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霏用吉他演奏中國古曲:讓《中國素描》成為了解中國文化的窗

2020-12-22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最近推出中國作品集《中國素描》,其封底是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附近的馬路拍攝的:一邊是現代化的國家大劇院,一邊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楊雪霏模仿披頭四樂隊那張經典專輯的封面,提著吉他走在斑馬線上,將這條馬路變成了自己的「Abbey Road」。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楊雪霏談到這張照片:「這正好呼應了專輯的選曲,有種從古老跨入現代的感覺。」

《中國素描》是楊雪霏20年來對中國作品持續探索的集中展示,收錄《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多首以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國作品。為什麼做這樣一張「西方樂器+東方音樂」的混搭作品?楊雪霏坦言,作為一名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中國音樂家,她希望以音樂作為橋梁,吸引世界更多觀眾關注中國文化。

古典吉他很適合演奏中國傳統音樂

楊雪霏是當今活躍在國際舞臺的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她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取得最高演奏文憑,之後常居英國,在國際舞臺開創職業演奏生涯,演出足跡橫跨美洲、歐洲和亞洲50多個國家。

「小提琴有《梁祝》,但古典吉他幾乎沒有專屬的中國曲目。」楊雪霏坦言,古典吉他的曲目大多是西方音樂,這次做《中國素描》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希望拓展古典吉他的作品。《中國素描》中收錄的都是中國作品:古曲《胡笳》《陽春白雪》、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民間小調《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瑤族舞曲》等等,時間跨度從漢末直到當代。

在保有原曲主體的基礎上,以充滿新意的配器與創作手法全數改編為包括吉他獨奏、吉他及簫與吉他及古箏的二重奏、吉他與管弦樂團的協奏曲等不同版本。除了改編之外,專輯還收錄了當代音樂大師譚盾、陳怡等人特地為古典吉他創作的原創作品:「我希望可以豐富古典吉他的曲目,所以一定要有原創作品。」

除了楊雪霏的吉他獨奏之外,專輯還有張維良的蕭、袁莎的古箏與傅人長指揮下的廈門愛樂樂團的加入,極大地豐富了吉他與不同樂器搭配演出的多面表現力與獨特魅力。楊雪霏特別提到與古箏演奏家袁莎合作的《長相思》:「這是一首講述兩個朋友互相思念的曲子。吉他和古箏這兩種樂器有點像,最後出來的效果是兩種樂器的聲音纏綿在一起,又能聽出微妙的差異。」

在楊雪霏看來,古典吉他很適合用來演奏中國音樂:「吉他原本是一種沙龍樂器,私密性強,跟講究詩情畫意的中國音樂很匹配。」她希望,《中國素描》能夠成為一扇窗口,讓世界觀眾了解中國文化:「中國音樂在世界仍然比較小眾,我嘗試用西方觀眾熟悉的樂器來推廣中國音樂,在國外的音樂會上會演奏中國曲目,觀眾覺得新鮮,可能也會對曲目背後的中國文化感興趣。」

流量不應成為演出唯一的衡量標準

8月30日晚,楊雪霏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帶來多首《中國素描》中的作品。

這場音樂會能順利舉行實屬不易。廣州場音樂會原計劃在2月舉行,受到疫情影響而延期,北京場也順延至9月。楊雪霏從英國回到中國,在這一輪巡演開始前,在上海隔離了14天,「還好隔離時我帶著吉他,失眠的時候、焦慮的時候,還可以彈彈琴,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疫情對全球的線下演出造成極大衝擊,除了中國巡演能夠順利舉行,楊雪霏原定的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演出目前仍遙遙無期。無論是流行圈還是古典圈,有不少音樂人開始轉戰線上,楊雪霏也一樣。在隔離期間,楊雪霏實現了她的B站首秀,首次直播就收穫了1.6萬觀眾。據悉,她也已經入駐了抖音和快手。

在英國的時候,楊雪霏應邀參加了一個澳大利亞的線上藝術節,收穫了一次還不錯的直播體驗:「全球的觀眾都可以收看,還有美國觀眾半夜兩點起床看我的演出。而且這種直播形式還是挺適合吉他獨奏的,觀眾們可以在家吃著東西、帶著孩子和狗一起看演出,有點像當年音樂沙龍的感覺。這是線下的音樂廳演出所不能給予的。」

面對線上演出,她也坦言心情有點矛盾:「雖然線上直播看上去流量很大,到底有多少人好好在欣賞音樂?我們不知道。現在國內外大部分的線上演出都是免費的,但對古典音樂家而言,線上的流量有多少可以真正轉變為買票的觀眾?也有人跟我說應該做點通俗的東西來吸引流量,但我始終認為藝術跟娛樂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藝術不可能跟娛樂比流量,難道流量要成為音樂演出的唯一衡量標準嗎?」(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環球音樂提供

責編 | 胡廣欣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陳怡晴

相關焦點

  • 「古典吉他」是什麼?楊雪霏用西洋樂器「素描」中國文化
    在心愛姑娘的窗下,在午夜燈光曖昧的酒吧和車水馬龍的街頭,恐怕沒有什麼樂器比吉他更為人熟知,但「古典吉他」又是什麼?方非 攝楊雪霏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回答這個問題。楊雪霏的演奏時常予人聯想,專輯中的《梅花三弄》聽著像古琴,《春江花月夜》聽著像琵琶,《劍器》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各有柳琴、冬不拉的神韻。這些「錯覺」,是楊雪霏有意為之。《中國素描》幾乎融合了所有的彈撥樂器,「我會想像它們的聲音,再用吉他摸索。」在豐富吉他演奏技法的層面上,《中國素描》是極有新意的嘗試。
  • 楊雪霏:用西洋樂器「素描」中國文化
    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的新專輯《中國素描》於8月7日全球發行,專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國內外古典樂迷及吉他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在新專輯中,楊雪霏用西方觀眾熟悉的古典吉他演繹了眾多富有代表性的中國作品。
  • 這場獨奏音樂會,楊雪霏要在古典吉他上描繪詩情畫意的中國
    楊雪霏身上有許多「第一」。她是中國進入音樂院校主修吉他並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是在國際舞臺成功開創職業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國吉他演奏家,還是在大型音樂廠牌錄製唱片的第一位中國吉他演奏家。長居英國,演出足跡橫跨美洲、歐洲、亞洲的五十多個國家,楊雪霏來上海開獨奏音樂會的次數並不多。
  • 楊雪霏北京分享新專輯《中國素描》故事
    8月26日,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在環球音樂中國總部與媒體及樂評人分享了策劃及錄製全新中國作品專輯《中國素描》背後的故事。楊雪霏的新專輯《中國素描》已於8月7日在全球發行,專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古典樂迷及吉他愛好者的廣泛好評,《留聲機》雜誌線上節目、古典FM電臺、英國BBC《女性時刻》、上海經典947《名家與經典》等國內外專業媒體都邀請雪霏作客節目,向世界樂迷介紹中國旋律。
  • 用古典吉他描繪東方的詩情畫意,演奏家楊雪霏傾情演繹「愛的羅曼史」
    她是中國進入音樂院校主修吉他並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是在國際舞臺成功開創職業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國吉他家,還是在大型音樂廠牌錄製唱片的第一位中國吉他演奏家。圖說:楊雪霏12月10日,楊雪霏將帶著《愛的羅曼史——楊雪霏古典吉他獨奏音樂會》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 「專訪」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第一人不好當
    有著嚴肅音樂之稱的古典音樂,是與普羅大眾最有距離感的藝術形式,但對於從事這種音樂派別演奏的人來說,他們是被古典音樂選中的人。他們被賦予了才華,自然也承受了普通人不能承受的艱辛,今天小愛有幸對話中國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與她聊聊古典吉他與古典音樂的那些事。
  • 發布全新吉他作品《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是世界知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即將發行的中國作品集《中國素描》的首發單曲。 《中國素描》被雪霏視為是「自己第 階段積累中國的吉他作品的成果」,是她20年來對中國作品持續探索的集中展示。
  • 黃標現場(Yellow Lounge)落戶中國,12月20日盛大啟幕
    空降上海的10組藝術家是:大提琴演奏家歐陽娜娜、美聲男高音蔡程昱、單簧管演奏家王弢、吉他演奏家楊雪霏、二胡演奏家陸軼文、鋼琴演奏家張勝量(牛牛)、上海女子四重奏,以及由3位00後新生代樂手:鋼琴王雅倫、小提琴蘇千尋、大提琴娜米薩·孫組成的鋼琴三重奏。Yellow Lounge China品牌大使餘隆,環球音樂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吳佳倫等出席活動,並在演出前向媒體分享致力擁抱00後的黃標現場。
  • 黃標現場(Yellow Lounge)落戶中國 12月20日盛大啟幕
    空降上海的10組藝術家是:大提琴演奏家歐陽娜娜、美聲男高音蔡程昱、單簧管演奏家王弢、吉他演奏家楊雪霏、二胡演奏家陸軼文、鋼琴演奏家張勝量(牛牛)、上海女子四重奏,以及由3位00後新生代樂手:鋼琴王雅倫、小提琴蘇千尋、大提琴娜米薩·孫組成的鋼琴三重奏。Yellow Lounge China品牌大使餘隆,環球音樂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吳佳倫等出席活動,並在演出前向媒體分享致力擁抱00後的黃標現場。
  • 《文藝熱搜榜》:石倚潔攜《聲入人心》選手放歌東藝,楊雪霏古典...
    愛的羅曼史 楊雪霏古典吉他獨奏音樂會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被BBC音樂雜誌評選為世界6位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更躋身英國權威電臺Classic FM所評全球「一百位最佳音樂家」之列。她是中國進入音樂學院學習吉他並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並在歐洲各大音樂廳與音樂節中現身,成為在國際舞臺成功開創職業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國古典吉他演奏家,她的音樂裡蘊含著東方的詩意與西方的熱情。2020年,楊雪霏發行了中國音樂作品專輯《中國素描》。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馬拉松,中國音樂家撐起一片天
    直播現場,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搭檔鋼琴家左章,挑戰了貝多芬為曼陀林和古鋼琴而作的《43b》《44a》。楊雪霏擔綱了改編重任,用古典吉他代替曼陀林、用鋼琴代替古鋼琴,古典吉他很接近曼陀林,但聲音更好聽,共鳴感也更強,而無論是音色還是音量,鋼琴都比古鋼琴要出色,可以說,改編之後的曲子升級了。
  • 何克寧楊雪霏本周六組「私夥局」
    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梁秀玲,在陳家祠講解了廣繡的前世今生與繡法工藝,並在現場支起繡架,展示針法多變的廣繡技法,帶線上線下的觀眾們領略了廣繡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廣州藝術季將於8月~9月12日期間,邀請歐凱明、于魁智、李勝素、何克寧、楊雪霏、謝東笑、董惠蘭、梁秀玲和梁皓明等9位藝術名家,前往花城地標性建築舉辦「戲·遊花城」名家分享會,展現廣府文化與舞臺藝術的「跨圈碰撞」,活動將通過廣州大劇院雲劇院、官方微博、嗶哩嗶哩直播間、一直播對活動現場進行同步直播。
  • 「專訪」指彈中國CEO李偉峰:玩指彈吉他有出路嗎?
    從此,現代指彈立刻成為一種被大眾喜愛的吉他演奏方式之一。但是用手指演奏的可不一定會被歸類在指彈裡面喔(例如:古典或是單純民謠伴奏指彈);有時候拿著撥片跟手指交互運用演奏的技法,也可以被認為是指彈的一種(例如:澳洲的湯米大師Tommy Emmanuel)。
  • 餘隆任品牌大使,黃標現場將落戶中國引領古典音樂新潮流
    黃標現場(Yellow Lounge)是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德意志留聲機廠牌的全球古典俱樂部計劃以頂級藝術家在都市俱樂部演奏古典音樂為主要形式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和上海交響樂團聯合創辦的「中國藝術拓展計劃」(AEP-China)為黃標現場在中國啟幕提供大力支持。餘隆是活躍於國際樂壇的最傑出的中國指揮家,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為了黃標現場活動落地,他不遺餘力地奔走。談到黃標現場落戶中國,餘隆表示:「每個音樂家都知道,鼓勵下一代表演者有多麼重要。
  • 餘隆、歐陽娜娜都為它打Call,即將落戶中國的黃標現場有什麼魅力?
    黃標現場(Yellow Lounge)是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德意志留聲機廠牌的全球古典俱樂部計劃,以頂級藝術家在都市俱樂部演奏古典音樂作品為主要形式。對於即將落戶中國的黃標現場,古典音樂藝術家們也寄予了極高的期待,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說道:「我很期待在黃標現場上海新基地的演出,這將為藝術家和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通常古典音樂演出都是在音樂廳上演,但對於年輕一代,他們擁抱新的想法和體驗,他們喜歡在像黃標現場這樣的俱樂部欣賞古典音樂。」黃標現場創造了古典音樂的另一種可能性,讓大眾在這樣時尚與藝術交融的空間中,領略欣賞古典樂的非凡魅力。
  • 「吉他王子」與中國交響樂團再度合作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楊光)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28屆香港藝術節上,中國交響樂團與女高音歌唱家伊娃·烏芭諾娃、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麥斯基和吉他演奏家約翰·威廉斯這三位世界著名音樂家的合作成為最為燦爛的亮點。
  • 黃標現場今落戶中國,餘隆要為年輕人打造音樂的「造夢空間」
    作為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德意志留聲機廠牌最備受矚目的全球古典俱樂部計劃,黃標現場(Yellow Lounge)在品牌成立20周年之際,於今日正式落戶中國,並在上海黑石M+園區BAS第三空間,建立新的永久基地。
  • 在馬德裡街頭穿漢服演奏中國樂器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盧俊安: 在馬德裡街頭演奏中國樂器】提起西班牙,有的人會想到陽光、沙灘、美食和足球,有的人會想到街頭藝人。在西班牙留學的盧俊安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街頭藝人中的一員。
  • 陳志——讓吉他從草根走向殿堂
    中國少了個數學家1936年,陳志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高官家庭,由於母親同時信奉佛教和基督教,這也使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到東西方兩種文化。當時的上海是一座匯聚多元文化的國際大都市,這座「冒險家的樂園」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人物。作為童年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陳志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是一位俄羅斯音樂家。
  • 中國「6·21國際樂器演奏日」雲端「見面」 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從會上獲悉,「線上」、「雲端」將成為今年「6·21」活動的「主戰場」。舉辦「6·21」這種全民樂器演奏活動,可以更好地助力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全民綜合素質提高,助力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追求。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活動1982年起源於法國,由前法國文化部長朗·傑克團隊倡議發起,號召在每年6月21日,所有喜愛音樂的人用各種形式參與樂器演奏活動,可以在家裡、學校、街頭、公園甚至山頂,和家人、朋友、鄰居、路人分享演奏音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