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居民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不用髒手觸摸眼睛、鼻或口;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水杯等;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注意事項
2、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3、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 3 次,每次 20-30 分鐘。戶外空氣品質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注意事項
4、避免多人聚會;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去要佩戴口罩。
5、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6、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
7、 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如何正確洗手?
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 及美國 CDC 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正確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內):洗手掌 流水溼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夾):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1)傳遞文件前後。
(2)在咳嗽或打噴嚏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
(3) 在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
(4) 吃飯前。
(5) 上廁所後。
(6) 手髒時。
(7) 在接觸他人後。
(8) 接觸過動物之後。
(9) 外出回來後。
出行在外不方便洗手怎麼辦?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75% 酒精可滅活病毒,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口罩該怎麼選?
選擇一:一次性醫用口罩,連續佩戴 4 小時更換,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選擇二:N95 醫用防護口罩,連續佩戴 4 小時更換,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棉布口罩、海綿口罩均不推薦。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醫用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顏色比較淺的一面是反面,反面正對臉部;醫用口罩上有鼻夾金屬條,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
戴口罩前應先將手洗乾淨,將口罩橫貼在臉部口鼻上,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用雙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廢棄口罩如何處理
(1) 摘下口罩後要認真洗手。
(2) 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使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如何安排飲食
(1) 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和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製品。
(2) 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3) 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
(4) 適量多飲水。
(5) 保證營養充足。
前往公共場所怎樣預防
(1)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
(2)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或屈肘將鼻完全遮住;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咳嗽打噴嚏後,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
(3)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4)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與農場牲畜或野生動物接觸。
(5)儘量避免各類聚會。
(6)外出回家後及時洗手。
到生鮮市場採購,怎樣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1) 儘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的市場。
(2) 佩戴口罩減少接觸病原風險;避免觸摸眼、鼻、口。
(3) 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用肥皂和流動清水洗手。
(4) 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病變的肉接觸。
(5) 避免與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原標題:《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傳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