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組織線上交流會 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危"與"機"
乳製品企業談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
疫情當下,隨著消費方式、消費觀念的改變,"健康經濟"和"宅經濟"成了新的營銷熱點。為了交流疫情下乳製品營銷新經驗,促進市場銷售、引導並提高乳品消費,4月1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召開了主題為"創新營銷思路 保障市場供應"的中國乳業營銷創新經驗線上交流會。伊利、蒙牛、光明、飛鶴、貝因美、北京三元、新希望乳業等乳製品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分享疫情影響下,企業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會議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主持。
據了解,行業內已經就轉型營銷模式,運用無接觸配送方式,網上購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深入融合發展等達成共識。
健康意識增強
助力高端產品消費升級
"疫情給全國經濟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第一點就是加深了國內消費者對於乳製品營養價值的認識,增加了產品的銷量。"——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崑岡在會上表示。受疫情影響,"防疫經濟""健康產業""社群電商"已然成為2020年快消品的關鍵詞,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熱門話題歸類中,"我要免疫力"更是以28.8億的閱讀量成為熱議話題。乳製品作為能夠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食品之一,在疫情初期,也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劃分為重要的民生保障食品。
基於消費者對於健康體魄、增強免疫力等需求迫切,疫情期間純牛奶作為剛需產品升級趨勢明顯。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1至2月份,常溫高端純牛奶(均價≥16.9元/升)銷售額份額為50.3%,同比增速為3.4%。
尼爾森快速消費品研究部門乳製品行業總監牛瑛以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市場情況進行分析,認為目前行業應著眼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短期內仍需密切監測疫情發展對相關產業及品類的影響;需要特別關注衝動型及快捷型消費場景,制定更多方案靈活應對;同時需要提前疫情結束後產銷進行布局,借力電商及0TO平臺,加強消費者在健康,營養及衛生方面的意識教育。"事實上,非典疫情下,乳品/飲料行業受影響較小,健康/營養類產品在疫情後引領增長。"牛瑛分析表示。
"宅經濟"推動
龍頭企業積極調整營銷策略
除了健康意識的增強,疫情期間由於出行限制,"宅經濟"等新的營銷模式順應而出。數據顯示,2020年1至2月快消品線下、線上渠道銷售額差距明顯,食雜店、大賣場銷售額同比增幅為-9.5%、-8.9%,電商、OTO平臺銷售額同比增幅為29.1%和42.5%。消費習慣的改變,也促使著行業從傳統的零售方式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疫情期間。保證市場供應,積極推動營銷模式轉型,促進乳業消費已成行業共識。
在此次交流會上,為順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各企業也迅速調整營銷方式和策略。如伊利集團一方面拓展線上社群,另一方面線下社區全力疏通梗塞。"在拓展線上社群方面,各事業部與經銷商合作,靈活運用線上訂貨服務,通過微信社群等渠道的創新,為減少外出採購的消費者提供免費的送貨上門服務。在京東線下社區方面,對個別蔬菜水果門店沒有奶製品的市場現狀第一時間制定產品投放計劃。"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春喜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伊利集團共建立33000多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接龍、掃碼下載等多種方式,讓消費者能夠便捷的選購自己喜歡的奶或奶製品。"
蒙牛介紹稱,在疫情期間,到家業務異軍突起,蒙牛開始實踐2.0——消費者跨端運營升級,電商迅速加強與到家業務的數據融合及跨端營銷嘗試,電商人群與餓了麼人群交叉對比,打通遠場端與中長端,提升投放精準度和投放總體效率。
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則全力調整疫情營銷模式,與海拍客達成戰略合作,初步搭建新零售業務模式,持續強化主流品牌B2C業務,還與阿里雲籤訂2020年戰略合作,藉助第三方平臺向實現智能運營邁進,同時積極探索直播+電商,新零售消費新模式,通過與網紅達人帶貨、第三方直播平臺合作、自由品牌直播團隊打造、線上線下直播超400場。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乳業、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也紛紛開啟了線上突圍、跨界聯盟、全面擁抱新零售的營銷新招。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隨心訂營銷中心總經理李秀坤表示:"在'宅經濟'影響下,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將成為主流,越早讓消費者依賴線上消費的企業,將越早受益。"
對於乳製品行業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宋崑岡認為,乳製品屬於快消品,非常適合線上銷售,保障供應和線上銷售密不可分。"國家將乳製品也作為保障物資的定位,讓我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乳業發展的使命。我希望各個企業要重視線上銷售,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線上銷售只會繼續發展,不會終止。"宋崑岡表示。
(本報記者 王薛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