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展示一個想像之外的西藏

2020-12-17 藝術視界觀

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講述發生在西藏土地上做生意的故事。在紀錄片裡,西藏不再僅僅是神秘而瑰麗的山河景觀、充滿獨特魅力的民族風情,這裡有用微信聯絡,卻要徒步8小時,穿越山脈谷地採購中國小商品的不丹馬幫;這裡有朝發夕至,從海拔4000米的青岡樹下「閃送」到日本餐桌的優質松茸;這裡有整齊劃一的機櫃,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數據中心……在國際經貿格局的版圖上,中國人沒有落下任何一個角落,包括第三極。

紀錄片製作耗時18個月,攝製組行程4萬餘公裡,深入西藏7個地市,遠赴尼泊爾、印度、日本3國,深挖「貿易」相關的故事線索,同時將西藏地域文化、民間生活、民族工藝等元素融入故事,力求展現一個國際化、現代化道路上的活力西藏。

著名歌手韓紅與年輕的藏族歌手索朗雲丹,聯袂為紀錄片創作、演唱了主題曲《向南方》。「高山上百草長,百草中尋寶藏,白雲下支蓬帳,蓬帳裡煮茶香,熱鬧的新故鄉,點燃理想走出西藏。」這正是無數人一次次奮力翻越偉大而險峻的喜馬拉雅,勇闖商業世界極地的真實寫照。

第一集《闖世界》,講述新的時代機遇下,敬畏天地的人們,為美好生活而奮力前行的故事。

不丹商人康卓的馬隊,帶著不丹特產,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崎嶇褶皺,徒步8個小時,跋涉30公裡,來到亞東的帳篷市場。康卓接手父親的邊貿生意10年了,而喜馬拉雅山間的民間貿易之路,已存在數百年。

土生土長的拉薩人索朗德吉,20年的勇敢闖蕩,成為西藏南亞風格美容美髮業「一姐」;比瑪娜和西塔姐妹來自女性就業率只有22%的尼泊爾,在索朗德吉的美容美髮店打工,賺錢買房置業、供孩子讀書,成為尼泊爾女性中獨立的代表。

丹尼是最早來西藏吉隆做生意的外國人中的一員,靠先機和努力,把全家從尼泊爾邊境搬到了加德滿都黃金地塊,成功逆襲。

第二集《和時間賽跑的人》,講述在高原上,與時間賽跑的人們,重鑄西藏速度的故事。

尼泊爾最大的生鮮批發市場裡,唐躍兵等三位來自四川水果批發商被人稱為「蘋果三巨頭」。經由中國批發商們的手,來自中國5個產區的蘋果,包攬了這個國家超過90%的市場份額。

每年5月1日,乃堆拉山口在沉寂6個月之後,都會突然熱鬧起來,亞東的仁青崗邊貿市場,開始釋放積攢半年之久的交易熱情。在開放互市的6個月裡,每天花費14個小時在往返國境的路上,只為4小時的營業,是這裡經營者們的「正常作息」。縱然辛苦,他們也滿懷期待,因為在這裡,速度和效率意味著財富。

每一個「松茸季」裡,林芝的少女央金和奶奶在清晨進入茂密山林搜索;加工商雲登嘉措徹夜分揀、清洗、打包;快遞員陳明靜早上5點出發,唯恐爭不到第一班飛機的空間;日本批發商王京英凌晨4點半開始每天的工作……採摘、加工、物流、銷售,環環相扣,分秒必爭。

48小時內,跨越4500公裡,這是一顆松茸從海拔四千多米原產地的青岡樹下,到日本生鮮市場拍賣區的緊張旅程。這一口鮮美滋味,是西藏速度的最佳詮釋。

第三集《風吹來的方向》,聚焦西藏「新」的一面。新工藝、新生代、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思想更新,高原上正吹動著新的時代之風。

西藏卡瓦堅藏毯廠的80後經理王澤強,既要傳承工坊裡亦廠亦家的濃濃人情味,更要帶領匠人們,應對來自規模化工業產品的衝擊。帥氣儒雅的日本地毯商人新海,每次來西藏,都會替父母問候藏毯廠裡相識幾十年的老朋友,也會自己靜靜地坐在織機前,看地毯匠人手中飛舞的梭子。只需要七天,就能完成報關、物流等全部環節,新海在東京的店鋪,就能擺放起來自西藏高原的禮物。

在海拔3700米的拉薩,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在陸續投入運營,全部建成可以擴容至100萬臺伺服器。適宜的溫度、充足的能源以及更廣闊、價廉的土地空間,中國居於領先的數字經濟,給了王俊團隊大膽的想像空間:依託西藏的地緣優勢,以尼泊爾作為市場前站,志向南亞,用代碼串聯起喜馬拉雅山脈的兩邊。

2019年,尼泊爾獲得了第十三屆南亞運動會的主辦權,也給了這個國家展示自己的新契機。為了支持尼泊爾體育事業的發展,中國政府決定對尼泊爾國家射擊館、遊泳館等數個大型體育場館進行緊急援助修復。

《跨越喜馬拉雅》由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出品,於12月14日-16日,在央視紀錄頻道19:23分首播。

(責任編輯:迺珝慹)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播出
    為更好展現新時代西藏新成就新面貌,講好中國夢西藏故事,記錄西藏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展示西藏作為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成就,經自治區政府批准,由自治區商務廳牽頭,攜手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劃、拍攝的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於12月14日起,每晚19:23在CCTV
  •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評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  章正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個必須」,其中包括
  • 「環喜馬拉雅生態博物叢書」發布 鮮活展示西藏生物多樣性
    「環喜馬拉雅生態博物叢書」發布 鮮活展示西藏生物多樣性 2019-08-22 21:49: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西藏又一處世外桃源,穿越喜馬拉雅落差3000米的極致風情
    風雲變幻喜馬拉雅 雖然喜馬拉雅山脈是 青藏高原腹地與南亞相交的 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讓這裡成為茶馬古道的終點站 亞東原本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村 英國人的槍炮聲 打破了這裡的寧靜
  • 「PAGE Collection」從這部紀錄片找回迷失的精神
    在上篇文章裡,我們有說到一個現存的問題「雖然現在人文教育正在重新被提起,但依舊會有學生存在甚至連本國歷史、地理和文化都不太了解的情況,這樣在未來很容易迷失在紛擾的世界裡,並且可能會缺乏社會責任感。」喜馬拉雅山脈橫亙於青藏高原的南部,中部地區氣候惡劣,常年被風雪籠罩,在這種嚴酷的極地,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是一種奇蹟,但這裡野生動物的數量卻遠遠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地方。而生活在這片高原的藏族人,在他們的觀念裡,人只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古老的藏傳佛教孕育出了超然的生命觀,與周圍的環境、動物及植物和諧相處,是他們由來已久的生活秩序,是生態和信仰的交融。
  • 跨越喜馬拉雅的徵服!清朝遠徵軍狠狠教訓廓爾喀,換西藏50年和平
    從本篇起,咱們要來推出一個三篇文章組成的小系列,講講在清代為了保衛西藏領土而進行的三次鮮為人知的戰鬥。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從兩廣總督任上緊急調任西藏前線總指揮,掛大將軍銜,開始了反擊廓爾喀的史詩遠徵。乾隆第一愛將——福康安說到福康安,受各種野史的影響,總有人認為他是乾隆的私生子,所以才倍受乾隆寵愛,官運亨通。但正史中的福康安,雖然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官二代,但也確確實實很有軍事才能,並不是靠拼爹才爬上高位。
  • 助力跨越「數字鴻溝」,喜馬拉雅大字模式正式上線
    日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宣布,通過對老年群體內容喜好、使用特點與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的研究,正式推出大字模式,以科技搭建起老年用戶與網際網路音頻世界的橋梁,幫助更多老年用戶跨越「鴻溝」,提升幸福生活指數。    2020年12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提出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建議一批使用廣泛的APP更多考慮老年群體的需求。
  • 很多人說要去這個帥小夥的家鄉——西藏找他?
    白天溫度適宜,遠沒有你想像中的「高冷」,最高可達15度,最低10度,夜晚最高溫度也可達5度,而且溼度不大,遠沒有南方的陰冷可怕。 問題二:冬季去西藏會不會缺氧很嚴重?普莫雍措天鏡西藏,夢幻藍冰第一次聽說普莫雍措是在紀錄片《第三極》,每年冬季湖面結冰,當地牧民就會利用爐灰鋪成的小路,把羊群趕到湖中的小島上放牧。
  • 央視紀錄片《跨越山海的家書》在我市拍攝 尋訪銀信故事 挖掘僑鄉...
    民間銀信收藏家關翌春向攝製組展示銀信藏品。11月18日—20日,經市委宣傳部主動對接爭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組將鏡頭再次聚焦僑鄉江門,圍繞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拍攝紀錄片《跨越山海的家書》。在3天時間裡,攝製組先後到開平市赤坎鎮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臺山市臺山一中、梅家大院、海口埠碼頭舊址、銀信博物館等地,以及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實景拍攝。
  • 我曾嚮往北上廣深,最後我選擇活在西藏
    偶然間翻到了一部紀錄片——非凡之旅《進藏》,講述的是10個人從5條不同的路線同時進藏,探索西藏。紀錄片裡沒有人們所熟知的西藏符號,它很純粹、很真實——大美的風光、神秘的天葬、虔誠的信仰……「這部紀錄片的每一個細節都很打動我,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朝聖者。
  • 2019年《西藏旅遊》雜誌訂閱開始了!
    《西藏旅遊》2019年雜誌訂閱開啟。無論你去過西藏,還是即將行走西藏,《西藏旅遊》雜誌都將為你打造第一手的實用資訊,全方位捕捉西藏的神秘內涵,展示西藏的歷史、文化、民俗和迷人的雪域風情。最新版雜誌設有「關注」、「美在西藏」、「特別策劃」、「目的地」、「故事」、「西藏人物」、「行者」、「世界」、「圖記」等欄目。《西藏旅遊》雜誌專注於青藏高原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以最精準的語言,最獨特的角度與最全面的眼光呈獻給廣大讀者一個別有洞天的西藏,已成為西藏旅遊的必備讀物。點擊連結訂閱
  • 電競賽事「上高地」,西藏電競展示新可能
    頭部賽事之外,中腰部也需要持續發力。各領域深耕布局不僅是對賽事生態的造血,也是對於自身影響力以及遊戲壽命的發展延續。TGA、KGL之外,在大眾賽事上的布局也將打通王者榮耀賽事的生態通道,使各地的電競協會具有更多合作空間、遊戲生態在地域上更加全面。對日益成熟的電競行業而言,落地西藏,電競又將譜寫新的內容。
  • 自然堂奪得「天貓歡聚日」美妝第一,背後有喜馬拉雅的「神」助攻
    從2010年自然堂將品牌源頭定在位於中國的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以來,自然堂與喜馬拉雅之間的強聯繫逐漸形成——不管是每秒賣出一瓶的冰肌水,還是近期高調上市的新男士,都蘊含著自然堂對喜馬拉雅的研究;喜馬拉雅美麗研究院以及自然堂喜馬拉雅環保公益基金的投入,更將自然堂對「根」的灌溉展示無疑。
  • 一位臺灣姑娘打開的西藏「文化之窗」
    雪域之都拉薩出現了一款唐卡檯曆,它由三位西藏當代唐卡大師的12幅代表作品組成,並配以小巧的純銅底座,既實用又充滿藏文化氣息。這是「醍醐」帶給人們的一份新年禮物。2014年,臺灣姑娘華婉伶和其他三位聯合創始人分別從北京、上海、廣東辭職來到拉薩,成立了西藏明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立「醍醐」品牌,從此這裡多了一個發現、傳播西藏文化的平臺。
  • 20部高分植物系紀錄片,療愈焦躁的心,讓寶寶熱愛自然
    通過紀錄片來感受春天的美好,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多少能撫慰一下娃還不能出門踏青肆意玩耍的心情。以往推薦過的紀錄片主角通常是動物,關於植物的太少了。最近我開始搜集植物題材的紀錄片,整理了之後發現還真不少。
  • 西藏美術館項目上馬記:紅色工業遺蹟變身拉薩新地標
    現代工業的記憶坐落在拉薩西邊,根培烏孜山麓西側、東嘎山腳下的拉薩水泥廠,是西藏第一家水泥製造企業。它由西藏軍區(原十八軍)籌建於1959年,1960年正式建成。歷經歲月風霜,這座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泥廠,作為西藏工業文明的象徵,已走過了整整一個甲子。
  • 紀錄片《第三極》召開研討會 強調中國故事國際化表達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策):4月1日,紀錄片《第三極》在京召開研討會,眾多藏學界、紀錄片界、傳播界的專家學者與《第三極》的主創人員就紀錄片《第三極》所取得的成功和做出的創新進行了交流與討論。作為中國首部4K超高清大型涉藏電視紀錄片,《第三極》全面反映了青藏高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特殊狀態。
  • 「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展
    10月23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聯合承辦的「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在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驚豔亮相。銅鎏金佛像冠、金嵌玻璃半寶石十字形噶烏盒、銀鎏金龍紋刀具……本次展覽精選233件(套)珍貴藏品,呈現喜馬拉雅和蒙古地區17世紀至20世紀絢爛繽紛的宗教器物、佩飾及日用品,向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雪域高原的大門。
  • 從雲南到西藏,從西藏到四川,46張圖片,總結我的旅行2020
    當時採訪過一個小哥,改天有機會給大家分享。2020年8月5日,雅江河谷觀景臺,爭相拍照的遊客,再往前翻越就是羊卓雍錯拉薩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拉薩,都有一個想像中的拉薩,不論丁真,還是你我,拉薩,我來了。拉薩,我走了。
  • 西藏—站在靈魂之上
    我想像藏人一樣匍匐在地,可我發現我空虛的靈魂沒有信仰,沒有目標,沒有未來,也沒有方向。現實象是一把刀,不斷地削弱著我們內心的信念,我們貧窮的只剩下了金錢。你看那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她從來不向世人宣告她的聖潔與偉大,而朝拜她的靈魂,千百年來,從未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