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天氣炎熱
室外成為
名副其實的「蒸籠」
近日
我市有幾位患者來醫院就診
都與高溫天氣有關
頭暈、大汗,頂著太陽工作兩個小時後中暑
7月14日10點多,王先生(化名)在同事的陪同下,來到市中醫醫院急診科。該名同事對醫生說,王先生從事的是戶外工作,當天工作了兩個多小時後,直說頭暈,還不停地出汗,動作也不協調了,他就立刻將王先生送到了醫院。
醫生初步檢查顯示,王先生的症狀為中暑。經過補充淡鹽水、葡萄糖等輸液治療後,王先生的病情當天就得到了恢復。
這3名患者發病,也與「高溫」有關
近日,大慶油田總醫院急診科,也接診3例與「高溫天」有關的患者。
一人在戶外作業時眩暈摔倒,導致外傷後入院;一人出現胸悶、出汗、心慌等心臟疾病症狀;還有一位中年男士,正開著車,出現了注意力難以集中,視物模糊等中暑先兆。
據油田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李智說,這3名患者發病都與「高溫天」有關,他們的共同點是,高溫天氣下沒有及時進行降溫防護。
進入伏天,別不把「熱」當回事兒
據我市天氣預報顯示,未來幾日,我市仍持續高溫。
「中暑患者,有的是家裡沒有防暑降溫條件,有的自認為熱不死人,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長時間高溫環境下,體內的調節功能已經紊亂。」李智說。
據李智主任介紹,中暑的症狀多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
嚴重時,還可表現為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
因此,市民一定要認識到預防中暑的重要性,別不把「熱」當回事兒,特別老年人群、孕產婦、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燒燙傷疤痕體質患者,更應該注意防暑。
如何防中暑?醫生給出如下建議
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能防中暑呢?
李智主任建議,高溫天一定要及時補水,戶外工作人員,可以準備些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另外,還要注意常通風,勤擦浴,避太陽。
在談到當周圍有人發生中暑,應如何急救時,李智說,發生中暑後,應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或脫去外衣。
有條件的,給患者頭部、腋下、頸部敷上冷毛巾,加速散熱。
當病人出現血壓降低、陣發性痙攣、暈厥或神志模糊等重症時,應立即幫助平臥,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並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在搬運病人時,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儘可能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大慶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移動媒體部
原標題:《警惕!我市一男子開著車突然看東西模糊不清,竟是中暑了!入伏了,快聽聽醫生的建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