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這次年終總決賽,國乒老將馬龍獲得了桌球歷史上個人的第六個年終總決賽男單冠軍,再次打破了個人保持的記錄。不問終點,全力以赴,一直是老將馬龍的座右銘,馬龍是這麼說的,同時也是這麼做的。國乒的另一名老將劉詩雯,今年也拿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但這次WTT再一次的退賽,充分說明了老將馬龍真的是獨一無二。在乒壇的世界,只有一個馬龍,不是你想學就能學得來。
馬龍自從今年的全國錦標賽開始,一直到這次年終總決賽,三次闖進了男單決賽。前兩次都被樊振東給擊敗,錯失了冠軍。可最後一次年終總決賽,馬龍卻擊敗了樊振東,沒有在同一個對手身上連續在跟頭。目前的樊振東是世界第一,實力真的沒的說。雖然老將馬龍是大滿貫選手,但要論技術的先進性,現在的馬龍在國乒主力選手當中,確實不是最好的。
馬龍在男子世界盃跟日本年輕選手張本智和的比賽,在前三板速度的比拼上,張本智和優勢非常明顯。特別是馬龍的正手位,成了張本智和攻擊的重點區域。馬龍在第二局一直到第四局,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在臺內反手技術的比拼上,馬龍無法像張本智和那樣,靈活的控制落點的變化。馬龍引以為傲的正手側身進攻,一直是他的制勝法寶,這在過去是百試百靈的。
可是在跟張本智和的比賽當中,馬龍的正手側身進攻,常常被張本智和給打回頭球,輕易地被對手就給算到了球路,失去了進攻的突然性。幸虧張本智和還年輕,在比賽節奏的控制方面短板很明顯,無法將自己優勢的技術,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馬龍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通過高拋球的發球變化,一分一分的將比分扳了回來。
這要是換成國乒其他的選手可能早就放棄了,可以說跟馬龍打比賽,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馬龍閱讀比賽的能力很強,儘管他的技術不再先進,但他對比賽節奏的掌控,還是超人一等。桌球的比賽是選手綜合能力的比拼,個人技術的先進性只是一方面,並不能完全的決定比賽的結果。
其實像目前國乒的年輕選手,並非他們的技術落後於老將馬龍。張本智和被馬龍擊敗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馬龍在比賽當中很多時候是贏在他的執著。因為馬龍知道很多時候只要你扛住了對手,在大型比賽當中比拼的就是選手的意志力了。當對手沒有把你徹底打敗之前,當比賽還沒有結束,你就有機會反敗為勝。
目前國乒選手戰勝外協對手主要是靠自己的技術優勢,非常缺乏馬龍這種比分落後大逆轉的氣質精神。不可否認,馬龍已經是桌球界的一個傳奇,馬龍也是國乒的一個標杆,是年輕選手學習的榜樣。可目前國乒的年輕選手,真正能夠做到馬龍這種大逆轉的也就孫穎莎、王曼昱少數幾個人。國乒的中生代選手特別應該學習馬龍逆轉比賽的方式,馬龍真的是一個現身說法的好老師。
相信樊振東在年終總決賽與馬龍的最終較量,感觸良深。目前的樊振東真的不缺技術含量,但是他要學習馬龍那種大比分落後逆轉的能力,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很多時候我們表面看到的,還需要實踐的吸收消化。很多時候這需要選手自我的認知,畢竟每個選手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不可否認馬龍曾經的全面性,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一個步入職業生涯晚期的馬龍,依然具有這麼強的競爭力,依然能夠跟年輕選手進行較量不落下風。許多球迷認為馬龍應該急流勇退了,可馬龍卻用一次一次令人驚訝的表現,回擊著質疑者,這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
一點也不意外,劉詩雯的復出之路,永遠激勵球迷
骨子裡的自信,劉國梁與伊藤美誠的博弈,體現了智慧
一到半決賽就狀態好,陳夢是天生的大賽型冠軍,迎來專屬時代
落點的控制優秀,王曼昱打敗伊藤美誠的利器,女乒反手技術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