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my Wang
上周末,時尚芭莎「悄然」拉開帷幕,大眾看到最多的熱搜是#芭莎合影沒人敢站C位#。相較2017年芭莎慈善夜久居微博熱搜、登頂各種娛樂八卦頭條的盛況,今年荒涼和蕭條盡收眼底。
眼尖的小影(ID:maoyingtv)發現,創辦「慈善芭莎夜」並當了15屆女主人的蘇芒女士,自2018年5月從時尚芭莎辭職後,不僅沒有出席,還沒有發過任意一條關於2019年慈善芭莎夜的微博,就像這件事從頭到尾沒發生過一樣,與她的頂級朋友圈一起消失了。
慈善芭莎夜的變遷與偷稅漏稅
這屆首先輸在了明星陣容。作為「時尚界的春晚」,往年大半個娛樂圈明星齊聚一堂,光是明星之間爭奇鬥豔話題就格外精彩。「四旦雙冰」合體,鹿晗、TFboys等頂級流量同框出席,成龍、馮小剛等大佬嘉賓捧場,眼花繚亂堪比春晚。而今年四旦雙冰一個沒來,全靠肖戰、楊紫、易烊千璽等當紅流量撐場,明星陣容引發網友群嘲。在播出平臺上,2014年-2018年,浙江衛視作為電視直播平臺,卻在今年悄悄退出,慈善芭莎夜變成愛奇藝全網獨家直播。
唱唱跳跳的芭莎慈善夜,流量明星和粉絲成了主角,慈善卻成了配角。詭異的是,2003年發起首次慈善芭莎夜至2018年的16年,「慈善芭莎夜」從未沒有公開售票,但2019年卻首次在大麥網上賣起了票。晚會形式也由16年「慈善競拍」改為 「工體演唱會」。因為流量明星是當晚重頭,粉絲被準許入場,與節目、嘉賓陣容荒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門票預售便被秒空的盛況。
連女星裡面唯一大花舒淇也要靠發肖戰表演照片在微博刷存在感,張靚穎則發了6張精修圖,配文「我瘦了」,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參加的是一個舉辦了17年,因慈善募捐而來的大型活動。而誰又曾記得,這場風風火火的「明星見面會」曾在2007年得到中國民政部頒發的「國家慈善最高獎——2007年度中華慈善獎」,還在2008年將蘇芒送上奧運火炬手的榮光。
今年慈善募款也是八年來最低,從2017年的破億,今年急劇下滑到2000多萬,且以不公布捐款明細的方式告終。
2019年慈善芭莎夜變成了一場與其他各種年終頒獎一樣的秀場,這場秀場有流量明星卻沒有流量。寫到這裡,大概也能知道,為啥所有的明星都不願意搶佔C位。因為他們深知這個走過場的晚會,除了給他們多一次穿上禮服走紅毯的機會,其他什麼影響力也不會帶來,所以全場明星像商量好了似的,不願意冒2017年#張韶涵搶C位#被輿論攻擊的風險。
懸空的不只是拍照的C位,還有慈善芭莎夜在明星心中的時尚圈C位。
而風景那邊獨好的是純外資GQ的十周年盛典,男藝人年輕的有蔡徐坤、張藝興、鄧倫、易烊千璽、王一博、劉昊然等,年紀大的有陳凱歌、梁朝偉、陳奕迅、胡歌、馮唐、李寧、王景春、侯鴻亮、何炅、張亞東、朱一龍、李現等,女嘉賓則有李宇春、anglebaby、李冰冰、KK等,可謂風頭無兩。
芭莎慈善夜借慈善名義打造的隱形「名利場」,到了GQ這裡成了「名利場回眸」的攝影策劃,直接、露骨、高級又成功。
但當網友將2019年芭莎慈善夜的荒涼歸結為蘇芒離職,又太片面了些。誰都不要忘記2018年娛樂圈經歷了啥,範冰冰偷稅漏稅風波的血雨腥風讓整個娛樂圈被動學會了低調。大明星忙著補稅,小明星忙著等活兒。像明道這樣量級的都一整年接不到戲,只能上《演員請就位》這樣的綜藝表演。
即使明星們有心做慈善,也不一定有力了,錢開始「南」賺了。
影視寒冬、娛樂圈補稅及蘇芒離職、以及時尚集團內鬥、紙刊雜誌式微等還都只是「芭莎慈善夜」走下坡路面上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在中國時尚圈過於膚淺,它配不上慈善事業。
蘇芒時期的中國時尚事業尚可以用強大明星朋友圈粉飾太平,但一旦丟掉這些面子的東西,背後深層次的短板立刻就浮現出來了。
過於膚淺是中國時尚圈的本質問題
很難想像,為什麼「時尚圈」這個詞在百度百科還有一個專門的詞條。極簡化意義是「時尚就是短時間裡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
而中國時尚圈在近幾年基本上印象就是#雷人造型#、#紅毯#、#明星機場擺拍#、#雜誌封面#。而中國時尚大魔頭的「蘇芒們」,這十幾年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中國傳播了一條時尚理念:奢侈品才是時尚。鼓勵女性釋放欲望,購買奢侈品牌顯示社會地位。
當然這不是中國特色,時尚在全世界本就是大型品牌設置的輿論陣地,是消費陷阱。
大張偉參加一檔時尚圈綜藝的時候有段吐槽特別高級,大概是表達了下對時尚圈「作妖凹造型」的不理解。有人總結大概意思為:時尚圈是有「階級」的,買得起搭不好被罵「土豪」,買不起搭配好被罵「窮鬼」,買不起又不會搭會被罵「沒品」,想要永遠不出錯的「時髦精」真的好難。造型師圈子裡博出位的多、會造型的少。博出位的結果可能是一炮而紅,但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時尚災難和時尚泥石流。
對於蘇芒任職的時尚集團而言,時尚就是「買」和「賣」。時尚雜誌存在的意義就是以時尚和明星為名,賣奢侈品廣告。即使如今已從時尚芭莎辭職,不到一個月前,10月23日,蘇芒微博還點讚「蘇芒全國後援會」的一條【芒·語錄】,還帶一條話題#蘇芒說#:時尚不是滿足需求,而是創造欲望,是多元化體現。緊接著配了一張自己的網紅照片。
從事時尚事業20多年,到現在蘇芒的價值觀念裡,「創造欲望」依然是自己是時尚的定義,而創造欲望就是「買買買」,再也沒有其他了。
而她這批依託時尚集團雜誌成長起來的代表人物早已抵不過網際網路革命下的時尚變遷。《時尚芭莎》本身依據廣告賺錢,但紙質刊物沒落,奢侈品廣告早已不能滿足經營壓力。事實是,很多從事時尚編輯工作的白領,叫著Amada、Lily、Selina的英文名字,背著Prada包包,坐在國貿CBD高格調的寫字樓裡、說著中英夾雜的潮流語系、手上經手著奢侈品大牌廣告,卻拿著幾千塊錢的月薪。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企查查顯示,2018年11月,《時尚芭莎》還因刊發《白敬亭告白水潤、守護清泉肌》化妝品廣告中使用了「長期使用這裡的清泉,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肌膚免疫力,更能修復炎 症」、「為肌膚補鈣,能加速肌膚屏障功能的恢復,阻止水分流失 ,鎮定消炎」等用語被行政處罰。原因是違反《廣告法》第十七條:除 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 能,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的行為。
結果是《時尚芭莎》被責令沒收179000元廣告費用,並罰款358000元。
這個事情本身是時尚雜誌經營經營捉襟見肘的縮影,他們不僅要接除了大牌之外的小廣告,還要接受帶有誤導性的廣告文案。而彼岸GQ為什麼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本質上是得益於新媒體的火爆。
而蘇芒的時尚理念早就被群嘲過,她得不到真正上流社會的認同,甚至經常引發嘲笑。洪晃和潘石屹老婆張欣是其中的代表。
洪晃曾這樣評價蘇芒:她個人和她的雜誌都是中國bling bling時代的代表,但是這種所謂特別腐敗奢華的時期,實際上是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帶到一個歧路上,那既不是我們的傳統,也不是國外最好、最有品味、最政治正確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這個是她和她的雜誌鼓吹的生活方式。
緊接著洪晃補充解釋了這種鼓吹的生活方式:「他們所推崇的就是那種奢華,花燈酒綠,天天派對,一定要怎麼穿什麼衣服、什麼牌子的鞋,實際上是很虛榮的一種感覺……我完全支持它的存在,只是說這不是我欣賞的。但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出版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編輯,因為她的的確確把這些物質小姐的東西推崇的非常到位。她的能力我是非常佩服的,她的觀點我是堅決不同意的」。
洪晃這個說法在蘇芒「秋褲門」事件被立刻印證了。
蘇芒在接受魯豫採訪中表示,自己堅決不在冬天穿秋褲,同時在紐約出差時以穿秋褲會被白人鄙視為由制止同事穿秋褲,這件事讓「秋褲」徹底變成了網紅詞彙。此外她還曾說過,如果中國女孩出國度假只帶一套泳衣,會被嘲笑為「度假處女」。
還有件趣事是,2017年,鄧文迪的一場私人party中,邀請了洪晃、張欣、李冰冰、蘇芒等時尚圈名媛,蘇芒發布的照片中故意裁掉了張欣和洪晃兩人,洪晃轉發調侃說顏值不配外露,張欣隨即補槍說,當時兩人正因為聊到洪晃小說《張大小姐》笑的表情猙獰。而這本書是洪晃寫來Diss蘇芒的。
中間有一段直接寫:「中國時尚圈已經不坐凳子,改坐大腿」了,正是暗指在一次活動上,馬雲、史玉柱、潘石屹等大老闆合照時,蘇芒坐在張欣老公潘石屹大腿上並被潘摟腰的照片。
回顧蘇芒的職場,基本上是一本如《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勵志奮鬥史,她從一個月薪800的小編輯一直做到了時尚集團總裁的位置。這也是洪晃認可其業務能力的一點。但與母親是中國名媛章含之,父親是著名學者洪君彥,繼父為著名外交官喬冠華,前夫之一為陳凱歌的名門世家之女洪晃相比,蘇芒的原生家庭簡直不值一提,她樸素的時尚觀簡直只有被吊打的份。
不能否認的是,蘇芒成功的一點是將自己打造成了衡量明星名氣的尺子和土味明星們進入時尚圈的通道。她打造的「芭莎慈善夜」,本質上是,慈善是穿著華服的明星的入場券,而能否與蘇芒成為好朋友,成為明星能否順利進入時尚圈並接到奢侈品代言的捷徑。因而你可以看到籌款最多的2017年芭莎慈善夜上,蘇芒像醉酒似的在全場吆喝,隨意指揮明星站位和蹲起,要被網友罵到要連說6個對不起終結。
隨著蘇芒的辭職,這條捷徑隨之不復存在,「慈善」這張門票的價值也蕩然無存。四旦雙冰當然不是把蘇芒當朋友才不去出席,而是不划算了。
所以,不用懷念蘇芒,屬於蘇芒們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是時尚圈的真空時間,新的定義者還沒有到來。
下一個蘇芒是誰?
蘇芒從時尚芭莎離職的理由是回歸生活,照顧生病的家人。接替她位置的是時尚集團總裁劉江,而不到一年,劉江就病逝,整個時尚集團三派勢力內鬥堪比《都挺好》中蒙家奪權,到現在都還沒終結。不證自明,蘇芒是被迫離開自己引以為傲的名利場的。
劉江葬禮上痛哭的蘇芒
而蘇芒目前微博認證是「前時尚集團總裁、《時尚芭莎》總編輯、「芭莎明星慈善夜」創辦人」,沒有新的身份。
從辭職後的蘇芒可以看到,她最大的理想應該是當明星,而不是老闆。自己點讚最多的是上文提到過的「蘇芒全國後援會」,裡面是蘇芒各種語錄,轉發和評論基本沒有,前兩年動不動發出的明星合照變成了偶爾的微博互動,而自己微博內容也多是精修藝術照,像極了十八線網紅的生活。
但時尚圈還是有極其渴望替代蘇芒人設的人的,比如GQ的唐傑。被員工爆出在GQ十周年慶典過程中,唐傑強制要求明星微博必須@唐傑本人微博,如果不照做就拉黑藝人,他還買了100萬微博殭屍粉,買互動,打造時尚圈名媛人設。即使是現在,百度搜索GQ十周年慶典,排名前四中的通稿中均是唐傑露骨的個人PR稿件。
然而隨著內部員工的舉報,唐傑跌落的比想像中快。他想成為下一個蘇芒,但是時尚圈實際上早已不需要蘇芒。
慈善再也沒法給中國時尚圈外衣了,中國時尚屆需要的是在物慾橫流中找到時尚存在的更深刻意義,這恐怕還需要娛樂圈和時尚圈更有文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