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27日報導,歐盟計劃於7月1日重新開放邊境,但首波開放名單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並未包含臺灣。讓曾多番誇耀自身防疫、大打所謂「口罩外交」牌的民進黨當局被「啪啪」打臉了。
據法新社報導,歐盟曾經在6月中旬公布開放名單的觀察指標,但第一波安全名單中,除了日本、韓國、泰國、加拿大等地,大陸只要對歐盟解禁,歐盟也會對大陸旅客開放,而臺灣地區並未被納入。對此,臺外事部門辯稱,不在首波名單,是因為「互惠」問題。臺外事部門副發言人崔靜麟表示:「若干歐盟會員國也對我方特別強調『互惠』的重要性,但由於歐洲疫情仍未穩定受控,開放邊境存在疫情傳播的風險。」
各國陸續解封,臺灣卻不在開放名單上,問題出在哪?有島內醫師認為,出在"篩檢數不夠",臺灣採取是所謂精準防疫,有症狀、跟確診者親密接觸才採檢,很難讓各國作為開放的標準。
據臺媒報導,近期有日本女學生返回日本後確診,她此前赴臺生活4個月 ,臺疾控中心卻只框列123名接觸者。此前磐石艦群聚,士兵下船2天,空窗期接觸者含家人朋友一共是1863人;另有確診的酒店女公關,接觸者也才123人。對此,臺灣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表示:「以韓國為例,基本上2個病例就可以篩到2萬個接觸者,因為患者感染別人和跟被別人感染的時間加起來大概是一個月,但臺灣的確診者這一個月接觸的人怎麼可能只有123個?對接觸者應該是擴大詮釋,不應該這麼嚴謹詮釋!」
此外,在臺灣地區的確診者中還包括10例感染源,至今沒有找到,臺疫情指揮中心以14天觀察期做基準,沒有傳播出去便結案,但社區是否存在無症狀感染者?是誰傳給他們 ?至今都無解。
另一方面,目前臺灣地區雖沒開放任何旅客入境,但從6月22日起,短期商務人士入境能縮短檢疫時間,儘管此前陳時中雖也一再強調「互惠」,但被開放的國家和地區卻沒有臺灣,只是臺灣單方面施惠,怎麼讓島內民眾更安心?
對此,有島內網友留言表示:「哈!騙得了臺灣人騙不了全世界。」
也有網友表示:「一位來自臺灣的女學生是『無症狀感染者『,據此看日本機場檢疫單位直接賞了陳時中一個嘴巴子,我難得嘴角隱隱忍不住。要記得陳時中從來不是防疫專業,他始終只是長期醉心於政治的牙醫背景。臺灣不進行高密度的普篩,是以擔心醫療體系崩潰之名;這是陳時中堅持主張的一種防疫管理的政治思路。」
海峽衛視臺北特約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臺灣地區被排除在歐盟首批開放名單之外,真正的癥結主要有三個。第一,歐盟開放邊境,首先要求對等,彼此開放入境人士不做14天的隔離,但民進黨當局的「陳時中們」一心想著升官,顯然是做不到的,自然就被排除在外。第二,在科學數據上,民進黨當局自吹的「防疫成果」也無法讓人信服,因為臺灣的篩檢量是嚴重不足的,在科學和醫學上都無法證明臺灣地區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第三,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一味地誇大防疫成效,卻無法做到真正「零感染」,也難怪連島內網友看到名單後,最先想到的也是民進黨當局接下來又要甩鍋大陸了。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