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於天蛟 報導 11月18日夜間到19日白天,吉林省遭受有記錄以來最強凍雨暴雪大風天氣侵襲。受此次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影響,吉林電網電力線路出現多條次覆冰舞動跳閘故障,截至20日15時,已累計造成長春、吉林、四平、白城、松原等地區共6條500千伏線路、38條220千伏線路、129條66千伏線路、166座66千伏變電站、862條10千伏線路停運,173萬餘戶客戶停電。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是整個吉林電網的調度運行控制的指揮中樞,面對此次嚴重的暴雪冰凍災害,調控中心黨總支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科學決策,各級調控人員迅速響應、密切配合,科學高效地處置電網故障跳閘1000多條/次,安全有序指揮各級電網恢復送電,最大限度地將自然災害影響降至最低。
黨建引領彰顯使命擔當
險情就是命令,保電就是責任。調控中心按照公司部署,在抗冰災保供電一線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迅速集結成立了「抗冰保電」黨員突擊隊,涵蓋調控、方式、繼電、通信、自動化以及綜合保障等多個專業,共計50名黨員,全部自願報名參加。連續奮戰48小時,把調度運行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考場」,把正確發送復電指令作為詮釋對黨忠誠的「誓言」,牢固樹立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科學部署應對自然災害
11月18日10時起,吉林省氣象臺陸續發布道路冰雪橙色、大風藍色預警,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雪災、凍害、大風)Ⅳ級應急響應。
當前正處迎峰度冬關鍵時期,電網安全運行不僅關係供電可靠,更關乎供熱、供水等重大民生工程。調控處立即行動,迅速吹響集結號,按應急預案布置開展「跨班支援」、「早到晚退」應急工作機制,確保「全員輪崗、雙班在崗」,最大化值班力量。強化電網實時運行監視調整,嚴格控制電網各重要斷面潮流不超穩定極限,合理調整電網電壓,最大化電網運行安全裕度。密切聯繫氣象部門,實時了解全省各地氣象信息,並結合電網實際情況,編寫事故處理預案,做好應急處理的各項準備工作。
沉著應對保證主網安全
220千伏電網是吉林電網主網架,猶如人體血液的大動脈,肩負著將電能由發電廠輸送到各地區變電站的主力任務,輸送潮流大、覆蓋面積廣、影響程度重,如果主網架出現故障,各級配電網就如果失去了血液的毛細血管,面臨著無電可供的困境。
15:10 受災情影響的第一條220千伏線路跳閘……
15:27長春西部兩條重要220千伏線路同時跳閘……
猶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此後線路跳閘條次急速攀升,長春、四平地區220千伏主網架結構削弱嚴重,面臨地區電網全停電風險。調控人員沉著應對,跳閘後判斷具備送電條件的,立即組織開展試送,全力以赴保障主網架可靠運行。
最短8分鐘組織線路試送,最快13分鐘完成線路合環,四送線路保證網架完成,八送併網線路實現跳閘供熱機組第一時間併網……這一組組數字的背後與是調控人員與時間賽跑搶送電,與冰雪對抗保電網的執著精神。在此次災情中,由於處置及時、決策科學、應對得力,吉林電網主網架保持可靠運行,始終保持對各級配電網的可靠送電,非停供熱機組第一時間恢復併網,儘早恢復居民供熱熱源。
全情付出書寫無悔青春
作為一支青年黨員隊伍,守護一方電網安全是他們的錚錚諾言。調控運行工作安全責任重大,每條指令都涉及人身和設備安全,下達每條操作指令必須清晰準確、嚴謹無誤,面對著此次急迫、繁重的送電任務,每個人都承擔著極大地心理壓力,既要快,又要準。
18日至20日三天,調控工作量是平時的三倍以上,平均每小時業務電話量由106次/小時激增至352次/小時,同時停電線路條次由春、秋檢時最多的17條次,增加至37條次。為確保萬無一失的做好電網應急處置,領導人員48小時在崗,坐鎮一線、靠前指揮,全處人員平均工作時間超過30小時,堅守崗位,沉著應對。
而且此刻,調度員田世傑的妻子還在坐月子,他在得知信息後主動請纓,提前結束陪產假回到工作崗位。調度員金海鑫的妻子預產期將至,他將妻子和大女兒託付給父母,到單位一住就是三天。
風雪無情人有情,守護電網保光明。守崗位履職責,他們勇於擔當;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全情投入,用付出換理解,用責任換溫暖,用專業換光明,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奮力開啟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新徵程!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