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2020-12-12 美詩美文

晚年落魄時,杜甫曾寫了這樣兩句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寫得很妙,但他終究是謙虛了。因為他的詩既是佳句,又常常語出驚人。

不得志時,別人都憤憤不平,滿腹牢騷,唯有他在風雨中的破茅屋內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面對春雨,別人都只懂雨之美,唯有他想到了農人田間的莊稼,念出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人都說初唐四傑不怎麼樣,唯有他站出來力挺,寫出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聖之名背後,是從未改變的家國情懷和一腔正義之氣。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詩聖的一首悲天憫人之作,詩名《白帝》。沒錯!這個白帝就是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那座夔州小城,當年詩仙寫白帝城時說的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何等快意。但是7年後,杜甫來到白帝城,寫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白帝》唐.杜甫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詩仙當年離開白帝城時,看見的是彩雲朵朵;7年後54歲的杜甫來到白帝城,卻遇到天降大雨。大雨後他聽到荒村中傳來陣陣寡婦的哭聲,詩聖心亂如麻,心疼地寫下了這首七律。詩聖一向擅長七律,並寫出了被稱為七律第一的《登高》,但這首詩卻通篇犯詩之大忌。然而翻看後世的評價,會發現宋、明、清名家對其都讚嘆不已,清代著名文人賀裳甚至稱其為「一代冠冕」,這是為何?

詩的首聯就完全不符合律詩的平仄,連用兩個「白帝城」雖讀來朗朗上口,但音節上卻是拗拙的。很顯然這是當地的一句俗語或民歌,中雲出門,下雨翻盆,詩人將江上大雨翻滾的氣勢輕鬆地道出,令人眼前一亮。

次聯是備受名家推崇的14個字。這一句詩聖體現出了其出神入化的對仗手筆,不但工整而且氣勢全開。江水湍急、峽口陡峭,就像雷霆相鬥,古木和蒼藤遮住了青山,眼前日月昏暗。這兩句與前兩句詩風其實是完全不搭的,兩者一拙一工,一信手拈來,一巧妙對仗;但這4句有意境上又是一脈相承的,既寫出了眼前風雨的蕭瑟,又借風雨寫朝中局勢,一語雙關。

後兩聯寫的是風雨後的城郭和村莊。長年的徵戰讓民不聊生,千家之城如今只有百家存。最後的落筆,也是最觸動杜甫之處,遠處傳來寡婦的陣陣哀啼聲,丈夫已經不在了,家裡已經一貧如洗了,朝廷卻還是不肯放她,將她家洗劫一空。這後4句客觀地說,論寫法也不符合七律的規矩,不但有出律之處,但卻字字發自肺腑,真切感人。

通讀這首詩無論是以歌行入律,還是一拙一工的寫法,都是杜甫對詩的創新,中晚年的杜甫寫詩早可以不講格律,信手拈來了,這首詩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後世之所以對它備加推崇,一方面是敬重詩聖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詩本身的自成一派。這首詩大家覺得寫得怎麼樣?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杜甫寫詩心疼西鄰寡婦,短短8句話驚豔世人1000多年
    自小被這種文化薰陶,所以見不得斤斤計較的人,今天看到杜甫一篇與此相關的詩歌,寫下來與大家分享。【臨其詩境】杜甫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少年時期的十年寒窗與裘馬清狂匆匆而過,等待他的是長安十年困頓不遇,以及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
  • 如何寫好詩,你可能開頭就錯了,杜甫寫詩五絕招,教你起筆即驚豔
    」由此可知章法之要求有兩點,其一,寫詩須有波瀾,平鋪直敘則缺少婉轉韻致;其二,律詩寫作之波瀾也要注重層次章法,否則就會顯得散亂紛雜。茲以杜甫詩為例。杜甫初到四川,曾有朋友慕名來拜,杜甫欣然寫七律《賓至》以抒其意。
  • 著名的19首無名詩,作者都找不到是誰,卻被譽為「五言之冠冕」
    稱號:「七絕之冠」提名作品:王之渙《涼州詞》、王翰《涼州詞》、王昌齡《出塞》、王維《渭城曲》、李白《早發白帝城》等稱號:「七律之冠」提名作品:杜甫《登高》、崔顥《黃鶴樓》、李商隱《錦瑟》、李賀《雁門太守行》、祖詠《望薊門》等
  • 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杜甫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絕句和律詩都寫得非常出色,很多古體詩也深受讀者喜愛。詩聖對待文學創作非常用心,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就曾讚揚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 唐代詩人用心寫1首江水詩,力求詞句完美,開篇頭2句即為傳世名句
    如宋代張先寫的「雲破月來花弄影」,把雲、月、花用擬人的寫法,給它們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同時使靜謐的畫面充滿了動感,栩栩如生。周邦彥寫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寫出了「鶯雛」從嬌憨的幼鳥到離巢逐漸變老的過程,還有那在雨裡豐肥,黃中帶紅圓潤的梅子,真讓人垂涎欲滴。唐代詩人杜甫也非常講究鍊字鍊句,下面這首七律詩就足以說明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敬業精神。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杜甫是唐朝和李白齊名的大詩人,他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是初唐「文章四友」之首的杜審言,母親崔氏也是名門望族之後。所以杜甫也曾有過富貴無憂的青少年生活,只是後來家道中落,再加上連年的戰亂,使得他窮困潦倒。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的杜甫因為回鄉探親,所以躲過了一劫。
  • 杜甫同一年的兩首經典之作,千年之後,依然像金子一樣在閃光
    杜甫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少年時就胸懷壯志,雖然時運不濟,仕途坎坷,一生大多數時間都是窮困潦倒,時常靠朋友救濟才能勉強生活,但他一直頑強地堅持。他一生經歷了各種磨難,科考落第、受人排擠,歷經戰亂、顛沛流離,幼子夭折、親人離去,但這些不僅沒能擊倒詩聖,反而讓他更強烈地體驗到生命的寶貴和人生的無常,也加深了他憂國憂民的沉痛之感。下面這兩首詩,就集中地反映了詩人博大的情懷。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李白告別此地,帶走家喻戶曉的名詩;杜甫來此,吟出七律之冠
    它確實是一個奇妙的城市,明明只是在西部,遠離中原,歷史上卻有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更引得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陸遊等文化名人駐足於此,憑弔懷古,相互唱酬應和。最著名的,當然是李白的那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這也是杜甫一首輕快地寫到了雪的詩句。雖然這不是眼前下雪,而是從自己的草堂望出去,看到西北終年不化的雪山。而且還有那麼多的船隻停泊在門口,他們也許來自萬裡之外的東吳。那個時候陸路交通不發達,要出行走水路才方便。
  • 杜甫太瘦,李白寫了首詩「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事實上,從古至今,這樣的友情是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題材。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表現真摯友情的唐詩。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和杜甫在兗州第3次相遇。詩作後兩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生動詼諧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詩的形象。它看似二人之間一問一答的玩笑,實為肺腑之言。李白看著杜甫憔悴的樣子,就故意逗笑著問他:「為什麼我們分別後你瘦了這麼多?」杜甫答道:「因為我作詩作得太辛苦呀!」這一問一答中,朋友之間的真情實意便躍然紙上了。
  • 杜甫經典律詩十二首,堪稱古典律詩的最高成就
    律詩是唐代的新型詩體,唐詩的成熟是以律詩的確立與完成為標誌的,而這個歷史任務正是由杜甫最終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藝術修養和驚人的藝術才能在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馬未都自稱3小時寫70多首詩,水平比郭沫若高,他寫得到底如何?
    千年文壇,誰寫詩最快?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肯定是假的,畢竟詩仙平生詩作加起來也才千首。曹植七步寫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確實是真的,但他大概也就牛了這一回,畢竟他一生的完整詩作也才80餘首。所以對於誰寫詩最快這件事,各位詩壇名家的鐵粉們,也都不敢隨便為自己的偶像誇下海口。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名作《登高》
    《登高》是唐代大詩人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被一部熱播電視劇引用,再次讓大家熟知。很多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了解這首詩,還要從創作背景談起。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後,唐代宗大曆年間的秋天。有人稱這首詩是古今七律第一,堪稱「拔山扛鼎」之作。
  • 他不事詩詞,卻曾與詩仙李白合作,詩聖杜甫詩佛王維爭相為他寫詩
    而李龜年,就是樂壇中心最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它曾紅極一時,活躍在貴胄皇室府邸,曾與李白合作,為唐玄宗演唱,連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都爭相為他寫詩。這位樂壇新星,與詩壇大佬們相遇,能碰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番吧!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這首詩是作者在36歲時的作品,當時他還在基層工作,而他的同鄉曾鞏很佩服王安石的文採和人品,就將其引薦給恩師歐陽修。歐公也對這位青年才俊刮目相看,並寫詩相贈: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博學多才,當然非常清楚歐公有意提攜自己。他也知道很多人一旦得到歐公的賞識,就會名聲大振、更不用說什麼功名富貴。
  • 蜀中海棠甲天下 詩聖杜甫何不寫
    詠海棠 杜甫留下懸念 陸遊一生懷念 唐代開始注意到海棠花的美麗,以海棠花為主題的文學、藝術蓬勃發展,海棠花文化逐步走向繁盛。唐代賈耽著《百花譜》,譽海棠為「花中神仙」。 成都以海棠盛景聞名於世,也吸引歷代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篇。
  • 李白看了流淚,杜甫見了崩潰,16歲浙江天才少女,一天寫2000首詩?
    我們先來看看到她的簡歷   岑*諾簡歷,女 14歲,浙江慈谿人   全球華人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   2017年9月9日出版了《中國青少年經典詩詞集》   2018年5月14日出版了《雷霆戰警》正能量小說   2018年6月24月出版了詩詞666首   目前一天能寫300首詞牌,能寫2000首詩,能寫15000字小說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拿詩聖杜甫來說,不到60歲的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詩,不算沒能留下來的詩,歷經1300多年風雨歲月,僅《杜工部集》,就給我們留下來1500多首。我們設想,除去杜甫小時候10歲,能夠寫詩的時間應該不足50年,平均每年至少30首詩,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3首詩,10天一首,關鍵還首首都是精品,不是打油詩。按說10天一首,好像還行,可是我們再來看,這50年是不是可以都能安心寫詩呢?
  • 寫冬至的唐詩:杜甫的七律感傷,杜牧深情,白居易的七絕最好!
    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是杜甫憶起往事時所寫:他常年一個人在外漂泊,到冬至時節尤其感到貧窮和孤苦帶給自己的傷感與迷茫。漂泊在江上,他自覺容顏漸老,人已憔悴,遠在異鄉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下雪了,雪後他拄著藜杖面向山溝而立,想起當初曾經身帶佩玉上朝和散朝時離開皇宮的情景,心中不由更覺感傷,愈加迷茫。
  • 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
    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被稱為古今七言第一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杜甫抄刀手筆,於此杜甫也被稱為了「詩聖」,那麼這個詩聖又是不是有些言過其實呢?此外別人等高賦詩都是心由感慨,說盡大好河山,但杜甫卻是「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在杜甫的心中,個人情緒與家國情緒相比較之下,個人情緒簡直微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