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隆合:玉器.收藏.藝術——植根文化生命力
羊脂玉,是多少愛玉之人的心頭好,是求而不得的白玫瑰,而傳說中的「羊脂玉」,並沒有國家標準,嚴格來說是個形容詞,所謂羊脂玉,大抵是達到了和田玉各方面指標,如潤度、糯性、細度之類的最高標準吧。真正能被稱為「羊脂玉」,亦是鳳毛麟角,價格更是昂貴。
何為羊脂玉?
羊:羊油般白膩,這個重點在於白度。
脂:脂粉,油潤度。
玉:要是和田玉,包括糯性、老熟度等等在內的各方面玉質,達到上乘。
而除了白度,沒有任何標準能夠定義脂粉、細度、老熟度等等。羊脂玉,說到底也是個相對的概念。既然羊脂玉難求,那我們放低點要求,找一塊白度達到「羊脂白」,或者達到「羊脂級」的籽料,可以嗎。
羊脂級的白度,並非和田玉中最白的一個度。一般來說上乘的羊脂玉,白度是泛淡黃的柔軟的白,視覺上來看,就有很明顯的脂粉感。也有的羊脂玉的白,是泛著青色的,也就是冷色調的白。
人是視覺動物,一塊料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顏色、皮。若是白度達到羊脂級,再有個好看的皮色,那就已經很漂亮了。
但只是白度滿足了,看久了玩久了也膩。「羊」,尚且能較輕鬆的達到,那「脂」,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羊脂玉的價值靈魂所在,最重要的是中間這個「脂」。
玩家追求羊脂玉,更多的被「羊」的白吸引,藏家挑選羊脂玉藏品,更多的是放眼「脂」。只有當玉熟透了,脂粉出來了,它的油性潤度也應運而生,玉肉便如同凝固的羊油一樣渾厚。
能達到「羊脂級」的料子,就算不夠白,它老熟玉質的那種渾厚細膩,看上去也舒服,放在手裡掂著更是愜意。這種沒有「標準」的標準,反而是人工做不出來的。
「羊脂玉」可遇不可求,若要同時達到三個標準的高度,太難得。而且羊脂玉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概念,每個人心中,對於「羊脂」都有一桿秤。側重「羊脂白」,還是「羊脂級」,就看自己怎麼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