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羅盈盈
國產運動品牌繼續在跑步細分市場加速。近日,匹克體育在其態極跑鞋系列中,再添一款名為TAICHI 1.0 PLUS「天擇」的全新跑步產品。
與此同時,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表示,為了提升產品科技、設計和高性價比的定位,今年4月,匹克全球新材料創新研發中心在西安成立,該項目首期投資1500萬元。匹克自稱是全球首個擁有新材料科研團隊的運動品牌。
此外,廈門125創新工場和美國創新研發設計中心亦在近期成立。目前,匹克擁有洛杉磯、北京、廈門、泉州等五個全球創新中心。
許志華早前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未來運動品牌更趨向於科技和創新的競爭,匹克的研發投入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雖然不算很高,但科技研發更為集中精準,主要投入在3D列印和自適應材料技術,希望帶來高端不高價的產品。
態極系列是匹克研發投入的成果之一。2016年,匹克與西安理工大學科研團隊聯合成立高分子彈性體研發小組,共同研發出「P4U+EVA」智能鞋材彈性體,並命名為匹克態極科技。
這一態極系列產品最早於2018年12月亮相,當時,匹克首款運用「態極」中底科技的跑鞋發布,線上首批限量的跑鞋在51秒內售罄,國內消費者對於高性價比科技跑鞋的需求可觀。
匹克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匹克態極1.0系列跑鞋實現銷量10萬雙,預計2019年態極產品將實現200萬雙銷量,年產值約10億元,成為該品牌最暢銷的科技產品。
但匹克態極TAICHI1.0系列產品亮相初期,同樣因設計和外觀等方面而遭吐槽,消費者提及「抗扭轉性不夠強」、「鞋底不夠耐磨」、「鞋口的襪套不夠好」等問題。
匹克表示,新產品的設計逐步改進,尤其對鞋面和大底進行多處修改,提高鞋面的包裹性以及鞋底耐磨、抓地和支撐性能。據悉,態極1.0PLUS天擇將於5月31日發售,價格為429元。
匹克態極1.0PLUS天擇近年來,國內跑步熱度未減。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賽事共計1581場,累計參賽人次583萬。
在跑步熱潮的帶動下,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為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年度產業總支出達746億,相較前一年增長7%。
為此,本土運動品牌紛紛加碼跑步細分領域。
2018年底,國產頭號品牌安踏體育曾發布A-FLASHFOAM安踏蟲洞科技跑鞋,被視為安踏跑步品類最重要的科技和產品。藉助蟲洞科技跑鞋面世,安踏宣布成立跑步事業部,全面進攻這一市場。
安踏跑步品類總監高哲祥早前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跑步品類在安踏的生意佔比和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跑步品類的定位是要做科技領頭羊,作為率領安踏品牌專業運動領域的頭牌。」
另一本土品牌特步,更早在戰略上押注跑步領域,目前實施以跑步為主的戰略。從2015年自主研發的動力巢科技X-Dynamic Foam誕生以來,這一緩震技術已經更新到第四代,該品牌每年贊助國內超過30場馬拉松賽事。
今年3月,特步還宣布與美國鞋履公司Wolverine籤訂合資協議,獲得國際知名跑鞋品牌Saucony在中國市場的營銷和分銷權益,以此深耕跑步領域。
目前,跑鞋市場的競爭集中在城市功能性鞋款——即具備出色功能性的同時,還兼具時尚以用作日常搭配,滿足消費者在運動和生活之間切換的需求。匹克的態極產品理念,正是打通休閒鞋和功能鞋邊界。
作為國際兩大巨頭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跑鞋產品,在融合時尚與科技方面依然出色。雖然並非專門的跑步品牌,但憑藉著強勁的全球影響力和營銷能力,耐克和阿迪達斯成為中國跑者最熟知的品牌。
其中,阿迪達斯的Boost科技最具代表性,上市6年來熱度未減,正在幫助德國品牌持續提升全球市場份額。由此,Boost跑鞋頻頻成為國內外品牌對標和叫板的產品。
顯然,對於匹克、安踏和特步等本土品牌而言,新科技研發投入使其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要真正在跑步市場突圍而出,品牌們面臨的國際競爭對手依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