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附加視頻的形式為大家呈現《脊柱矯正課程》,
如果您對脊椎矯正專業比較感興趣,可持續關注閱讀觀看,
我會儘量抽出時間多錄一些,如果您能在文章或視頻中受益,是我最大的榮幸!
註:文章內容主要為視頻及教程做配合,但畢竟線上內容無法達到線下實操效果,我會儘量多呈現,如有遺漏還請包涵!(視頻內容與文字內容為相互關係,有時視頻遺漏內容,文章會作補充)
正骨整脊學習——骨盆矯正之骶骨偏位檢查方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本期視頻由GT脊椎矯正吳老師為大家講解
主要內容:
一,骶骨的上下偏位
骶骨向上偏位用S來表示(偏位方向類似骶骨點頭的形態)
骶骨向下偏位用I來表示(偏位方向類似骶骨仰頭的形態)
有多數人的腰痛由於骶骨的錯位所引起
常見的骶髂關節錯位,除了髂骨的錯位之外,骶骨的檢查也是重要的環節
如我們經常見到的腰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腿後外側疼痛等等,
嚴重的骶髂關節錯位會導致患者站立加劇疼痛,走路都費勁
骶骨位於整個脊柱的最下方,相當於基底或樹根,尤其是對於腰椎的影響比較大
骶骨向上或向下,對腰椎的曲度過大或變直有直接作用
骶骨的左右偏位
骶骨的左右偏位時間久了會導致腰椎的旋轉,包括與髂骨的旋轉相互影響著骨盆的中立位
骶骨的旋轉偏向一側時,會影響到單側腿部的發力狀態,甚至出現腿部酸麻脹痛
在對於骶骨的檢查方法中,觸診的準確率可能往往達不到評估效果
多數時候會以X光或AMCT的腳診斷來判斷
補充內容:當然你也可以結合動態觸診來評估,算是多一種方法,但準確率不保證
動態觸診方法:患者呈坐立位,操作者以拇指接觸骶骨,正常情況下,當患者身體做前屈時,骶骨會向後出現仰頭的微動,如果在做動作時,骶骨出現卡住關節活動不明顯,則說明骶骨是存在半脫位的可能。
當然,患者做身體後伸時同理,骶骨會向前出現點頭的微動,出現受限,則有半脫位的機率。
此方法,要求操作者手感要好,但有時也不可避免出現誤差。
我們本期主要以AMCT的診作為評估方法,此方法多數是以矯正槍作為配合,日本臺灣等地區普遍在使用,本人認為既然評估方法好用,準確率比觸診高,我們就可以結合自身條件,配合手法來作為評估和矯正的一種方式,何樂而不為!(註:如果您認為此方法不適合你,可自行選擇其他方式來評估)
首先,在檢查骶骨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找到患者的短腳PI,回顧之前我們的學習內容,
找到PI,然後做應力測試,雙腳平齊之後,才能繼續下一個部位的檢查
簡單回顧什麼是一號位、二號位,實在不明白的可翻閱之前的文章
正骨整脊學習之《骨盆第二個偏位AS/AMCT長短腳的變化意義》
簡單概述:
一號位-患者趴著,頭面部朝下不動
二號位,操作者將患者雙腳託起,不超過九十度
今天我們來講述三號位動作為:當患者雙腳平齊後,將雙腳託起超過九十度,然後回到一號位,簡單來說三號位算是一個下壓的動作。
做完三號位動作之後,回到一號位觀察,之前的短腳再次出現,則表示骶骨有上/下半脫位
而後將雙腳抬至二號位,觀察短腳是變長還是變短
變長:表示骶骨有向上S半脫位
變短:表示骶骨有向下I半脫位
應力測試見視頻內容,(朝著相反的方向做施壓)
骶骨左右的偏位測試
骶骨偏向一側時會影響單側腿部的神經控制,發力感較弱,
當操作者以掌根給予骶骨適當的壓力,會加重患者的症狀,
對比雙側同時受到加壓測試抬腿的高度,可判斷骶骨偏位側。
本期內容稍有複雜,多觀看幾遍,一定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