯與祝英臺》、《茶花女》等等,這類不「門當戶對」的愛情比比皆是。但最終都以悲劇而告終,畢竟他們還有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大多數作品su9兩情相悅,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面對各種壓力不得不分開。
  • 在《平凡的世界》中為什麼路遙在結尾處筆鋒突轉,將田曉霞寫死...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對愛情悲劇的書寫
    《平凡的世界》作為一篇紀實性的小說,通過對作者創作手法和內容的去分析,發現文章以第一視角為出發點,描繪舊時期農村地區所發生的故事以及不同的愛情經歷。當我們真正進入到書中,體會主人公的愛情時,我們往往會被真實的情感所打動。但是,深入閱讀作品時,就會發現書中說描寫的愛情大多數以悲劇落幕,兩個相愛的人往往會因為現實所打敗。
  • 讀《平凡的世界》,感受路遙筆下,三種不同愛情觀造就的時代悲劇
    「沒有愛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設想。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為繁榮,平庸變為偉大;使死去的復活,活著的閃閃發光。」——路遙《平凡的世界》如果說,中國最接地氣的書是哪一本,我很肯定的說,那一定是《平凡的世界》。到今天,許多年過去了,但路遙筆下的那些為生活奮鬥,與命運抗爭的普通人故事,仍然使許多人動容落淚。這些普通人在真實而無奈的現實生活中,憑著堅韌吃苦精神,活出了不平庸的人生。這些不平庸的人生帶給人們太多的震撼。
  • 路遙《平凡的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痛苦碰撞,淺析田曉霞悲劇結局的...
    雖然田曉霞和孫少平愛情在我們看來如此美好,但他們的愛情註定沒有結局。家庭出身是少平永遠無法改變的印記,市長的女兒和挖煤工人這樣巨大的出身的差距,註定了他們永遠無法走到一起,他們如此熾熱的愛情之中有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是現實的鴻溝,也是理想的障礙。在他們生活著的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裡,理想終究還是讓位給了現實。
  • 【原創】《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為什麼把田曉霞寫死了?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對現實主義進行了深入思考,最後說「我決定要用現實主義手法結構這部規模龐大的作品」。路遙是堅持現實主義原則創作的,書中肯定有高於現實的東西,但也不能高到完全脫離現實的地步。孫少平與田曉霞,一個是農民的兒子、煤礦工人,一個是省委副書記兼省會所在地市委書記的女兒、省報的記者。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什麼寫死田曉霞?真相藏在他的婚戀經歷中
    可是路遙卻給了她一個接近悲劇的結局,讓她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其實,不止《人生》,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發表後,曾收到成千上萬的讀者來信,有一大半的信件是指責路遙把田曉霞給寫死了。
  • 路遙:《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有你,有我,既平凡,又不平凡。他創作的《平凡的世界》裡充滿了愛情故事、人性的光輝等等,無論是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悲傷愛情故事,還是孫少安和潤葉的不平等愛情關係,甚至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純真的愛情故事,均展現了純真無邪、善於拼搏、勇於奮發的農村男青年和城市女青年的愛情戀糾葛或者是不平等的愛情故事。
  • 《平凡的世界》:被路遙偏愛的孫蘭香,成為孫家唯一的「幸運兒」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裡面的人物一直深深得刻在我的腦海中。但孫蘭香這個名字,我卻甚少想起,她似乎是個存在感很低的人。在我們都遺憾曉霞犧牲、秀蓮病倒的結局時,蘭香越努力越幸運的結局還是讓我們在惋惜與遺憾的同時,多了一絲欣慰。
  • 路遙巨著《平凡的世界》:帶你解讀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 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沒幾年就死了,墓地刻的一句話令人淚目
    有一種愛情,叫「高加林和劉巧珍」;有一種世界,叫「平凡的世界」;這愛情與世界之和,叫作「人生」。而這《人生》與《平凡的世界》的創造者是路遙。路遙一生,有相當長的時間用於《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然而這部史詩級的百萬字長篇小說問世後沒幾年,路遙就去世了,令人痛心不已。
  • 《平凡的世界》:路遙圓不了的美麗謊言
    魔幻小說不是今天才有,早在30年前中國文壇魔幻小說的思潮就看是洶湧,而現實主義的創作則被眼看就要成為被拍到沙灘上的「前浪」,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路遙毅然決然的選擇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的問世,而《平凡的世界》的成功,又證明了路遙的偉大。
  •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出了女人的三種愛情觀,哪種能得到幸福
    「沒有愛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設想。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為繁榮,平庸變為偉大;使死去的復活,活著的閃閃發光。」——路遙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影響數萬中國年輕人,就是因為裡面的人物太過現實,太過鮮明,太具有代表性。
  •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路遙要讓曉霞犧牲?並非因為她的愛情不現實
    關於《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的死,有這麼一個故事:那一天路遙的弟弟王天樂正在洛川縣採訪,報社突然來電說路遙打電話要他速去榆林(那時沒手機)。王天樂一時還以為染病的哥哥病情加重了,心急火燎地趕往三百多公裡外的榆林,當他花了足足一天時間趕到路遙那兒時,見路遙淚流滿面,驚問其故,路遙說:「田曉霞死了!」
  • 平凡的世界:路遙用最平凡的人,激勵著無數的青年拼搏奮鬥
    也許人生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本文為你記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 路遙《平凡的世界》經典語錄50句
    因此,大多數普通人不會象飄飄欲仙的老莊,時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塵埃——儘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路遙《平凡的世界》15、社會在變化,生活在變化,人在變化,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人的關係。——路遙《平凡的世界》16、一個安靜的夜晚,我獨自一人,有些空虛,有些悽涼。坐在星空下,抬頭仰望美麗天空,感覺真實卻由虛幻,閃閃爍爍,似乎看來還有些跳動。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為什麼說田曉霞的死是平凡的世界裡面最好的也是最真實的結局?
    提起「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劇中的很多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田潤葉與孫少安愛而不得愛情,孫少平與田曉霞的超脫世俗的感情,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劇中最後結尾,田曉霞的死,更是讓整部劇達到了高潮,而田曉霞的死,也讓很多觀眾無法接受。
  • 《平凡的世界》:路遙偏愛的蘭香,為何我們都不嫉妒她
    蘭香,在《平凡的世界》裡,起初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女孩,可在故事的結尾,她卻成了所有人裡,結局最完美的那個。她考上了重點大學,學了自己最喜歡的天體物理專業;她跨越階級,談了一場理想的愛情;她家裡不再爛包,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