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特別是隨著重慶談判的進行,中國一度出現了和平局面。
實際上,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其自恃擁有美國現代化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眼裡,置全國人民的反戰的聲音於不顧,決意要發動內戰。
這時蔣介石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高達430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61萬的正規軍、66萬的地方部隊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127萬,雙方兵力對比懸殊。
因此,蔣介石有資格驕傲和自負。
1946年6月,蔣介石在國民黨高層會議上忘乎所以地說:「我們部隊的長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特種兵以及空軍、海軍,而共產黨沒有這些兵種。」因此,他提出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聲稱「因為我們有空軍、有海軍,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種兵」,「我們就一定能速戰速決,把共黨消滅」。
在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在自己的日記裡是這樣評價毛澤東的,他說:「吾料其不能成事,終逃不出餘之一握也。」
1947年3月13日,蔣介石下令轟炸延安。
14日,胡宗南指揮7個師15個旅由宜川、洛川向北大舉向陝北進犯,另外,馬步芳、馬鴻逵、鄧寶珊等19個旅輔助突擊,國民黨投入總兵力達25萬人。
3月19日晨,蔣介石在南京官邸收到胡宗南從前線發來的捷報:「我軍經7晝夜的激戰,第1旅終於19日晨佔領延安,是役俘虜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蔣介石驚喜若狂,他在當日的日記中記:「延安,固世界之所視為赤都者,而竟於其謀叛20周年(指1927年3月中山艦事件)之前夕,為我胡宗南部克服,亦云幸矣!」
隨後,蔣介石下令南京與西安的商店和居民當晚一律懸掛「國旗」,燃放鞭炮慶祝「陝北大捷」。
中外記者因此紛紛湧入延安進行戰地採訪。
這讓胡宗南叫苦不迭。
其實,在內戰爆發前夕,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採訪時就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他非常自信地說:「歷史最後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坦克還要強些。雖然在中國人民面前還存在著許多困難,中國人民在美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的聯合進攻之下,將要受到長期的苦難。但是這些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
這次胡宗南所吹噓的「陝北大捷」是含有極大水份的——延安其實是毛澤東主動撤出的。
毛澤東考慮到在陝北戰場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總共兵力約3萬人,武器裝備也沒法和敵人相比,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放棄延安,全部撤出,留下一座空城。
為什麼要放棄延安?延安的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從感情上不能接受。
當時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師哲就十分不理解。他回憶說:「在延安保衛戰打響後的一天晚上,我特地從棗園騎馬急行幾十裡趕到王家坪去見毛主席。」「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應該攔擋他們進佔延安。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佔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佔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首先,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不得人心。這是主要的一面。不過,蔣委員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佔領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國、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產黨總部已被搗毀,現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這樣,也就可以擋住外來的幹預。不過這只是蔣委員長自己的想法,是他個人的打算,並非公論。但此人的特點就在這裡。他只顧想他自己的,而別人在想什麼,怎麼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須知,延安既然是一個世界名城,也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這個包袱,那就讓他背上吧。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毛澤東認為蔣介石下這麼大力氣來佔領延安,那是一種賭徒式的進攻,完全無損人民戰爭勝利的大局,更不能挽救其走向滅亡的命運,蔣介石自以為得計,殊不知這麼一弄,進攻能力很快就會枯竭。
針對那些思想上還存在認識誤區的老鄉,毛澤東就用通俗易懂的的語言做工作,說:「譬如有一個人,背個很重的包袱,包袱裡儘是金銀財寶,碰見了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這個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他捨不得暫時扔下包袱,他的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不會打贏,要是被強盜打死,金銀財寶也就丟了。反過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輕裝上陣,那就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和強盜對拼,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後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的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裡。」
毛澤東鼓勵廣大戰士的說,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要告訴同志們,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所以,胡宗南所謂「經7晝夜激戰」「佔領延安」「俘虜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全是哄蔣介石的謊話。
為了應付前來採訪的記者,胡宗南忙得焦頭爛額。
但更讓胡宗南抓狂的還在後頭。
延安是毛澤東等人的駐地,從1935年開始就一直是中共的領導中心,既然已經落到「國軍」手裡,蔣介石豈能不以勝利者的姿態來走一走、看一看,以滿足自己的內心的成就感?
蔣介石給胡宗南發了一電令,明確告知自己不日將親臨延安進行視察。
接到蔣介石要來延安的指令,胡宗南的頭立刻大了。
延安地處偏僻經濟落後,由於長期遭受封鎖,城裡除了設施簡陋的騾馬大車店外,連座像樣的旅館都沒有,更不用說浴衛設施齊備的酒店賓館,怎麼接待領袖下榻呢?
沒辦法,胡宗南只好選定延安城內唯一一幢三層小樓進行裝修,點名從西安請來建築工藝師和手藝匠人大加改裝修葺,同時還打電報指示西北綏署駐上海辦事處緊急採購羊毛地毯、琉璃吊燈以及景德鎮瓷器等等,在英國洋行訂購國外的抽水馬桶、高級沙發床、衣櫥和梳妝檯,完全比照南京官邸的生活標準進行施工裝修。
由於施工時間緊迫,訂購的物品等不及火車運輸,胡宗南就下令專門租用一架民航飛機在西安與延安之間多次往來,把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山珍海味及廚師等運抵延安,再調集最先進的大炮部署在延安四周進行警戒,派一批侍衛前去打前站,檢查延安城內外的安保措施是否到位。
1947年8月7日,蔣介石乘坐著美齡號專機飛臨延安。
飛機在延安簡易機場上降落後,蔣介石便在石祖德等人的護衛下視察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地。
蔣介石看得很仔細,提出的許多問題讓胡宗南瞠目結舌,回答不上來。
聽說抗大是共產黨的「黃埔軍校」,蔣介石對抗大舊址的參觀特別用心,看著那一排簡陋的窯洞教室,教室裡幾乎沒有像樣的教具,就連黑板都是用木炭灰塗黑的,蔣介石用手在黑板上輕輕一抹,手指就留下一個黑印。
宋美齡等人想笑,但看到蔣介石的眉頭擰緊,臉色嚴峻,趕緊吐了吐舌頭,笑不出來了。
抗大的禮堂是露天的,朱德總司令和各級軍官都曾在這裡聽課學習。
看著禮堂上那一張張矮小的小凳子,蔣介石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軍事訓練場地只有一些自製的木馬、竹天梯等教具,越野障礙則是一座陡峭的崖壁,崖壁上留下許多人體攀爬過的痕跡。
蔣介石終於忍不住問了眾人一句:若論設備,我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不知道比這強多少倍,可是會打仗的人反倒越來越少,你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眾人囁嚅無語。
到了棗園,蔣介石走進毛澤東住過的窯洞。
窯洞地面是泥土夯實的,與當地農民的窯洞沒有兩樣。
俞濟時說:「看,門窗是沒油漆過的舊木頭做的,洞內牆面剝落,靠窗的那張榆木桌桌面坑窪不平,簡陋的床也是榆木釘的。」
窯洞外院子有棵樹,樹下有個石凳,旁邊還有架紡線的紡車。
蔣介石饒有興趣地盯著紡車看。胡宗南一旁做解說:「由於我大軍圍困,延安物資匱乏,據說這是毛澤東親自紡紗用的!」
蔣介石聽了,嘴裡輕輕地驚嘆了一聲,內心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當晚,蔣介石回了胡宗南專門為他準備的賓館下榻,審定了胡宗南送來的作戰計劃,第二天就飛走了。
事實上,人民解放軍在主動放棄延安後的一個半月裡,就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蘑菇戰術」,同比自己多達10倍的國民黨軍隊從容周旋,三戰三捷,消滅國民黨軍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這支蔣介石的戰略預備部隊,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並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才過十幾日,就有消息傳來:由他在延安親自審定的作戰計劃由胡宗南執行下去,派出去的整編第36師兩個整編旅共6000多人在沙家店被殲,在延安城內接見過的旅長劉子奇被俘。該師另一個旅——整編第28旅趕緊撤離榆林,在清澗岔口又被解放軍截住,傷亡3000多人。胡宗南在陝北作戰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