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放心食。
《非自然死亡》(2018) 豆瓣評分:9.4分
集數:10 單集片長:45分鐘

本劇主演石原裡美,她扮演了一名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工作的法醫三澄美琴。非自然死亡研究所,顧名思義,即專業調查非自然死亡原因的案件,該研究所是日本政府針對非自然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大部分屍體被草率處理火花,為避免此情況發生而專門成立的機構。
事實證明石原裡美依舊美得沒有天理,而這部劇無論劇情和立意都可以說是上佳之作。
因為全劇圍繞法醫這個職業展開,所以觀眾們也可以在從中了解到一些法醫界相關知識。像是:
「乙二醇舔一下是甜的(劃重點,會考),進入體內的話30分鐘後消化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會出現異常。」
「日本刑事案件定罪率高達99.9%,但日本非自然死亡的不解剖率達到了八成,也就是說有八成的死者,在未被解剖的情況下,死因已經一錘定音。」
「日本的法醫從業者僅有170人。」
……
下面放幾張圖來簡單感受下這部劇。
首先是三句滿分臺詞——
其實本劇中不乏有很多這樣的優秀臺詞:
「有時間絕望,還不如去吃美食然後睡個好覺。」
「你知道這個國家的解剖率為什麼一直無法上升嗎?因為沒人願意花錢在死人身上,無論再怎麼研究死人,也無法讓人死而復生。」
「伴侶就要找那種睡相讓你覺得很喜歡的人。」
然後再放一張劇情意境構圖,來稍微體會一下——
要問如何評價《非自然死亡》?其實看看這部劇在素有「日劇奧斯卡」之稱的第96屆日劇學院獎橫掃的整整6個大獎項,就已經很說明這個問題——
最佳作品
最佳主役(女主)
最佳助演(男配)
最佳編劇
最佳導演
最佳電視劇歌曲
真正意義上的把能拿的全都拿了,如果連這種作品都稱不了優秀,算不上神劇,那麼又還有誰配呢?
再從推理來說,《非自然死亡》大體上屬於社會派,
這種流派不同於經典本格派推理將重心放在詭計解謎和懸疑派的注重營造懸疑氛圍。
社會派有一定傾向上的淡化詭計特點,即便製造的懸念也同樣精彩,然重心則是放在將人性赤裸裸地剖開來置於案板之上,以及對具有時代性的社會問題進行揭露和批判。
具備社會派這些特質的《非自然死亡》,按照著每一集一個單元故事的結構,故事間的獨立性較強,因此如果不執著於主線是怎麼樣個情況,完全可以從除了最後兩集的任意一集開始食用。當然,老老實實從第一集開始看乃是最佳方案。
每個單元故事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你能從中找出能夠具有代表性的標籤。這些標籤可能是愛情、男女平等、友情、壓榨勞動力、親情、浪子回頭……但一開始就奠定了最無可挽回的絕望——非自然死亡。
當然,法醫解剖作為《非自然死亡》表達其中心思想認知觀的載體,即使劇本身已經很努力很努力地避免展現出臨床血腥和死亡的一面了,但還是會在一開始或多或少引起小清新看官的觀感不適,這是該劇的局限。因此我也常常給朋友說,最好不要在吃飯的時候觀看。
點讚關注推不了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