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天主教堂,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東直街,矗立著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教堂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是由法國傳教士戴治遣建造的一座哥德式雙塔建築藝術風格的法國教堂。1995年6月6日,呼蘭天主教堂被列為哈爾濱市保護建築,1999年,被省政府宣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教堂建築為青磚青瓦民用結構,高26米,東西長18.3米,南北寬23米。門窗用青磚圍著。教堂內歐式穹頂大廳寬敞明亮,兩排紅色彩繪柱子,教堂塔樓的木質樓梯上至頂樓。這座教堂管轄石人城,蘭西,木蘭的天主教堂。青磚土木結構具有濃鬱的歐式建築藝術風格,外觀類似於巴黎聖母院的教堂建築,建築所有的門窗都用青磚砌成拱形,主樓兩塔中心頂部鑲嵌一個紅銅十字架,在第二層的兩座塔中間,有一個黃銅製的大鐘,高1.05米,周長0.95米。
呼蘭天主教堂的造型在「教會之城」哈爾濱是非常奇特和獨特的,按照天主教會的慣例,普通神甫所在的教堂只能是單鐘樓,只有主教級別的主教才有資格擁有雙鐘樓,而呼蘭天主教會也是雙鐘樓,令人嘆為觀止。這座百年老教堂有很多歷史內涵,可以深入挖掘。教堂建築結構中的青磚和至今保存下來的教堂側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生扒了天主教堂兩座塔的頂部和中間鐘樓的頂部,砸碎了銅十字架,摘走了銅鐘。後來教堂被學校長期佔用,當成倉庫。
經過改造,教堂和相鄰的巴洛克風格的神甫樓被改造成了一個寬闊的廣場。如今,天主教堂已經成為來到呼蘭遊客的必看之地,成為呼蘭區的標誌性建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參觀這座教堂,不僅是國內遊客,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遊客。然而,都對小城呼蘭能有這樣一座巴黎聖母院的「姐妹教堂」感到無比的驚訝。這種精美的建築藝術,靜靜地站在呼蘭河上,歷經百年滄桑,沉默了半個多世紀,然後又重新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