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又稱國際版抖音。據TensorTower的最新數據顯示,海外大熱的社交媒體應用TikTok已經正式突破了20億次的下載量,數據包括iOS和Android系統,它做對了什麼?
TikTok is more machine than man. In this way, it’s from the future — or at least a future.
——紐約時報「抖音海外版TikTok是如何改寫世界的」
我想,除了人工智慧以外,TikTok還掌握了其他通往未來的鑰匙,比如Z世代。
2020年4月29日,SensorTower發布了一篇報告「TikTok Crosses 2 Billion Downloads After Best Quarter For Any App Ever」,宣稱TikTok已經突破20億下載人次。
雖然SensorTower標題上面寫的是TikTok,實際上這個下載量是TikTok+抖音的。
圖片來自:SensorTower
這篇報告字數不多,不過要點還是有些意思:
我們也可以看看美區的App Store的榜單數據,相互驗證一下。TikTok在2019年7月份以後,排名長期在前10左右,後面一段時間更是在前5左右穩居不落。
圖片來自:德普優化
如此來看,TikTok出海非常的成功。那麼為什麼會如此成功呢?
TikTok的功能和策略幾乎和抖音一致。同樣的短視頻觀看和上傳等功能,同樣的濾鏡特效技術、同樣的全屏幕上下滑動的交互,同樣的內容分發策略。
抖音成功的經驗,幾乎一比一復刻到TikTok。
但是復刻中國的成功經驗,就一定能在國外大殺四方嗎?未必,微信雖然在中國已經登上神級殿堂,但是出海的Wechat就不見得有多成功。
所以TikTok一定有其他的過人之處。
張一鳴在多個場合都提到「全球化「的戰略思想,宣稱「海外用戶」要超過50%。TiKTok上線之後,就迅速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鋪開,在世界各地都開辦了辦事處。全球化意味著「大攤子」,只有公司有足夠大的決心、公司創始人有足夠大的魄力,各種資源才能迅速到位,快速鋪開,爭取時間佔領當地的市場份額。
收購Music.ly,完成內容端和用戶端的冷啟動。
Music.ly是一款在2014年4月份上線的短視頻應用,截至2017年底在全球累計有2.4億註冊用戶。
TikTok在2017年以10億美元收購Musical.ly。2018年8月,Musical.ly併入TikTok。Musical.ly將年輕的用戶和成熟的內容灌入到TikTok,縮短了TikTok的冷啟動周期。
TikTok的產品和抖音幾乎一模一樣,但是運營卻選擇的是本地化運營。這是因為:
在各個國家,明星大V都有對年輕人有非常強的號召力。作為一款用戶群體是年輕人的社交娛樂性質的App,在冷啟動階段或日常運營期間,明星大V的參與和入駐可以帶來大量的關注和用戶量。
但是大部分明星大V都是有地域屬性的,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運營,邀請不同的明星大V來參與和入駐。
在日本,Tik Tok 請的是日本超人氣歌手彭薇薇、女子偶像團體 E-Girls、Youtube 紅人 Ficher’s;在美國,Tik Tok 請的是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和滑板運動員/演員託尼·霍克(Tony Hawk);在印尼,上線的第一天就請了 100 多位網紅和明星進行了一個線下派對……. 這些例子都是 Tik Tok 深耕本地化運營的直觀表現。
來自:http://www.oushidai.com/information/pc/7235?local=fr&category=5
政策的監管是內容型產品的頭號大敵。
各國國家對未成年的保護政策、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政策、對色情惡搞的包容程度都是有所區別的。針對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運營策略,才不會觸犯到一些國家的法規和政策,才能安全的生存下來。
和政策相比,各地的風俗人情、罵人寶典也不一樣。只有深耕本地,才能了解這些,通過內容審核和活動運營,引導用戶,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
人才是網際網路最核心的資產。國外大廠,比如Facebook有許多的增長黑客的經驗,通過高薪挖這些大廠的牆腳,可以「拿來」不少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CNBC就有一篇報導「TikTok has moved into Facebook’s backyard and is starting to poach its employees」介紹到:
TikTok最近(2019年)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山景城的一個辦公空間,該空間以前由Facebook的WhatsApp消息傳遞應用程式佔用。自2018年以來,TikTok及其中國母公司ByteDance已聘用了來自Facebook的超過二十名員工。TikTok提供有競爭力的薪水,有時會多付20%
從TikTok的招聘網頁也可以看到,多個地區,多個崗位都開放了很多職位,招攬當地的優秀人才。
圖片來自:https://careers.tiktok.com/
雖然產品覆蓋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並不是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是重點運營,那樣也顧不過來。
TikTok把日本,印度,美國列為了重點運營地區。
這三個國家的共性是:都是人口大國,有比較多的年輕人口,但是也有各自的不同。
日本是發達國家,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比較高,而且二次元和宅文化比較繁榮,很適合短視頻的傳播和發展,在TikTok看來是比較優質的市場。
印度的網際網路發展非常快,又比較喜歡載歌載舞。在內容創作和內容消費上都比較強勁。從印度的下載量佔比全球下載量30%就可以看出來。
美國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比較高,文化比較多元開放,也很適合短視頻內容的創作和消費。
TikTok,2018在美國的廣告支出為10億美元;2019年,在美國的廣告支出為2018年的4倍。
而美國的下載量居全球第三,1.65億次,佔比8.2%,可以看到巨大的廣告支出,也帶來了比較豐厚的投資回報。(美國的人口才3億多。)
2019年,TikTok把80%的廣告支出都投入到了Snapchat。
而差不多一半的15-25歲的美國網際網路用戶都在使用Snapchat。
TikTok投入高昂的廣告費用就是為了精準引流這些Z世代的年輕人。
圖片來自:https://www.oberlo.com/blog/snapchat-statistics
而95後人群有這樣的一些特徵:
圖片來自《2020App Annie移動市場報告》
TikTok的大多數用戶是年輕用戶,全球66%的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所有TikTok用戶中有41%的年齡介於16-24歲之間。在美國,該應用每月活躍用戶中,16至24歲的用戶佔比60%。(數據來自:Tiktok Statistics)
也就是說TikTok抓住了最重要的Z世代人群。
掌握了年輕人,也就掌握了通往未來的鑰匙。
TikTok 建立了嚴格的審核機制。一方面可以過濾一些不適合的內容,維護社區的和諧;另外一方面可以應對當地政府的審查。
15秒-1分鐘的短視頻,動作、表情和音樂需要極為抓人。而動作、表情、音樂,恰好能讓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很好的產生共振,評論、點讚的互動率都會比較高。擁有很好的互動留存率,也就有了很好的口碑和關係鏈傳播。所以這也算是短視頻賽道固有的優勢。
數據來自:50 TikTok Statistics That Will Blow Your Mind
TikTok一躍成為和國際大廠比肩的大應用,甚至成為國際大廠的威脅。
圖片來自:DIGITAL 2020: 3.8 BILLION PEOPLE USE SOCIAL MEDIA
正是做對了這些事:
1)抖音海外版TikTok是如何改寫世界的(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190312/what-is-tik-tok/dual/)
2)TikTok Crosses 2 Billion Downloads After Best Quarter For Any App Ever (https://sensortower.com/blog/tiktok-downloads-2-billion)
3)TikTok has moved into Facebook’s backyard and is starting to poach its employees (https://www.cnbc.com/2019/10/14/tiktok-has-mountain-view-office-near-facebook-poaching-employees.html)
4)Tiktok Statistics (https://99firms.com/blog/tiktok-statistics/#gref)
5)50 TikTok Statistics That Will Blow Your Mind (https://influencermarketinghub.com/tiktok-statistics/)
6)DIGITAL 2020: 3.8 BILLION PEOPLE USE SOCIAL MEDIA (https://wearesocial.com/blog/2020/01/digital-2020-3-8-billion-people-use-social-media)
熊不知;公眾號:產品經理熊不知(ID:xiongbuzhi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5年產品經理經驗,專注海外社交APP和編輯工具類APP的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