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解讀: 語出《論語·學而》。 弟子們在家裡要盡孝道而孝敬父母,在外面要守悌道而敬愛兄長,要謹言慎行,要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關愛大眾,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來學習文化知識。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讀:語出《論語·裡仁》。 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解讀:語出《論語·公冶長》。 讓老人得到安逸,讓朋友得到信任,讓年輕人得到關懷。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語出《論語·雍也》。 質樸多於文採,就未免粗野;文採多於質樸,就流於虛浮。只有質樸和文採配合恰當,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讀:語出處《論語·雍也》。 智慧者愛水,仁德者愛山;智慧者好動,仁德者好靜;智慧者快樂,仁德者長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解讀:語出《論語·雍也》。 自己想成功,同時也讓別人成功;自己想拓展,同時也讓別人拓展。(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