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唐人街探案》至上映以來,憑藉電影級別的畫面,不惜成本的特效,以及一環緊扣一環的懸疑情節,讓觀眾們大呼過癮,觀眾評分也秒殺前期電影口碑,成績可謂相當不錯。
影片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導演組的用心,耐人尋味 。
為什麼要經常突出「犬」或者「狗」來表現林默的特質
作為此劇的主角大偵探,林默從一開始就被吐槽不斷。人長得帥的好處是,別人無法吐槽你的容顏。但是,為了設法吐槽你,肯定要想方設法,於是名字成了被吐槽的對象。
林默,一聽名字就給人沉默寡言,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有沒有?不過,導演組真的特別細心。在警長的口中,林默被解讀成了「林黑犬」或是「林黑狗」,這是不是太侮辱人了?其實不然,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讀成「林黑犬」其實不見得是侮辱人,而是導演組的有意為之。看了林默的本人確實有張黝黑的臉龐,但是卻掩飾不住他的帥氣,以至於女主到處爭搶吃醋。
突出「犬」則是與林默的特有能力有關,那就是他擁有超於常人且異常敏銳的鼻子,後續能屢破奇案真離不開這副「狗鼻子」。
導演前後呼應也讓林默成為「黑犬」神探成為了事實。在阿溫被抓後,她痛罵林默是黑狗,野狗。導演一直在重複「犬」的概念,其實就是為了突出林默靈敏的鼻子與辦案時咬住獵物不鬆口的特質。
《唐人街探案》導演組真的用心到極致,一個不食人間煙火又擁有特殊鼻子將主角人設完全刻畫了出來,不得不佩服。
網劇《唐人街探案》風格突變,缺少唐探電影版的風格
缺少唐仁主演的網劇《唐人街探案》打著喜劇加推理的名頭,這是衝著欺騙觀眾去的嗎?從目前播出的劇情看來,絲毫看不出啥喜劇元素,活生生演成了恐怖片。
恐怖畫面層出不窮,怎麼感覺如此的似曾相識?
陰森加詭異的氣息無處不在,甚至讓人看得毛骨悚然。導演組刻意刻畫出如此緊張的氛圍其實是為了更加切合內容與主題。
佛與魔成為對立面,主題一味的將故事線帶到佛報復人的事件上,於是並將魔聯繫起來。於是各種古怪,各種詭異,就是為了襯託出魔的使然。
電影《唐人街探案》中,唐仁與秦風這對歡喜冤家的存在給觀眾們獻上了一出出捧腹大笑的場景。
然而主角換成了不苟言笑的林默,影片風格也隨之大改,沒有打打鬧鬧,只有獨來獨往。想讓網劇中擺著大黑臉的林默來逗笑,那還是算了吧,不讓他出來嚇人就好了。
唐仁與秦風的缺席是整部劇沒有喜感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因為主角本身自帶悲情色彩,所以網劇《唐人街探案》必定不是走喜劇路線。
把警務人員當擺設,強行推高主角光環
在電影版中,泰國警方還是給觀眾們獻上了很多經典畫面,比如黃蘭登(陳赫)與坤泰(肖央)的內鬥,再比如唐仁勇闖警所的畫面都讓人印象深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主角林默的光環照耀下,影片中的警察完完全全是打醬油的節奏。能不能不要這麼赤裸裸,試問歌手鄭鈞能同意嗎?
警力在劇中基本被無視,為的就是突出林默的強。
為了讓辦案與警方扯上關係,於是加入了女主薩拉。作為警校畢業擁有3年辦案經驗的薩拉,在神犬偵探林默的陪襯下,只能好好的做文員。
女主推理經驗欠缺,但顏值過硬。專業技能不夠,只能靠顏值來湊。
機關槍加小白式的提問來推高林默的推理及判斷能力,導演組可謂犧牲好多。不過女主與男主的一問一答,恰恰把劇情的推理過程呈現給在座的觀眾。
給了林默超強的嗅覺,主角擁有技能包後開掛式的表演,讓人看得爽。
影片中人物的表演手法讓人聯想到了美式英雄式人物,不需要太多的協助,往往自己就能幹到一大片,有濃重的美式工業電影的味道。
然而與美式電影無腦的特效相比,《唐人街探案》在乎細節以及電影前後的銜接,有因有果又給人留下懸念。
林默能上CRIMASTER排行,真是是靠鼻子?
網劇《唐人街探案》中,林默敏銳的嗅覺就是他的技能包加殺手鐧。每每一到關鍵時刻他的鼻子就能起來力纜狂瀾的作用。什麼推理啊,偵破啊,還是算了吧,有鼻子就行。
其實影片中有出現林默追擊嫌疑人到菜市場,使用鼻子能力造成鼻子流血的事件,可惜影片中沒有特別的說明,只是一抹而過。
也許可以猜測為林默的鼻子在啟用能力超過一定次數會存在後遺症;或者說氣味複雜的環境中,林默在使用鼻子能力時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所以他的能力也就受到了一部分的限制,或者說有破綻。
林默破案靠鼻子,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各種氣息的分析讓他可以找到更多的線索,尋出更多信息突破口。
林默真正破案還是通過線索的銜接來形成有聯繫的假設,所以林默的鼻子雖然很強大,但他其實仍然擁有強大的推理能力。
在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排名第四的叫阿寞,其實推敲應該就是林默。
林默在CRIMASTER上排名第四的原因,其實就在於鼻子上的缺陷。因為現實中他都是通過嗅覺來尋找線索,而在軟體上他的優勢卻得不到發揮。
林默在現實辦案中應該也會是與秦風不相上下,或者說強於秦風的存在。
看來影片的每一個人設都是值得推敲以及有巧妙的安排,《唐人街探案》確實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