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其中指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政策總體得到較好落實,但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人民日報,6月17日)
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校園欺凌、偷竊、搶劫,甚至不乏一些駭人聽聞的極端案例,大連一10歲女童被13歲的嫌疑人蔡某某殘忍殺害,湖南一12歲男童不滿母親的嚴厲管教持刀弒母……這一系列事件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成為我們亟需思考的問題。
家庭引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的引導,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性格、智力發展、思維導向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成為父母是不需要考試的,這其實是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有孟母三遷擇佳鄰而居,孟子最後成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被世人尊稱為「亞聖」。父母要給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教育引導,而不是一味包庇縱容,甚至放棄自己身為監護人的職責。家庭引導到位,才能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而有效預防後期不良行為的出現。
學校教育,扣好「未來之扣」。古語有云「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育,既要教給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給學生「立世之德」,而德比才更為重要。現在一方面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學生成績,追求所謂的高升學率,忽略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另一方面現在有關學校家庭的矛盾事件時有發生,受輿論影響,對學生出現的不良行為,有的學校不敢管不想管,最終多方因素影響導致未成年人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所以我們要強化學校教育,讓學校想管敢管,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國家要求的素質教育。
完善相關法律,扣好「護航之扣」。針對近幾年發生的未成年犯罪極端案例,不少人呼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但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就可以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了,這個問題難以給出答案。因此要加快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時,立法機關可以廣開言路,傾聽大眾聲音做出科學決策。通過法律法規明確家庭、學校等主體的職責範圍,及時幹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對出現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矯治而不是一放了之,探索出有效合理的矯正機制,從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多方努力方能扣好未成年人的每一粒扣子,方能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出一片淨土,方能讓祖國未來的花朵更加燦爛的綻放。(陌陌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