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減少臺觀光業要靠米其林?島內輿論:舍本求末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陸客減少臺觀光業要靠米其林?島內輿論:舍本求末
2018-03-15 09:27:19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8年03月15日 09:27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 

  陸客減少,島內拯救觀光業要靠「米其林」?別鬧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孫陽】臺北14日成為全球第31個有《米其林指南》的城市,全臺北共有20家餐廳獲得星級評鑑。儘管臺灣觀光局官員宣稱這將提升臺灣的「美食吸引力」,進而拉抬島內觀光業的發展。但有島內輿論稱,靠米其林拯救臺灣觀光,是舍本求末,因為關鍵是陸客在減少,蔡當局若不能緩和兩岸關係,臺灣觀光業「只能坐以待斃」。

  東森新聞雲14日報導稱,被視為吃貨界「美食聖經」的《米其林指南》正式登陸臺灣。繼上周公布「必比登推介」餐廳與「街頭小吃」之後,「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14日正式揭曉摘星餐廳榜單,共有110家臺北餐廳入圍,其中20家被評為星級餐廳,包括一星17家、二星2家、三星1家,另有36家「必比登推介」餐廳獲得推薦。

  《米其林指南》誕生於1900年,主要是為駕車外出旅行者提供資訊服務,後來引入美食評價體系。2007年,《米其林指南》正式進軍亞洲,目前已經先後在東京、香港、澳門、上海、首爾等城市登陸。《米其林指南》有著一批特殊的「美食密探」,不動聲色地去每一家餐廳,對各方面進行評定。最高評鑑的三顆星,代表著登峰造極的廚藝,達到值得為其安排一場旅遊的水平。

  去年《米其林指南》宣布來臺時,有媒體爆料,這本「美食聖經」是臺當局砸了9000萬元新臺幣才請來的。雖然臺觀光局對具體贊助金額諱莫如深,但觀光局長周永暉此後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承認,花了「不到外界說一半」。

  臺觀光局主任秘書林坤源14日稱,根據2016年國際旅客來臺動向顯示,美食是國際旅客來臺目的第二重要的原因,這次被《米其林指南》納入版圖,代表臺灣的美食和服務接待能力已經和國際接軌,期待臺灣美食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亮。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劉喜臨預估將吸引10萬左右食客「朝聖」。臺灣雄獅旅遊總經理遊國珍稱,將規劃「米其林美食」行程,入境團費將高出10%-20%。但也有島內學者提醒,米其林不是救觀光的唯一良方,「死忠」的米其林粉絲全球只有幾萬人,但陸客缺口恐達150萬-200萬人次。有網友表示,陸客不來,再多的米其林餐廳也沒用。

  「遲來的米其林,救得了臺灣餐飲業嗎?」島內《遠見》雜誌14日稱,壓垮臺灣餐飲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陸客,反而是年金改革,原本為島內消費主力的軍公教,因為政策使然而縮手不敢花錢。面對現實,臺灣餐飲業根本不可能只靠來吃米其林的外國觀光客活下去。想要救臺灣餐飲業,源頭問題必須解決,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濟,產業要有政策以及配套,否則就算所有國際美食評鑑都來臺灣,也於事無補。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銳減重創全臺觀光產業 臺北旅店紛紛倒閉
    【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限縮陸客來臺重創全臺觀光產業。那麼,島內觀光業到底衰退到什麼程度呢?臺北市議員王鴻薇19日召開記者會列舉了一連串數字。她稱,包括101大樓觀景臺、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等臺北市熱門景點,今年1月至6月遊客比去年同期減少270萬人次,其中以中正紀念堂居冠,驟減118萬人次,101大樓觀景臺也掉了33萬人次。
  • 陸客不來重創士林觀光?臺灣旅遊觀光正備受考驗
    華夏經緯網2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大陸從去年8月1日起暫停陸客自由行來臺,9月份又限縮將擴及陸客團,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島外觀光客不來、島內旅客銳減。地方粉絲團貼文表示「士林日系藥妝店拉下鐵門」po文一出引起網友熱議討論。
  • 米其林救得了臺餐飲業嗎?
    2007年,《米其林指南》進軍亞洲,已先後在東京、香港、澳門、上海、首爾等城市登陸。   臺灣多數業者對《米其林指南》到來持正面態度。臺北亞都麗致大飯店方面稱,《米其林指南》來臺對於觀光或餐飲發展皆有正向效果,特別是能讓臺灣中高端餐飲邁向國際化。臺北文華東方酒店同樣樂見其成,稱米其林指南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臺北獲選可提高餐飲水平及國際知名度。
  • 從周杰倫餐廳到米其林一星,臺灣餐飲業爆發倒店潮,何時是個頭?
    無奈等不來救援,在「朝野」雙方還在爭吵如何紓困更有效時,舉凡餐飲、旅宿與觀光等行業都哀鴻遍野,從南到北,爆出一波波倒店潮。這些天來,島內媒體報導的「受疫情波及的全臺觀光餐飲熄燈名單」源源不斷加入新名字。好評如連續兩年摘下米其林指南一星的老字號臺北大三元酒樓亦受到新冠肺炎波及,宣告暫時歇業。臺南第一家五星飯店大億麗致酒店也於近日宣布六月底停止營業。
  • 陸客銳減臺灣鳳梨酥產值大減五成,島內業者擔心政治波瀾
    臺中市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蔡萬財表示,臺灣糕餅受到陸港澳人士青睞,過去陸客來臺鼎盛時期,創造驚人的糕餅伴手禮產值,臺灣糕餅的外銷市場也是以大陸為最大宗。假如未來兩岸因為政治因素,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對糕餅業外銷衝擊劇烈,可能要轉向開拓東南亞、日韓市場,但訂單量應難以替代大陸市場。
  • 臺觀光業萬人遊行喊話:要九二共識 不要肚子餓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受大陸客減少嚴重衝擊,臺灣觀光產業史上從業人員首次走上街頭,12日號召萬人大遊行,怒吼「求生存、有工作、能溫飽!」並將陳情書送進蔡英文辦公室,要求臺當局告訴觀光產業「現在到底應該怎麼做」,協助產業度過寒冬。不少導遊自製「我要92,不要久餓」等標語,要求「要九二共識,不要肚子餓!」
  • 陸客赴臺個人遊下個月歸零,嘉義旅館業者憂倒閉潮來襲
    自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對過去仰賴陸客的嘉義旅館業者造成巨大衝擊,嘉義市耐斯王子大飯店總經理曾慶攢昨天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陸客大幅縮減讓飯店年營收減少約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若陸客人數繼續減少,恐怕3星級以下飯店將掀起倒閉潮。
  • 宜蘭民宿業者:民宿是陸客自由行最佳出行選擇
    中新社宜蘭8月24日電 題:臺灣宜蘭縣民宿業者:「民宿是陸客自由行最佳選擇」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作為兩岸旅遊合作的一個新亮點,方興未艾。臺灣宜蘭縣觀光協會副總幹事林佳民24日在其開辦的戀戀小棧英式民宿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入住民宿是最好的方式;對於陸客自由行而言,民宿則是最佳的出行選擇。
  • 大陸遊客減少加疫情衝擊 臺灣墾丁觀光業一片哀嚎
    墾丁觀光人次急速下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去年在臺東縣鹿野高臺舉行的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吸引99萬觀光人潮,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攪局,已宣布延期至7月11日。
  • 陸客驟減致嘉義市旅遊業慘澹 議員提案籲蔡英文救觀光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執政」的嘉義市,7日由國民黨籍市議長蕭淑麗在議會提案,針對陸客大幅減少、影響嘉市觀光產業,要求市府尋求因應對策,並向「中央政府」反映解決。本案獲藍綠、無黨籍議員一致支持,嘉義各相關產業代表到場旁聽,市長涂醒哲承諾,依議會決議辦理。     據報導,嘉義市議會24席議員,昨天臨時會22人出席。
  • 全臺超過450家民宿求售 這回島內網友終於不賴陸客了
    臺灣花蓮縣境內的著名觀光景點清水斷崖(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兩岸關係急凍,陸客赴臺人數減少,島內觀光退燒,據統計,全臺灣目前有超過450家民宿在網上求售,宜蘭、花蓮、臺東為重災區,合計待售逾200家。
  • 赴臺自由行陸客2月起歸零 臺媒估每月損失10億元觀光收入
    更嚴重的是,由於大陸去年核發的最後一批赴臺自由行籤證到本月底期滿失效,從2月起,赴臺自由行陸客將開始「歸零」,以每月減少10萬人次估算,每月臺灣損失約新臺幣45億元(約合人民幣10.3億元)觀光外匯收入。蔡英文連任讓兩岸關係持續緊繃,針對陸客赴臺自由行是否在選後開放,島內旅遊業者並不看好,而大陸核發的赴臺自由行籤證也將在本月底期滿失效,2月起赴臺自由行的陸客將「歸零」。
  • 離島「一日血拼圈」 免稅百萬吸引陸客
    軍事要塞轉型觀光  臺灣離島由於在兩岸隔絕分離的年代,不少曾是戰略要塞。但如今,走過硝煙,軍事基地變身旅遊勝地,吸引著大陸遊客。像是金門,上世紀60年代修建、綿延數公裡長的防空洞如今已經成了旅遊的另類景點。  今年1月1日起,大陸遊客到金門、馬祖及澎湖等3個臺灣地區的離島進行觀光旅遊已正式開放了「落地籤」。
  • 觀光客在臺灣最愛買什麼「臺貨」? 業者這麼說
    觀光客在臺灣最愛買什麼「臺貨」?旅客最愛採買臺灣本地商品,量販、超商、藥妝,也會列出觀光客最愛「臺貨」前幾名,讓民眾可以一窺觀光客如何看臺灣味商品。  臺灣的美不僅有美麗風景,濃厚的人情味、美味的特色糕點小吃、精緻的手工藝,都讓遊客叫好,但你知道什麼是外來遊客眼中最愛的「臺貨」。
  • 大陸赴臺個人遊跌至冰點,臺每月或損失45億新臺幣
    臺媒形容,島內每月都要蒸發45億(新臺幣,下同)「觀光財」。而蔡英文的連任,直接導致臺灣觀光股多檔跌停板。臺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一天約有5000人次的個人遊陸客到臺當局「移民署」辦入臺證。但大陸去年8月1日暫停47省市赴臺個人遊試點,而籤注有效期為6個月。去年8月以後,大陸赴臺的個人遊人次月月減少,最近幾天平均一個工作日只有100多人向「移民署」申辦入臺證,到2月將無人申請。
  • 島內學者:大陸遊客退潮 臺灣中南部觀光業者難撐
    臺灣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陸客來臺鼎盛時期,臺灣旅宿業大幅成長,陸客退潮後,增幅雖然趨緩,但因為其他境外旅客成長緩慢,旅宿業瞬間供過於求,中南部尤其嚴重,未來要設法將其他境外旅客導入中南部觀光,也要思考總量管制,否則疫情過後,供過於求的狀況持續,加上陸客不來,業者難撐。
  •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觀光慘兮兮!花蓮民宿變「別墅」 藝品店陸續倒店   自大陸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後,陸客赴臺數量出現雪崩,臺灣許多觀光城市成為重災區,尤其花蓮陸客團下降六至七成,有許多民宿入住率僅剩一成,業者想轉賣緩解困境還被套牢。  放眼花蓮車站,雖然還有一些提著行李箱的觀光客,但和過往相比確實少了許多。
  • ...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了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從2008年開放大陸赴臺遊後,大陸遊客的人數、發展趨勢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重點。陸客成為臺灣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陸客的多少也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風向標。經歷了2009年至2015年的火熱、2016年以後的慘澹,島內旅遊業者度過了起起伏伏的11年。在這期間,臺灣社會面對陸客的到來也出現複雜情緒。這些年,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 肺炎疫情重創臺灣多個行業,業者淚訴慘狀
    面對如此慘狀,張素鑾表示,集團旗下員工已從過去的600多人縮減至200多人,包含廚師、外場服務員等人事開銷,以及向港務公司承租土地租金每月要5、60萬元,水電費也要5、60萬,每月固定支出高達新臺幣7、800萬。張素鑾直言,再好吃都沒用,因為消費者已對港區產生疫情疑慮。為了度小月,他們開始賣百元便當,其實不光河邊,高雄幾家知名五星飯店宴會館也開始賣便當,搶食外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