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日本海關驚訝的饅頭看中日飲食差別

2020-12-15 騰訊網

在抖音看到一個旅居日本的國人說回日本時自己帶的饅頭在經過安檢時被日本海關檢查,日本海關對於食品類的入關檢查很嚴格,當檢查到饅頭時,日本人天然認為這是包子一類帶餡兒的食品,但是掰開檢查時發現只有面,沒有其它顯得很驚訝,知道這是中國的主食之一時更是驚訝。

在中國,主食除了米飯,包括餃子和麵條,大餅甚至煎餅。而對日本人來說,主食還是白米飯好。餃子在日本被視為菜的一種,跟米飯一起上,至於麵條是單獨作為一頓飯,並不認為是吃完菜才吃的食物。

飲水飲茶中日起碼大約的共識就是都可以喝熱的,但是日本人也鍾愛冰水,冰茶。日本美食劇《孤獨的美食家》,不管主角去哪個飯館都愛要一杯冰水,即使是冬天。對於飲料或者啤酒的溫度,日本人和中國人就真的是不同。雖然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在夏天開始喝冰鎮的東西,但是到了冬天,國內冰涼的飲料還是銷量會明顯減少,還屬於少數派。而且日中詞典裡把日語的『冷』字譯成『涼』,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在中文中,比室溫低的飲料就叫它涼了。冬天如果喝和室溫相同的飲料,中國人就會提醒說,喝涼的對身體不好,該加熱喝。在日語裡,室溫不算『冷』(即中文的『涼』),放在冰箱裡的東西才叫『冷』飲。而且日本人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啤酒飲料一律喜歡喝放在冰箱裡的。

中國地大物博,如今的物流又是在全世界屈指可數的,所以食材流通快速方便,食材花樣繁多,美食也是。日本相對於中國來水地域小,水域大,所以海鮮多,但日本崇尚鮮食,所以很多壽司或者日料都有各種生食海鮮。

再說說菜的味道。很多中國人基於以前的了解認為日本人是不吃辣的東西。其實,幾乎所有的現代日本人都喜歡吃辣的,看過日本美食節目就知道,現在日本人尤其年輕人已經都普遍接受辣了。日本人不能接受的卻是不帶鹹味的菜。日本人的飯菜裡必須放點鹽。光放醋和糖的拌菜,或者只放醋和辣椒的菜,日本人是吃不來的。必須有鹽,或醬油。之前有日本朋友在國內宴會的過程中,偶爾嘗到了擱著煉乳的饅頭,或甜味水果沙粒,很是吃驚。中國很多粥不擱鹽的,日本人習慣上要加一撮鹽再喝。因為日本的粥一定是微鹹味。換句話說,甜味粥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日本人看中國人把糖放在粥裡,日本人會目瞪口呆。說起帶甜味食品,在日本除了飯後甜點和水果以外,就很難找到其它了。

相關焦點

  • 中日的饅頭是不一樣的東西?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單字
    日本和中國同為東亞國家,在文字發展或是習慣上都能窺見相似之處,使得日本成為中國人最喜愛前往的地方之一。◇饅頭(まんじゅう,manjyu)◆日式包餡和菓子會一點日文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單字的日文唸起來和「饅頭」頗為相似,漢字也和中文的饅頭一樣,但是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日本的「まんじゅう」是一種包著豆沙餡的日式和菓子,外皮薄味道甜,適合配茶當點心吃。此外除非專程去找,不然日本一般是沒有中國人想像中不含內餡、味道單純的「饅頭」這種食物的哦。
  • 飲食文化:日本都有哪些特殊的飲食習慣?
    --《孤獨的美食家》每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飲食習慣,而今天,小編便為諸君講述日本究竟有哪些令人驚訝的飲食習慣?奇葩的搭配早些年中日兩國的飲食習慣相差不大,後來隨著兩國人在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飲食逐漸本土化,發展至今,日本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小編列出幾種在我們看來比較奇葩的飲食搭配,比如日本人可以幾種主食搭配著一起吃,如果你到日本的麵館吃飯,服務員在端上一碗拉麵後還會附帶一份米飯,這時就有人問了:麵條配著米飯一起吃,不怕噎著嗎?
  • 日本都有哪些特殊的飲食習慣?
    每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飲食習慣,而今天,小編便為諸君講述日本究竟有哪些令人驚訝的飲食習慣?
  • 新井一二三:日本饅頭的學問
    日本人去旅遊,一般都買大量當地土特產回來送給親朋好友。臺灣所謂的伴手禮,日本人稱之為「御土產」。有人說,最初是去拜神拜佛的善男信女,給分到供品食物,帶回家又分給別人開始的。如今早沒有了宗教含義,幾乎純粹是社交的一環。去了國外,很多人買來名牌巧克力,在國內旅行,就買當地特產的饅頭。
  • 日本羽田機場發現假人肉代購!背著假貨來日本太過分了!
    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居然抓到了往日本背假貨的人肉代購!這些假貨裡不乏常用的護膚品,口紅和包包!看了之後真的好氣!在經過下飛機,過海關,提行李之後,最後海關申告處的時候,其實是會被隨機調查行李箱內部的。之前就有聽過,很多假貨產品先運到國外,然後再以直郵的方式郵回來,然後再以低於專柜上的價錢賣出去~據日本電視臺報導,東京大田區的產業廢棄物處理場,銷毀過來自東京海關的約25000件假貨。
  • 中日有著很多相似的文化和習慣,但是這些差別你懂嗎?
    中國和日本有很多共同的文化,例如漢字和筷子,而中國有很多文化和日本雖然有著一定淵源,但是卻有很大差別。因此,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日之間的一些文化差異。但是在日本,通常不會給別人夾菜,他們覺得這樣不是很禮貌。對餃子的定義餃子是我國的美食,也是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在我國,餃子可以說是一道主食,而在北方地區,大多數人都把餃子當成主食。但是在日本,餃子卻只能當成是一種「配菜」,因為日本的主食主要是吃大米的緣故吧,但是在日本你還是可以吃到「鍋貼」的。
  • 中國僧人娶日本宮女,發明一食物,被日本封神建社,年年祭祀
    ——雨果饅頭是我國傳統麵食之一,它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早點。宋朝一位中國僧人林淨因將饅頭帶到了日本,創造了日本饅頭歷史,日本人為了紀念他給他建了一座漢國神社,每年都會舉辦饅頭節。林淨因曾經在日本的一條街上開店賣饅頭,後來這條街道也被命名為饅頭屋町。東渡日本在元代有日本有一個著名的僧人龍山德見,十分敬仰中國的佛學文化。
  • 在日本看見「饅頭」標識,買到手卻是另一種東西,遊客:誤會大了
    其中,日本與我國隔海相望,交通便利,並且有著特色鮮明的風土人情,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去旅遊。在歷史上,中日之間的交流很早便開始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很多都是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其中最鮮明的例子應當要數文字。在日文之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有時不懂日語的人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這些文字猜出整句話的大概意思。
  • 龜甲萬萬字醬油亮相「活力日本」展 獻禮中日友好40周年
    2012年正逢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40周年,為慶祝這一大喜事,兩國政府決定將今年定為「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 -- 新的相遇、心的紐帶」以作紀念。為擴大兩國人民的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兩國更展開了一系列政府和民間的紀念活動,本次展會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企業展區可以見到很多來自日本的大企業,向來場的觀眾展示日本先進技術的魅力。
  • 變態紳士狂購30公斤本子 被瑞士海關扣了
    前段時間他到日本C94買了30公斤本子,運回瑞士的時候就被瑞士海關扣住了!蜜瓜包是土豪,在日本買本子也比其他人瘋狂,一口氣30公斤,這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來的。他購買得這堆本子裡大部分都是蘿莉內容。本想走船運,回瑞士好好欣賞,沒想到卻收到被瑞士海關扣住的消息。他表示會去給海關同志解釋一下美妙的日本藝術,希望他們能理解。同時也希望其他人為他祈禱,他不想再去喝茶了。
  • 一個馬桶蓋引發的中日製造之爭
    坐在他後面一排的市場推广部的同事向他提議:不如做一次盲測實驗,看一看中日電飯煲到底哪家強。唐駁虎和他的小夥伴們從同事那裡,徵集了三口購自日本的電飯煲,每臺折合人民幣4000-7000元,又從網上購買了三臺國產電飯煲,每臺699元,這便是700 VS 7000的由來。3月6日晚上7點30分,在鳳凰網那個約有200平米的演播室裡,準備了一個多月的盲測實驗,終於開始了。
  • 後疫情時代,中日關係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日本經濟學家總結5個字
    瀨口清肯定的指出「後疫情時代」,中日關係將會變得「緊密,更加緊密」。 據《環球時報》10日採訪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總監瀨口清的報導,關於「後疫情時代」中日關係走向的問題,瀨口清坦言:「主張『脫中國』的都是不懂經濟的人,說要『離開中國』的都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 日本發生了啥?大批日本人來中國「認祖歸宗」,掀起回國浪潮
    相近的文字,完善的友好的公共設施使得自由行非常容易,日本的商品雖然並非價格低廉,但普遍有著不錯的品質,誘人的性價比到了打折季節更會讓人慾罷不能,加上與國人相似的飲食口味和高質量的天然食材,這裡無疑還是吃貨嚮往的天堂。
  • 甲午戰爭中日談判中的一段對話,看日本可惡嘴臉
    甲午戰爭中日談判中的一段對話,看日本可惡嘴臉。 李鴻章:「又要割地,又要賠款,連打帶罰,太黑了。」 伊藤博文:「這不是對等的談判,是你打敗了,實在沒辦法。」 李鴻章:「就像養孩子,又要讓他長,又不餵奶,不死才怪呢。」
  • 日本文化旅遊資源專區入駐中日博覽會
    2020中日(大連)博覽會於9月25日至27日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舉行。大連市文化和旅遊局配合日本商品展覽會,首次搭建日本文化旅遊資源專區(以下簡稱專區),為文化旅遊業界人士和廣大市民提供了交流合作、獲取信息的平臺。
  • 黑芝麻饅頭、南瓜饅頭
    黑芝麻本來就掉一點苦味所以做饅頭的時候稍微加一點紅糖味道更好。ps.我是500g麵粉100g黑芝麻粉比例可以更改,紅糖80g、酵母粉2g,小麵團可以戧入很多麵粉越多麵粉饅頭越筋道。ps.兩款饅頭做法差不多一塊南瓜500g麵粉50g紅糖2g酵母粉我是因為比較喜歡這種比較筋道的饅頭所以開始自己做的,廣東的饅頭一般都會加入牛奶和麵團還有泡打粉做出來就會比較鬆軟香甜,所以每次我做這些饅頭家裡人吃了就說北方的東西就是實在吃一個就飽了哈哈~最近常做饅頭,因為北方的朋友在這邊飲食不太習慣於是就做一些饅頭送給她,不過能得到地道北方人的稱讚我還是沾沾自喜的
  • 孔鉉佑大使覆信日本民眾:秉持「親仁善鄰」精神,堅定傳承中日世代...
    人民網10月29日訊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10月16日,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富士電視臺《重磅新聞》(Prime News)直播節目專訪在日本社會引發積極反響。節目播出後,不少日本民眾通過發送電子郵件或來信方式表達對中日關係的高度關注和對中日友好的殷切期待。
  • 中日文化本就相互借鑑,日本人一度認為他們優於中華,如何被打臉
    《後漢書》中提到的「倭奴國」就是指日本,可見從東漢時期中日兩國就已經互有來往。當時的倭國傾慕中原王朝的強盛,更加羨慕它廣闊的疆域,垂涎它豐富的物產,一顆嫉妒的種子就這樣暗暗埋在了他們的心裡。
  • 梅妻鶴子,終身不娶,他的後世子孫被日本尊稱為「饅頭祖師爺」
    文人和政治家,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像明朝的張居正那樣,既能參透八股文的套路,又能深諳官場的手段,那是要幾百年才出這麼一個全才呀。翻翻唐詩宋詞選集,裡面的那些文人墨客,基本上都是官場不順。他們所寫的詩也好,詞也罷,不是在哀嘆懷才不遇,就是在諷刺朝廷黑暗。都說,沒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是做不出好文章的。
  • 去日本的"快捷通道"來了 中日快捷通道是什麼意思?
    11月30日,也就是從今天開始,方便中日兩國商務等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將正式啟動。這是雙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促進雙邊人員往來、支持復工復產的積極舉措。  距離東京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成田國際機場,和大阪的關西國際機場是日本目前僅有的兩個起降連接中日兩國航班的機場,其中成田機場集中了八成以上的中日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