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廬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
「華嶽獨靈異,草木恆新鮮。」——華山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點
在南美洲的秘魯
有這麼一座山峰
與眾不同
在過去,這座山在當地人眼中是非常神聖的。每年都會有數千人前往朝聖。
原因無他,因為這座山「長的好看」。
根據當地人的一種說法,這座山以前完全被雪覆蓋。後來冰雪慢慢融化,人們才發現白雪覆蓋下的奇景——「彩虹」。
沒錯,這座漂亮得像後期合成的山脈有一個貼切的外號——彩虹山。
彩虹從哪裡來的?
彩虹山位於奧桑加特山(Ausangate)海拔5200米處,屬於奧桑加特山的一部分。
而奧桑加特山則屬於安第斯山脈中韋爾卡努塔山脈,海拔高度6,384米。
安第斯山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山脈,沿著南美大陸的西部邊緣延伸,好似一條巨龍。
「它的脊背滿是尖刺,而它的頭上是火焰。」
阿空加瓜山
作為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是兩大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的結果。
南美板塊受到下面的納斯卡板塊的俯衝,地殼局部受力、巖石急劇變形,大規模隆起形成了安第斯山脈。
又歷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巖漿侵入和火山活動。
而我們的主角——彩虹山,它的多彩樣貌正是來源於火山活動。
最初的彩虹山其實一塊巨大的沉積巖,當沉積物最初沉積並開始進行成巖改變時,得益於此處活躍的火山活動,滾燙的巖漿和山脈巖石相遇,產生了多樣化的礦物質。
這些礦物質經由不同的環境條件和大自然的風化作用,進行了一次華麗的變身。
其中沉積層的紅色和褐色表明其中的微量礦物質為氧化鐵鏽。
這是因為富含鐵的沉積物暴露於氧氣和水中後會發生的氧化反應。
明亮的黃色則是因為火山巖漿中含有非常高的硫元素,硫元素和鐵元素發生反應形成了硫化鐵。
而在紅黃中頑強不屈突出的一抹綠色則是因為巖石形成的歷史和濃度,其中的綠泥石會給沉積物塗上深淺不一的綠色。
在彩虹山,因為地殼的隆起,使沉積層的側面傾斜,露出了層次分明的地層間隙,造成的結果就是彩虹山的各種顏色都產生了一定的混合:紅中有黃;黃中有綠;綠中有紅。
最終,這一塊巨大的沉積巖蛻變成了「七彩石」。
老子曾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彩虹山的出現也是如此。
因為多次億萬年前的板塊碰撞,加之高溫和水分的格外眷戀,還有這地球最大運動——風的偏愛,才有了這如同神明創造的彩虹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