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易經》,不知道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封建迷信」,我還沒讀過易經的時候也這樣認為,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是幾千年來的一個超級大誤會。
其實,《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魯迅先生也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智慧雖神秘,卻能指導生活。
《易經》在古代就被稱作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了,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這裡面充滿了萬事萬物變化的規律,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人們為什麼會對《易經》有這種偏見呢?都是因為對它還不夠了解。我們生活中用來算命的,不是《易經》,是人們根據《易經》裡的規律,結合其他書籍做出的延伸性的變化判斷,《易經》不講算命,也不講命中注定,而且對世間萬物做出規律探索。
其實,《易經》裡蘊藏的知識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
比如,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有聚餐約會的時候,也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在飯桌上的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酒品見人品還真的一點都沒錯。
《易經》裡早就提醒我們了,飯桌上的這三種人,遇上最好躲遠一點,不可交心。
口無遮攔,酒後多言
《易經》提示,飯桌上,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大大咧咧,說話毫無忌諱。
《醒世恆言·卷九》也有提到,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這個的意思是,在其他人下棋的時候,不隨便指手畫腳的人是君子,在飯桌上喝酒之後,喋喋不休的人是沒有修養的人。
禍從口出,話多從來不是一個好的行為。你把他們當朋友,對方可不一定把你當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頓胡說的人,都不太靠譜。更何況是在飯桌上,各類人聚在一起,誰知道是好是壞。
曾國藩家書中也說了:「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
所以,在飯桌上遇到口無遮攔、酒後多言的人,最好躲遠一點,更不要交心。
挑肥揀瘦,嫌七嫌八
《易經》提示,還有這樣一種人,在眾人面前挑來挑去。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也挺讓人反感的。暫且不說沒有基本的素養,還非常不衛生,隨意攪動菜品,還是用自己個人的餐具,非常影響他人的食慾。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鄉想要投靠曾國藩,到他家裡之後,飯桌上挑肥揀瘦,只挑自己愛吃的,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沒多久,曾國藩就把他送走了,他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個人只圖一時之樂,不會忍耐,真要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的話,很可能會給自己招來大麻煩的。
挑肥揀瘦,不會有真交情。
愛酒如命,毫無分寸
《易經》提示,有一類人,飯桌上見酒如見命,喝酒之後一點分寸都沒有。
《朱子家訓》云:「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不要貪圖不是自己的財富,這個很好理解,酒其實也是不要喝太多。而且飯桌上,豪飲並不一定代表性格適合交往,只在乎酒,只會給人不考慮後果的感覺,不太具有責任心。
其實,過量飲酒對身體不好,還要麻煩飯桌上的人照顧自己,這樣的人不太顧全大局。我們應該儘量躲遠。
《易經》裡包含的世間的探索其實對我們非常有幫助,不僅僅是我們人生的指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處事也可以找到答案。
遇到逆境的時候,「乾」、「坤」兩個卦告訴我們做事情要不遺餘力,不斷奮鬥,也要低調做人。
它可以教我們如何依法辦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如何過自己的生活。根據今天的條件,教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對於每一個選擇,如果選對了,那成功的機率是會增長10-20倍的。
但是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書中的內容都是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一般人很難參透其中的智慧,我曾經也有這樣的苦惱。
但是後來,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我讀到了這本《圖解易經》,這本書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添加了白話文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徹底解決了我的閱讀困難。
在此基礎上,書中還加入了一系列精美的插圖,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更加直觀的向我們展現《易經》中的玄妙。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書中一樣不落。
不僅如此,書中還加入了很多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本書,《易經》的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人受益無窮。
如此貼心的一本書,現在只需要一頓飯錢,你就能學到古人的大智慧,並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