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生產重點任務飛機 技師精度超一般數控工具機

2021-01-20 騰訊網

資料圖:殲15戰機

參加技能大賽的王剛

一個銑工的飛機情緣(北鬥)

周建新

如果說,翱翔天空的中國戰機,是捍衛祖國藍天的國之利刃;那麼,必然有鍛造這神兵利器的大國工匠。

他們身懷絕技。他們少為人知。他們是樸實的勞動者,亦是支撐國防事業的幕後英雄。

今天,「北鬥」欄目就為讀者帶來這樣一位工匠的故事。身為銑工的他,用雙手和雙眼超越電腦加工的精度極限,為一架架國產戰機打造「大梁」,在車間裡護衛著一方祖國的天空。

——編 者

就想造飛機

瀋陽城市的北部有個鎮子,叫虎石臺,鎮裡有個村子,村南緊臨沈飛集團的飛機跑道。不提這個村名,是因為作為地理坐標的村子名稱已經不復存在了,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把村子吞沒了。

三十年前,村裡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只要聽到飛機的轟鳴聲,便會箭一般竄出家門,站在高坎處,望著一架架戰機從跑道上翹首而起,他的心也隨著飛機引擎的聲音一起震顫,眼睛追隨著銀灰色的戰機,與戰機一起盤旋,心與戰機一同呼嘯著射向藍天。

這個從小就把身心拴在戰機上的孩子,就是後來的全國勞動模範、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被譽為大國工匠的王剛。

王剛,生著會笑的小眼睛,那雙小眼睛生著智慧的靈光。每一次戰機馭風而起,射向藍天,只留下一道漸漸擴散的白煙,還有耳中無法消退的轟鳴,他就琢磨,這麼大的傢伙,怎麼轟地一下就飛上了天?

畢竟六七歲,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異想天開,自己造飛機。最先嘗試的是紙飛機,他善於動腦筋,反覆實驗著,機頭怎麼疊,翅膀怎麼疊,才能讓紙飛機飛得又遠又穩。許多年後,他才知道,自己紙飛機的實驗,正是最樸素與直觀的風洞實驗。

紙飛機做成了,他又實驗著拿鐵片做飛機,用家裡的院子當跑道,用自己的手臂做動力,也要造一個一飛沖天的鐵飛機,可是,這是怎樣的一個妄想,實驗的結果就是折戟沉沙。

母親告訴他,一架戰鬥飛機,需要幾千個人去生產,幾萬個零件,就像媽媽做的帳務,多大的數字也得從「1」開始積累,你想造飛機,得從一點一滴的小機械開始。

母親是村裡的會計,細緻謹慎是她的性格,她教育兒子的方式就是把小事兒做細,把細事兒做精。

王剛記住了母親的話,既然飛機是零件組成的,家裡的機械也都是零件一樣,小的東西弄明白了,長大了就能弄明白飛機是咋回事兒了。於是,小王剛不聲不語,把家裡的炕上當做操作臺。鐘錶之類的家庭物件,他把零件一件一件地拆下來,按順序擺好,再一件件組裝上,居然無師自通地能夠復原。遇上裝不好的電器,父親送去維修部,他也跟在身後,一定要弄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了。

所有的這些,只為一個夢想:長大後像沈飛那些造飛機的人一樣,穿著和他們一樣的工裝,昂首挺胸地走進沈飛的大院。

上學後,王剛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騰出更多的時間去讀初中的物理和化學,什麼力學電學光學,他都涉獵了。小學畢業,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升入初中。三年時間,數理化遙遙領先,老師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這成績,又是一個名牌大學的苗子,考入市重點高中沒問題。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1996年中考報名,居然沒有王剛的名字:王剛居然直接報名了沈飛技校。老師驚愕了,王剛的成績在全校排在前邊,沈飛技校只是個中專,培養技能工人的地方,這麼好的成績進技校,那不是浪費嗎?

老師找他談心,談得苦口婆心,就是讓他回心轉意。他的小眼睛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安靜沉穩地瞅著老師,微笑卻又執著地回答,就考沈飛技校。

老師想幫他規劃人生,補齊弱勢的英語科目,爭取進入高等學府,為此老師特意找來英語老師,義務給他開小灶,把他的短板給補上去。

可王剛早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好了,他微笑著搖頭,從小的夢想就是造飛機,進沈飛是他夢寐以求的願望,而進沈飛的最佳捷徑,就是考沈飛技校,進了技校,就進了保險箱,毫無疑問就是沈飛的人了。

就這樣,王剛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沈飛技校。

和師傅比早

技校的學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半學期理論,半學期操作。王剛學習的專業是銑工,兩年的學習過後,就是實習階段。

他實習的地方就是數控工具機加工廠,那裡生產著沈飛最大的結構件,也是當時沈飛最累的地方之一。

當時的工段長名叫劉傑,在實習期間一眼就相中了有熱情、肯琢磨,幹起活來手下有準頭的王剛。劉傑想把王剛留在自己的工段,在一年的實習期裡,做了很多前期鋪墊,包括暗示與考驗,還曾經對王剛說,來到這裡,就意味著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了自己的時間。

言外之意王剛聽得懂,按照沈飛技校的規矩,學習最好的,有優先選擇權。一般的情況下,誰都會選擇工作不太繁忙、收入比較穩定的工段。可王剛的選擇恰恰相反,他認為最累的地方最能鍛鍊人。更何況,這裡加工的是戰機上最大、工藝要求極高的工件,當然也是離他夢想最近的地方。

畢業成績,王剛最好,單位可以自己選,他不假思索就選了數控加工廠。可一進廠,就被一單元給搶走了,劉傑軟磨硬泡,費了一番周折,才將王剛要回到自己手下。

實習是實習,不過是用些邊角餘料,可正式工作了,那是要上臺操作幹大活兒的。工段長劉傑給王剛找了個最好的師傅帶他這個徒弟,師傅的名字叫張顯育。正常情況,師傅領進門,還得需要磨練一年的時間,才能過試用期。

儘管王剛天賦超常,可真的幹起活兒來,和實習還是不一樣的。飛機的大型件,一個幾萬元、幾十萬元,稍不小心,一處出了問題,整個大部件就報廢了,所以幹起活兒來是提心弔膽。

每天上操作臺前,王剛不是急著先完成工時,而是上下左右打量好,把刀怎麼走、角度怎麼變,在心中完全謀劃一遍,這才有條不紊地操作。師傅在一旁指導著,該怎麼做,王剛一點就通,並且還能舉一反三,找出別人發現不了的竅門。張顯育師傅心裡歡喜,這個小夥子,不得了,才上班,就能把靈魂澆鑄進部件裡,巨大的金屬構件,在他的手裡如同玩具。

不到一個星期,劉傑宣布,王剛不用再試用了,直接獨立工作,工資也隨之調整。別人一年才能走完的路,王剛僅用幾天。

對王剛技術的放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產任務壓得順不過來,要搶時間完成。

那時,王剛住在沈飛的職工宿舍,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車間幹活兒。讓他想不到的是,住在廠外的師傅,每天比他來得還早。他覺得過意不去,自己年輕輕的,沒有負擔,怎麼也不能比師傅來得晚呀。

就這樣,每天黑咕隆咚的,王剛起床就趕到車間,他要搶在師傅的前邊,把準備工作做妥當。即使如此,他和師傅依然你一天他一天地交替早到車間。

每天晚上,加班成為他們工段的常態,生產任務緊的時候,常常加班到後半夜,每月至少工作三百小時,一個月搶出兩個月的活兒,而且是全年無休。

航空報國,不是空話,靠的是一架架翱翔藍天、決勝千裡的新型戰機。戰機裡一個個可靠的精密部件,凝結著他的心血,他的汗水,還有他的智慧。

每逢看到王剛瘦高的腰背彎成了一張弓,全神貫注地趴在車床邊忙碌時,師傅心疼啊,勸他歇一下,歇一下。

可對工藝技法的鑽研,讓他無法停下來。

挑大梁

入廠不到一年,王剛就接到了最大的一件活兒,做飛機的前大梁。

這是新的型號,整個沈飛都沒有經驗,哪個工段都不敢接,哪怕進廠多年的人,也不敢碰,因為難度太大了,誰也不敢承擔責任,一天上萬次的操作,只要半毫差池,就會前功盡棄,價值幾十萬呢,誰都怕有失手的那一下子。

有了王剛,師傅心裡也有了底兒,硬是把生產任務接了下來,師徒倆各有分工,師傅把萬能銑的部分交給了他。

從2000年開始,王剛就開始挑大梁,師徒默契地配合,一幹就是十年。

一根大梁,五米長,把整個工作檯都佔滿了,看不到車床,只能懸在上邊。幹起活兒來,眼睛沒處瞅,手沒處伸,加工起來,特別費勁兒,難度之大,精度之高,前所未有。

接到這樣的活兒,別人早就害怕了,平時不愛言語的王剛,此時卻興奮起來,他喜歡挑戰,越難他越想幹。他認為,只要有人能想出來,就有人能給做出來。

大梁的材質,越來越輕,越來越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而強度和韌度都不遜從前。相對而言,大梁的成本也是越來越高,假如把活兒幹廢了,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因為這種材料本身就是一件難尋。

正如他們所說:「車工怕細杆,鉗工怕鑽眼,銑工怕薄扁。」工件越薄,剛性差,易變形,一時疏忽就能鑄成大錯。所以,每當加工大梁時,王剛都不著急動手,他站在那裡,一遍遍地想,腦海裡模擬著整個加工過程,刀具的每一個側面,每一個角度,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只要銑床開動,王剛就會把一切拋在腦後,屏神靜氣,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工件。

慎重、緊張、勞累,伴隨著整個生產過程,但他已經不把幹活當成幹活了,而是把每個工件都當成自己孕育的孩子,做完一個工件就像完成一件完美無缺的藝術品,心情格外舒暢。

就這樣十年過去,他已把工件做得兒孫滿堂,沒有一件出問題。甚至多年過後,戰機回廠檢修,他一眼都能看出,哪個部件是經他手做的。

年紀輕輕,就成了技術大拿,自然就有人惦記。2007年,技校就要調他去當老師。說實話,他也心動了,畢竟,那裡待遇高,假期多,社會地位也高上一籌。可一想到過兩年師傅就退休了,大梁這個部件的生產壓力還很大,他若不幹,工段裡就沒人挑大梁了。

他不能原諒自己不去造飛機,當時就拒絕了。

幹「重點任務」

從2010年起,沈飛開始生產重點任務飛機,工段把首件的活兒又給王剛帶來了。

首件加工,往往是工時低,實驗性強,活兒又催得緊,無論工段還是操作工,都賺不到錢,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都不願意幹。

以前碰到這樣的難題,總有師傅跟著一塊兒幹。這一年,師傅退休了,他必須獨自挑大梁。

這是帶有驗證性質的加工,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工藝過程不夠完善,風險很大。這恰好對了王剛的脾氣:越難,越能激發他的鬥志。

更何況,重點任務的工件,材料價格非常高昂,有的高達百萬。國家拿出這麼多錢,是讓他們造出弘揚國魂、拒敵千裡之外的戰機,而不是讓他做試驗的,他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的差池。不僅需要刀刀精準、毫釐不差,還要在操作中重新修訂工藝流程,進行工藝優化,最後再把工藝流程確定下來。每每幹完首件,他還把總結的經驗、竅門告訴給工友們,怎麼做才最合理。

乾重點任務,涉及國家的安全,更涉及國脈與國運,片刻也不能耽擱,王剛曾經持續一個星期加班到後半夜。簡易床上一躺,行軍被往身上一抓,衣服都不脫就睡下。早晨起來,泡碗方便麵,或者吃口麵包,又上操作臺了。

雖說乾重點任務又苦又累,可他卻是苦中有樂,技術在無形中越練越紮實,越來越純熟。純熟的程度,讓許多人驚訝。假如讓他銑一個圓球,不消多久,就能給打磨出一個,用電子測量儀一測,誤差微乎其微。假如讓他銑一個凸半球和一個凹半球,兩個半球合在一起,幾乎感覺不到縫隙,而且半球之間還能保持運動自由。

有人提出,數控工具機完全可以替代人。毋庸置疑,數控工具機可以減輕大量的人力勞動,而且還不會犯錯誤,一般性的操作,交給機器沒問題。但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那就是數控工具機使用的次數越多,精度也隨著下降,還有一些特殊角度,沒有列入電腦程式,機器也幹不了。高級技師的手工操作,精度會遠遠超過數控工具機。即便是美國這樣的科技大國,最高精度和異型構件,也都要由高級技師手工完成。

王剛這一身本事可不是一日功夫。他極有限的業餘時間都泡在書店裡,自費兩萬多塊錢買了機械基礎、銑工專業等方面的書。書讓他開闊了視野,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令他高人一籌,他解決的銑削加工難題,精度可達0.005毫米,比一般數控工具機(0.008—0.010毫米)精度還要高,堪稱奇蹟。

2010年,王剛被評為瀋陽市特等勞動模範。

拿冠軍

王剛第一次參加職工技能競賽,是在2007年,選手是瀋陽市範圍內。通常的情況,參賽選手先訓練一段時間,在出題的範圍內,強化理論學習。那時,王剛正在加班加點地加工戰機的前大梁,沒有訓練時間,直接就進了賽場。

先進行理論競賽,沒問題,參加工作八年,他有兩個師傅,一個是張顯育,另一個就是書。那次比賽,操作的是個配合件,複雜的程度讓參賽者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時間到了,參賽選手一個個垂頭喪氣地離開操作臺,只有少數幾個人喜笑顏開地走出賽場。

王剛就是那少數幾個人之一。不過他沒有喜形於色,沉靜安穩的他,內心波瀾不驚。雖說比賽緊張,可他只把比賽當成了平常的生產——畢竟,「高度專注」「精益求精」就是他工作的常態。

第一次參加競賽,他就獲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成績。第二年,「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裡,王剛有幸成為三名選手之一,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比賽。

決賽前一個月,省裡要求全封閉訓練,他還惦記著飛機前大梁的加工。好在年初他開始帶徒弟了,他的第一個徒弟叫吳學文,天賦極好,即使自己不在工段,徒弟也能獨立完成加工任務。

那是盛夏季節,三名選手被集中到金杯技校封閉訓練早晨,實習廠大門一開,就上銑床模擬競賽,一伸手汗水就把衣服溼透。模擬競賽加工量大,精度要求高,加工的配合件角度面特別多,還要有圓弧配合。若是沒有平時沉浸在高難度的生產中,看著賽件就會束手無策。

和平常工作拿到首件時一樣,王剛拿到賽件,並不著急動手,而是先把部件關鍵點和難點研究透,所有加工步驟先在腦海中醞釀成熟,在他的眼中,完工後的賽件已經好好地躺在那塊鐵疙瘩裡,多餘的部分,早在心裡剔除了。開始操作時,自然下手有如神助。賽件完成後教練檢驗,所有配合面嚴絲合縫,精度達到0.008毫米以內。連教練都稱奇了,如此完美,天賜一般。

實習廠一關門,他就讀理論書,有時一直讀到後半夜。全國競賽沒有複習範圍,考的就是銑工知識的積累。一個月工夫,王剛瘦了十來斤。

比賽的時候,王剛感冒了,咳嗽得很厲害,賽後好幾個月才好。即使如此,他依然無可爭辯地拿到全國技能大賽銑工組的冠軍。

2012年,第四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鑼聲再響。這一次,他當仁不讓地又一次拿到銑工組冠軍,他的徒弟吳學文獲得了第五名。

說起吳學文參賽,還有一段故事。吳學文靦腆,雖說操作能力強,卻不自信,不願意參加比賽。王剛是硬把徒弟拉進來的,教他怎麼比,然後每天晚上用邊角餘料訓練。拜師的第一年,吳學文便拿到了沈飛全公司比賽的前幾名。2009年再次參加全公司的競賽,便緊隨師傅之後了,師徒包攬冠亞軍。

不僅是教徒弟,王剛毫不吝嗇自己的「獨門絕技」,把手藝教給了整個工段。不管哪個班組,遇到了難點,只要找到他,他都過去給予指導,有些活兒,別的工段幹不了,送到他們這兒,他也不推辭。有時,工件幹得快要報廢了,工友急得沒轍,想到了王剛,他「臨危受命」,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工件的問題,就像專治疑難雜症的神醫,妙手回春了。

2009年,剛到而立之年的王剛,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銑工專家」了。

帶出「王剛班」

2010年,沈飛成立了第一個以員工命名的班組,就是王剛班。

一個班總共三十六人,把兩個工段的銑工都合在了一起,年齡層次也大不一樣,有剛步入沈飛的年輕人,也有快要退休的老銑工。

王剛班組建初期,王剛並沒有急著帶著大家提高加工技能。他針對大家能力參差不齊,文化水平有限的特點,每天擠出時間,帶大家讀書,給大家講課,並且要求不管老少必須來。開始時,大家不理解,個別老工人,幹了大半輩子銑工,沒摸過書本,硬著頭皮學。

沒過多久,「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就體現出來了。王剛帶著大家學的理論,都是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是他在加工過程的經驗體會。邊學,他邊把技能教給大家,廢品率居然直線下降,幹活的效率高了,獎金也水漲船高。

班組組建六年來,參加了八次國家、省、市級的職工技能大賽,全部拿到冠軍。王剛的兩個徒弟吳學文和吳剛,三次拿到省市冠軍。公司內的競賽更是不在話下。一次,全公司總共有八名銑工進入決賽,王剛班居然佔了六名。

正因為讀書與操作比翼齊飛,漸漸地王剛班形成了點子最多、精度最高、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四最」工作風格,一個班組高手如雲,更先後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安康杯」競賽優秀班組、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就這樣,王剛從「一枝獨秀」,帶動出了「滿園春色」。

2012年,中航集團首次評選高級技師,王剛獲得了首席技能專家稱號,一個基層銑工,獲得的竟然是專家級待遇。

儘管班組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很高的榮譽,可一旦進入工作狀態,王剛依然像當初那樣,如履薄冰。因為每一個工件都是從零開始,需要付出一百倍的努力。他經常和大家說,「航空報國」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汽車出了問題,能停在路邊,飛機出了問題,能停在哪兒?只能掉下來。那是飛行員的鮮血和生命,還有國家上億元財產的損失,一絲一毫不能馬虎。

他感謝家人,感謝母親,母親把他所有的後顧之憂全部承擔了下來。他除了幹活、研究,研究、幹活,心無旁騖。

還有一個人,王剛流著眼淚不讓體現在本文中,那就是相濡以沫的妻子陳麗。這位省重點中學的老師,與丈夫一樣工作拼命,不幸罹患癌症,去世時年僅35歲。

為了不讓王剛流更多的淚,本文選擇在此停筆。

相關焦點

  • 數控工具機定位精度檢測的七大方式
    數控工具機定位精度,是指工具機各坐標軸在數控裝置控制下運動所能達到的位置精度。數控工具機的定位精度又可以理解為工具機的運動精度。經運算處理由數控裝置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工具機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工具機各運動部件的運動是在數控裝置的控制下完成的,各運動部件在程序指令控制下所能達到的精度直接反映加工零件所能達到的精度,所以,定位精度是一項很重要的檢測內容。1、直線運動定位精度檢測直線運動定位精度一般都在工具機和工作檯空載條件下進行。
  • 自動數控車床介紹什麼是數控工具機?它與一般工具機的區別是什麼?
    所謂數控技能,就是用數位化程序信號,通過計算機操控工具機加工進程。工具機是製作機器的機器,也是能製作工具機本身的機器。車、銑、刨、磨、鏜、鑽、電火花、剪板、折彎、雷射切開等等都是機械加工方法,所謂機械加工,就是把金屬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狀,包括尺度精度和幾許精度兩個方面。
  • 世界十大工具機數控系統生產企業
    世界十大工具機數控系統生產企業(排名不分先後)數控技術是關係到我國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國家戰略性高新技術。從手機、家電、汽車的製造,到飛機、飛彈、潛艇的製造,都離不開數控技術,是裝備製造業中的核心技術,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我國機械產品從「製造」到「創造」升級換代的關鍵技術之一。
  • 普通工具機精度是多少?工具機精度的定義是什麼?工具機精度保持方法分享
    工具機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加工出來的產品精細化程度,我們使用傳統的工具機和數控工具機如果操作技術水平一樣的話,數控工具機的精度就要高一些,畢竟有電腦在控制比人的控制更準確、精細。而且假如工具機老化了、工具機零件出問題了、電氣系統出故障了,都會降低工具機的精度。
  • 數控工具機的發展和數控加工的優勢
    隨著數控工具機的出現,金屬加工行業開始依靠使用紙帶打孔應用程式(或「 G代碼」)對用於製造零件的指令進行編程。數控系統的使用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60年代後期,更高級的數控程序成為行業標準。 1949年,一臺數控刀具製造商的車床引入了編號帶控制加工的過程,但是製造商對新技術的反應是矛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空軍尋求一種方法來為現有的製造方法增加更高的組件設計精度。這項搜索促使密西根州特拉弗斯市的帕森斯工廠總裁約翰·帕森斯(John Parsons)開發了一種涉及伺服控制的按批生產技術。伺服控制系統由輸入到計算設備中的位置數據驅動。
  • 尼木【數控工具機】各種回收、閘式剪板機回收
    尼木【數控工具機】各種回收、閘式剪板機回收工具機回收公司全國地區專業回收二手工具機設備,免費提供二手工具機設備業務諮詢、實時二手工具機業務信息請您找田經理免費諮詢。我公司在江.浙.滬.皖等地,長期上門回收各種製冷設備,工廠設備,拆房拆除,工地建築設備,電子設備,廢舊金屬,鋼材,廢鐵,設備工具機,承建小中型鋼結構-工程,資金-雄厚。擬定數控車床應具有的功能是做好前期,合理選用數控車床的前提條件典型零件的工藝要求。典型零件的工藝要求主要是零件的結構尺寸、加工範圍和精度要求。根據精度要求,即工件的尺寸精度、定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來選擇數控車床的控制精度。
  • 福建這家數控工具機生產企業的產品已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頂尖企業
    臺海網6月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高端數控工具機的國產化率不足 10%,未來國產數控工具機替代進口產品空間巨大。面對市場空間,位於莆田涵江的高端數控工具機生產企業——威諾智能科技股份公司矢志創新、堅守實業,目前,企業產品已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頂尖企業,並成為國產高端數控工具機在世界一流汽車企業供應鏈規模化應用的「樣板」。近日,記者來到威諾,看到公司的老廠房內,投資1.2億元進行的智能工廠技術改造也已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的最後關鍵階段。
  • 數控工具機日常保養注意事項
    很多數控工具機加工時間久了,長期不進行保養的話,工具機中殘留的加工廢屑會造成工具機的大大小小的故障,比如,我們的導軌絲杆的精度受影響...說到保養很多用戶說無從下手。甚至有的用戶會問:工具機也要保養的嗎? 做好數控工具機維護才能使機器加工精度維持最佳狀態,延長機器使用年限。
  • 「挑戰大工匠」比拼數控工具機 3小時制瓶塞式打氣筒
    在「挑戰大工匠」的參賽選手操作下,龐大的工具機也能幹細活。11月22日,「挑戰大工匠」數控工具機項目中,參賽選手用代碼操控工具機,在3小時內製作出一個既能當瓶塞,又能當打氣筒的酒瓶塞式打氣筒,間隙須控制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間。
  • 「飛彈雕刻師」賀瀟強:鑄「國之重器」 將數控工具機功能發揮到極致
    「飛彈雕刻師」賀瀟強:鑄「國之重器」 將數控工具機功能發揮到極致 央視網消息: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賀瀟強的工作恰恰相反,精雕細琢,利用機械化生產出相似性極高的產品。在他的加工下,兩個一模一樣的鋁製核桃成型了,紋理流暢、形態優美,如精緻的藝術品一般。
  • 「數控技術」是什麼?技校中的數控技術學的是什麼?
    其目前大多數的工具機基本可以達到定位誤差在「0.01mm」以內,相當於頭髮絲的1/10左右。數控設備的自動化程序極高,精度極高,效率極高的設備,也是目前工業上最為先進和最為重要的設備之一。數控技術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控制技術,是指數控系統部分的控制技術。另一方面是應用技術,指會使用各類數控工具機的應用技術。
  • 高端精密製造的CNC數控加工技術
    高精度化 數控工具機精度的要求現在已經不局限於靜態的幾何精度,工具機的運動精度、熱變形以及對振動的監測和補償越來越獲得重視。 a.採用網格解碼器檢查和提高加工中心的運動軌跡精度: 通過仿真預測工具機的加工精度,以保證工具機的定位精度和重複定位精度,使其性能長期穩定,能夠在不同運行條件下完成多種加工任務,並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 3.
  • 山西冶金技師學院工學中心介紹
    中心的主要職能是開展DMG MORI和AHK培訓認證,對內培養我校數控加工專業高級工及預備技師層次的學生,對外進行數控技術培訓認證。中心設有五軸加工中心培訓區域及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培訓區域。每臺電腦都安裝有編程培訓軟體與虛擬工具機,不僅能進行程序編寫,還能模擬程序運行、零件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實現與真實工具機相同的功能 ,確保學員實現安全、高效的編程培訓學習。
  • 鳳崗官井頭五軸編程數控軟體編程培訓
    當然,五軸聯動工具機技術的發展還遠遠不止這些,許多技術在以後的工具機產品中都將會體現出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製造技術的興起和不斷成熟,對數控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等技術的應用,對數控工具機的數控系統、伺服性能、主軸驅動、工具機結構等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指標;FMS的迅速發展和CIMS的不斷成熟,又將對數控工具機的可靠性、通信功能、人工智慧和自適應控制等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
  • 重點企業丨82年老國企心無旁騖 濟南二工具機為中國製造代言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在美國大街上奔跑著的F-150系列皮卡新車,其車身外覆蓋件,全部是由來自中國濟南二工具機的衝壓設備生產的。2011年以來,濟南二工具機為福特汽車4個工廠提供了9條大型智能衝壓生產線,高效可靠的產品質量成為F-150皮卡車生產的重要保障,福特汽車非常滿意,稱「濟二創造了歷史!」
  • 數控折彎機液壓油路的保養及數控剪板機精度如何把握?
    數控折彎機在進行工具機保養或擦機前,應將上模對準下模後放下關機,直至工作完畢,如需進行開機或其它操作,應將模式選擇在手動,並確保安全。其保養內容如下:
  • 無錫專業車銑複合工具機
    與普通工具機相比較,精密數控工具機不僅具有零件加工精度高、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穩定自動化程度極高的特點,而且它還可以完成普通工具機難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複雜曲面的零件加工,因而數控工具機在機械製造業中的地位顯得愈來愈為重要。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在機械製造業中精密數控工具機的檔次和擁有量,是反映一個企業製造能力的重要標誌。
  • 是技師!還是高級技師!
    數控工具機加工不規則產品但是機械廠的技工們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個人技能要求反而沒有以前那麼高了,這個發展變化在這個近十年裡最為明顯,因為數控工具機和數控加工中心工具機大行其道,其高精度,一個工人技能等級分高中低五段,初級工有3個等級,中級工有2個等級,高級工2個等級,技師2個等級,高級技師一個等級,這個說法可能與現在的說法有一點不一致,但總體差不多,而八級工就是技師這個檔次了,要知道八九十年代,一說誰誰誰八級工,那是很牛叉的事了。八級工是個什麼水平呢!小編以八級車工為例來給大家噓一番!
  • 【DU品牌】以VISION WIDE為品牌的專業數控龍門銑床、數控工具機製造者
    產品櫥窗**定柱型五面數控龍門銑床系列:SM 系列   SE 系列  SF 系列  NF**五軸數控工具機系列:FA系列**橫梁升降型數控龍門銑床系列:BM系列**立式數控工具機>系列:SV系列 DV系列**天車式數控工具機系列:GS 系列   GSF系列**立臥五軸數控工具機系列:ASM/ASM-FD系列**五軸複合材料數控工具機系列:ADM 系列    UC 系列公司簡介
  • 機加的同行們,下面這些數控工具機都用過嗎?
    今天員哥帶大家來溫習一下以前接觸過的數控工具機,並分別對它們的特點、用途、注意事項一起說下。而有些五軸功能的工具機是刀頭可以旋轉,這類工具機常用於像發動機片輪加工、高端精密模具的加工,特別是有些滑塊、斜頂精度要求高不許經過多次裝夾而要一次加工成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