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真實存在,海明威單戀英國護士……那些「書裡書外」的秘密

2020-12-07 青瞳視角

《書裡書外》雖是厚厚一冊,可當你閱讀時隨便翻到哪一頁,猶如看手機中的微信,會不自覺地被其中內容所吸引,閱讀到一段又一段饒有趣味的故事。這部書的信息量很大,蘊藉著後現代文化的特色,卻並沒有泡沫文化的瑕疵,學術含金量和文學品位也很高。這些短文使得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進一步鮮活起來,也使普通讀者們可在消閒閱讀中汲取很多有益的知識。

《書裡書外》 鄭魯南 主編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書中共104篇短文及片斷連結,描述了104部世界文學經典的書外逸聞。比如,那些名著中文學形象的原型是從何而來,又是哪些昔日的生活經驗素材引發了作家的創作靈感,還有哪些社會的偶發事件卻化為了文學作品裡的情節和題材,有哪些作品裡的生動細節實則是某些作家刻意瞞藏的隱私,而另一些作品裡的精彩故事雖然是一些作家虛構模擬,其間卻曲折地反映了他們某種生活挫折的經歷及精神創傷。讀這部書,我們可以了解到那些世界文學巨匠艱苦精神勞動的思想軌跡,也可以更深層次地領略偉大作家們的理想追求和人格風範。這部書中一篇篇短文的作者,也大都是研究外國文學的著名學者和翻譯家,他們是那些世界經典名著作品的譯者與研究者,所寫的文章篇幅雖短,卻是文筆精湛、字字珠璣、故事生動、趣味盎然,頗具雅俗共賞的可讀性。

李毓榛先生所寫的《〈靜靜的頓河〉葛利高裡的原型參照了第一騎兵軍中的葉爾馬科夫》是全書的首篇,寫出了《靜靜的頓河》這部「頓河史詩」的出版歷史背景:此書在發表時受到了各種阻撓,高爾基不得不將此書手稿寄給史達林裁決,史達林閱讀手稿後,在高爾基的別墅裡親自接見了作者肖洛霍夫,同意這部作品出版。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十月》雜誌曾經刊登過描寫此事的短篇小說。此書出版雖然是史達林拍板決定的,但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肖洛霍夫寫此書是為「反革命」說話。在嚴峻的政治氛圍裡,作家也不敢更深入地談及人物原型的來龍去脈,因為此書的人物原型葉爾馬科夫經歷複雜:當過白軍也當過紅軍,最後被蘇維埃政府秘密槍決了。由於肖洛霍夫對人物原型是誰三緘其口,以致西方國家的文人們質疑肖洛霍夫是否為此書的真正作者,直到1991年發現了作者的親筆手稿才徹底澄清此事。這部書從創作到出版,直至196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世界文壇蕩起陣陣波瀾。

胡其鼎先生一文《〈浮士德〉取材於16世紀德國民間浮士德博士的傳說》,說明了約翰·浮士德在歐洲歷史上確有此人,他出身於農民家庭,當過教師,後來在德國各地行醫、算命,還自稱會點金術,是個江湖術士型人物。歐洲民間曾經流傳著他的各類傳說以及話本故事和木偶戲,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看中了這個人物題材,再創作後寫成了歌劇。作品突出的主題是,浮士德雖然精通各種自然科學知識,但他卻被魔鬼誘惑,與魔鬼定約,使得魔鬼攝走其靈魂。浮士德的典型意義在於,他其實是中世紀那一批追求自然科學、遺棄神學教條的知識分子的化身典範。歌德本人即是通曉各門自然科學知識的淵博學者,他對那批新一代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的批判傾向,既同情也懷有某些疑慮的。歌德為了寫好這部劇作,整整花了60年時間。他在刻畫浮士德這個形象時,也是寄託了深切的同情,卻又懷著某種複雜心緒的。胡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外國文學專家,他在此書裡還另撰有三文,一文揭示了巴爾扎克小說裡那個可憎的銀行家鈕沁根,其原型人物即為巴黎的一位銀行行長羅特席爾德;另文則記述羅曼·羅蘭的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主人公的藍本即是按照音樂家貝多芬生平所描寫的。此外,他還生動地描述了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如何從一個三歲男孩身上汲取創作靈感,因而寫出了超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鐵皮鼓》。作家發揮想像,主人公成為了一個永遠不願意長大的侏儒,由此深刻地諷刺了納粹德國摧殘人性的殘暴統治。

著名翻譯家董衡巽先生所寫的一文《〈永別了,武器〉細節來自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切身經歷》,更為翔實地介紹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家庭背景與生活經歷。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動從軍,在戰場上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血腥。他負傷住院時,單戀一位英國護士,卻是一場無結果的愛情。這些生活為海明威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素材。自然,《永別了,武器》是文學作品,更多的情節描寫是出於想像,董先生認為:「作家的創作離不開生活經驗、觀察和想像這三個要素,其中生活經驗或者說生活積累是創作的基礎,沒有生活的感受,再豐富的想像也是無源之水。」董先生是海明威研究的專家,這番話不僅寫出海明威文學事業之所以成功的真諦,也是諸多作家創作經驗的總概括。

還有,著名翻譯家文潔若老人也為此書提供了五篇文章,分別介紹了經典文學名著《好兵帥克》《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培爾·金特》《細雪》《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原型,其文活潑有趣,且文字精湛,頗值得一讀。日本文學的翻譯家葉渭渠、唐月梅夫婦則為此書提供四文,敘述了日本文學經典《源氏物語》《蟹工船》《伊豆的舞女》《雪國》《黯潮》《浮華世家》各書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以及所取材的生活事件,追源溯流、探脈尋根、梳理紛繁的頭緒,他們的文筆既蘊涵了文學趣味,且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含金量。這些老翻譯家都是先父的生前友好同事,也是我的先賢長輩,我對他們充滿了尊敬景仰之情。

鄭魯南大姐編輯出版此書足足十年,堅持不輟。她在後記中,語帶深情地表示欽敬那些老翻譯家、學者們對外國文學事業的一片摯愛之心,他們不計功利,不問稿費多少,嘔心瀝血、辛勤耕耘。鄭大姐描述胡其鼎老人因為目力衰退,寫那四篇短文時候,臉幾乎貼近了稿紙,此景此情真讓人鼻酸欲泣。如今《書裡書外》終於與讀者們見面,可其中的一大批作者卻先後離世,未及看到浸透了自己心血的書出版。所以,《書裡書外》這部書,不僅僅是可引人入勝的書,一本很好看的書,也更是煥發了那些先賢學者們高潔精神的紀念冊。

(原標題:那些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和鮮為人知的人物原型)

作者/施亮

來源/北京日報

內容來自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那些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和鮮為人知的人物原型
    作者:施亮  《書裡書外》雖是厚厚一冊,可當你閱讀時隨便翻到哪一頁,猶如看手機中的微信,會不自覺地被其中內容所吸引,閱讀到一段又一段饒有趣味的故事。這部書的信息量很大,蘊藉著後現代文化的特色,卻並沒有泡沫文化的瑕疵,學術含金量和文學品位也很高。
  • 海明威未出版書信:怒斥擅自修改作品的英國編輯
    在劍橋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即將出版的《海明威書信集(第5卷)》中,收錄了一封海明威怒斥英國出版編輯喬納森·開普的書信,責怪他毀了自己的書。據《衛報》的報導,這封信未曾公開發表過。這封信的書寫時間是1932年11月19日。
  • 為何村上春樹的書反覆品,卻讀不懂海明威?看網友評論我笑了
    我以為年輕的自己能夠看懂這本書,但是還沒有看十頁,我就感覺昏昏欲睡了,後來我知道了,年少的我看不懂海明威的《吉力馬札羅山的雪》。村上春樹的名氣也非常大,他的書在中國常常成為暢銷書,也就是如今所說的爆款,很多人開始看村上春樹的書,並且我在很多文字資訊上時常看到有人引用村上春樹的話。
  • 海明威逝世58年:「別槓海明威,都是迷惘的一代。」
    它們中有些是秘密,有些則盡人皆知,很多人寫到過它們,而且無疑還會繼續寫到。如果讀者願意,也可以把這本書當作虛構作品。不過這樣一本虛構作品還是總有可能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所寫到的事實的。讓我有如此自信的是,愛德華·奧布萊恩(美國作家、編輯)將《我的老人》這篇小說收入到了《年度最佳短篇小說選》裡,還把這本書題獻給了我。那篇小說從未在雜誌上發表過,他卻破例將它收入書中。有趣之處在於,儘管他做了這些,最後卻把我的名字拼錯了。1920年11月,海明威的第一位妻子哈德莉·裡查森到芝加哥做客,與海明威相識。1921年9月,兩人舉行了婚禮。
  • 《秘密花園》的終極秘密 塗色書是否缺乏人文養分
    在朋友圈曬《秘密花園》和彩色鉛筆套裝的大多是姑娘,她們就像曬車曬包曬戒指曬化妝品曬香水曬西班牙火腿配蜜瓜那樣興高採烈地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因為宣傳語說得很誘人:「它真的很簡單!即使沒有繪畫基礎,也怎麼塗都好看!」沒有繪畫基礎是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人的痛點,因為除了藝術專業的人外,我們的繪畫基礎幾乎全部來自於12年教育中每周只有兩節或者一節或者根本是名存實亡的美術課。
  • 閱讀的力量·預告|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
    本次「悅讀時刻」直播間的主題: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嘉賓: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內容:講述村上春樹創作生涯中有關閱讀和孤獨的故事,並與你共讀村上春樹作品,解讀那些書裡書外的孤獨,尋找孤獨的應對之策,發掘孤獨帶來的力量。
  • 一日一書 | 《紙牌的秘密》
    途中, 漢斯得到一把放大鏡與一本神秘的小圓麵包書, 書中講述一個水手遭遇沉船流落到奇異島後, 他每天把玩的一副紙牌幻化成鮮活的人物的故事。漢斯的歐洲之行變成了解謎之旅: 重新洗過的紙牌帶來怎樣的啟示? 小丑牌是唯一的永生之牌嗎?
  • 恐怖的禁忌之書——《死靈之書》
    《死靈之書》裡的猶格.索託斯《死靈之書》的內容,大家應該略知一二。這本書書中言及外神、舊日支配者和古神等形形色色的異形神靈和各種可怕的生物,以及信仰他們的教派和崇拜他們的秘密儀式。洛夫克拉夫特在第一次提到《死靈之書》後,這本書在後來的作品裡多次出現。
  • 英國傳奇的亞瑟王:虛構還是真實存在?
    英國的亞瑟王傳說:是一個偽造的歷史還是真實的歷史?在很多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都的存在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大家爭論的焦點,是亞瑟王是否真實的存在,但是基本沒有定論。由於古代的英國歷史文獻和資源有限,並且這個神話歷史故事是在一千年前發生,因此歷史學家對亞瑟王提出了強烈的質疑亞瑟王故事的由來最早提及這一位傳奇的英國國王的人,是來自威爾斯的叫做吉爾達斯修士和他寫的作品《大不列顛》,這是唯一公元6世紀倖存的那個時候的歷史資料 。
  • 小紅書裡販賣的買房秘密,都是什麼?
    這個人均1.5套房產就足以讓人震驚的世界,人均5套的小紅書的網紅們,是什麼做到的呢?最後,我決定收集素材,通過抽絲剝繭,為大家揭開小紅書上,網紅們關於買房的「秘密」。90後國內外4套房的水平。現在的小紅書就像是一個買房寶典,創業秘笈,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版面,獻給了這些網紅們的買房創業故事。
  • Lithromantic究竟是犯賤還是在單戀中尋找存在感?
    暗戀就像一個人的高級意淫,你會不斷給這個真實的人加上濾鏡,缺點在濾鏡的模糊下會顯得微不足道,可,這個人已經多半帶有幻想中人物的特質了,失了真實。當他靠近你,喜歡你時,意味著那層濾鏡被強行打破,你不想看到他的缺點,你只想假借一個完美的形象去寄託你無處安放的情感,只是恰好這個形象需要的一張臉,是他這樣的。
  • 浮士德博士與惡魔的協議 | 每周一本書
    在正式進入浮士德博士與惡魔的賭約劇情之前,我們還能讀到一段獻詞和兩個序幕,這三部分的內容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浮士德》一書以及作者歌德的想法。獻詞寫作於1797年,屬於作者歌德正式開始寫《浮士德》第一部的時期,當時的作者歌德48歲,想到自己的人生事業起伏不定、寫作作品屢屢失敗,摯友赫爾德爾的離世,心中不由感慨萬千。
  • 被迫籤「放棄急救同意書」的英國老人:我覺得自己的命一文不值
    今天看到兩個視頻挺震撼的:一個是英國多地養老院和診所裡的老年人收到「放棄急救同意書」。那些年邁體弱的老人顫巍巍地拿到那一張紙,心裡不知道有多悽涼。目前英國老年人慈善機構正在努力地呼籲廢除該政策保護基本人權。不知會不會讓決策者改變心意,靜待後續。另一個視頻是英國一個老哥,回憶起自己母親感染新冠病毒到去世只有短短3天,男子泣不成聲。他說,這輩子最撕心裂肺的痛苦,是看著母親一個人在醫院,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他不能靠近她,不能擁抱她。
  • 「獨家乾貨」書裡書外、線上線下的作文,可以這麼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作文導寫 ,ID:gh_b47952ece65e】有同學問寨主,書裡書外、線上線下的作文怎麼寫?寨主經過思考,給出了獨家的寫作角度,具體如下:一、「書裡書外」的立意角度1.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書裡」是理論,「書外」是實踐。
  • 我讀海明威 | 史寧
    從這首詩裡,人們看到了少年海明威身上難以抑制的青春熱血與澎湃激情,以至到了其晚年壓卷之作《老人與海》裡的桑迪亞哥身上還能看到這種一脈相承的關聯。和許多大文豪晚年推出的大部頭絕唱不同,海明威最後拿出手的作品居然是一部五萬字的中篇小說。儘管有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加身,但是此後的海明威終究沒能再超越自己,不少人說這也是他最終選擇自殺的原因。
  • 『​亞隆文選』第七章 心理學看文學——「用心理學的觀點談海明威」 2
    海明威從來不曾忘懷過福薩爾塔,一再舊地重遊,他會親自前往,也經常在聊天中、書信往返中,以及我們將討論到的,在他的小說中神遊舊地。那天發生的事情在許多故事版本裡多有出入,是為了博得千百萬讀者和電影觀眾的讚嘆與著迷。否則為何他無法忘懷?為何創傷永藏心底,無法痊癒,而同樣受過重傷的人卻沒有心理上的後遺症。海明威懷疑這些創傷如同鬼魅般糾纏著他,是因為它揭露了他不朽的神秘面紗。
  • 海明威經典名著名句鑑賞
    】· 人類基本上只為兩個人寫作:一是自己,把自己寫成完美的、即便不完美也是美好的角色;一是所愛的人,即使他根本就不識字,或者早已不在人世。—一個不幸的童年。· 是西伯利亞的流放造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都知道戰爭是罪惡,雖然有時候不可避免,但戰爭仍然是罪惡。任何否定這一觀點的人都是騙子。不過,要描述一場真實的戰爭是複雜而困難的。比如說我還是個毛孩子的時候在義大利打仗,那簡直怕得不得了;可是後來我在西班牙打了兩個星期仗之後,它反而變成了一種愉悅。
  • 海明威未發表書信怒斥編輯刪改自己的作品
    撰文丨彭鏡陶在劍橋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即將出版的《海明威書信集(第5卷)》中,收錄了一封海明威斥責英國編輯喬納森·卡普的信件,此信件此前從未發表。1932年11月9日,海明威把這封信寄給了卡普,「你11月3日的信已經破壞了我在英國出版這本書的好心情。你難道不明白,所有的改動必須由我來決定嗎?我以為我們都討論過一次這個問題了。」「如果你想出版更多我的書,當然也可以不出版,你必須要清楚地明白這一點。你不是我的牧師,不能替我做決定。
  • 今天中國的年輕人,讀讀蓋茨比和海明威,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迷惘一代的另一位代表性作家海明威給出了答案——在更大的空間和時間裡尋找自己的位置。海明威在19世紀的最後一年,出生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富有家庭。他的父親很像文藝作品中的硬漢形象,喜歡戶外活動。他的母親是一名歌唱家。雖然家裡一度想挖掘海明威的藝術天分,但是他卻和父親一樣喜歡戶外運動和冒險。不過海明威從小就顯示出文藝創作的天分,在中學就是校報的編輯。
  • 方塘讀書會 ‖ 誠品書店,在書與非書之間
    書中剖析了誠品書店的發展邏輯,認為誠品已經不再是一個書店的名稱,而是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這對我們再次認識誠品、探索書店業的發展、思考書與書店存在的意義都大有裨益。一、誠品的基因誠品是吳清友的孩子,誠品的基因由吳清友注入。起初,吳清友是臺灣誠建公司的員工,因工作認真,頭腦靈活且業績出色,受到老闆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