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玻尿酸第一股」的華熙生物(688363)2019年11月6日在科創板上市,不到一年時間,華熙生物的市值最高衝到700億元,在6家科創板上市的山東企業中排名首位。與此同時,華熙生物等玻尿酸企業的上市,也使得玻尿酸行業成為備受資本青睞的領域之一,一度引發玻尿酸概念股的集體走高。
醫藥級透明質酸代表著華熙生物的技術高度。作為一家生物科技企業及科創板上市企業,華熙生物之所以能做到這種「壟斷級」的材料供應,是因為其技術壁壘相當穩固。20年間,華熙生物的玻尿酸發酵產率從不足3g/L已經發展到12-14g/L,發酵周期逐年縮短,產品質量遠超過歐洲藥典和日本藥典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發酵產率上雖然只是「克」級別的提升,但這個指標的重要性,做玻尿酸的人都明白,發酵產率是衡量玻尿酸產業價值的重要依據,也是玻尿酸企業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曾在全球醫藥級玻尿酸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日本企業資生堂,於2019年宣布未來三年內將退出醫藥級玻尿酸業務。在業內人士看來,其退出的原因,主要是迫於華熙生物的成本及品質優勢。
說到醫藥級透明質酸,行業內都清楚,最難的就是資質。迄今為止,華熙生物仍舊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發酵法生產玻璃酸鈉(玻尿酸)原料藥和藥用輔料批准文號並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企業。不僅如此,華熙生物還擁有非常全面的全球註冊資質,在國內取得7項註冊備案資質,在國際上也取得了包括歐盟、美國、韓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印度在內的23項註冊備案資質。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開始不斷地擴張生產規模和產能,企圖佔領更大的市場。不久前,在登陸科創板不到一年之際,華熙生物宣布收購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的佛思特生物,將後者100噸/年的產能攬入囊中。
回顧2008年,資本市場一片哀鴻遍野。那一年的10月3日,華熙生物逆風而上,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公司董事長趙燕表示,當時公司釋放25%的股權,只募集到6000萬港元,僅相當於當時公司一年的稅後利潤。這筆資金被全部用於終端產品的研發、立項、臨床試驗、註冊報批,布局眼科、骨科和醫美領域,開拓更大的市場。
赴港上市9年間,華熙生物實現了研發實力的大幅提升,憑藉微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水平、酶切技術、產業應用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築起高競爭壁壘,奠定了公司的龍頭地位,也為華熙生物在C端布局的戰略落地夯實了基礎。
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在A股科創板上市。
過去,人們主要把華熙生物看作透明質酸原料的優質供應商,是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幕後英雄」。2012年,華熙生物進軍終端市場後,發展速度突飛猛進。旗下的醫療美容、骨科、眼科等終端產品也相繼拿到國家批准文號。依託在玻尿酸全產業鏈上的成功布局,華熙生物目前主營業務已形成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三駕馬車」的產品線。
可以預見到的是,憑藉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技術和交聯技術,擁有醫藥、化妝品及食品三大級別的原料產品,及骨科、眼科、醫療美容、功能性護膚品、食品等多領域的終端產品,未來的華熙生物將釋放更多全產業鏈勢能,贏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