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裝機
因為篇幅太長所以分了上下篇,想看開箱的可以在我的個人主頁找一下。廢話不多說,既然是機箱測評,我們依舊是需要實際裝一次機看看兼容性的,照例交代一下配置。
首先還是先把主板處理好,這次裝機使用的依舊是華碩的M12H,這代HERO裝甲覆蓋非常全,幾乎快追上了上一代的M11F,整個主板採用了全黑化處理一體感很強,並且M12H去掉了前代的複雜線條,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家族式斜線紋理,視覺觀感非常的簡約大氣。
供電是這次HERO升級的一個大頭,CPU供電多達8相(7+1)並且為了分攤電流還採用了並聯的設計,所以這套供電電路總計多達14+2路,並且不但相數多,供電的散熱模組用料也很出色,除了多開口的鋁塊散熱之外,其內部還配有一根熱管來避免熱量過於集中,我之前實測在28度的室溫下,將10700K超到5.1G烤機,供電溫度也僅有57度。
這代HERO在M2硬碟區域均配備有原廠的鋁合金散熱裝甲,這些裝甲與南橋裝甲無縫銜接,做到了對主板下半部分區域的全面覆蓋,此外南橋裝甲上的敗家之眼標誌,採用真空濺鍍工藝製造,其內部鋪設RGB燈珠,既能讓無光愛好者享受到金屬質感的敗家之眼,又同時可以滿足燈光愛好者的RGB需求。
I/O方面這次的配置也很豪華,預裝好的一體式擋板對裝機來說便捷了不少,接口方面更是只能用豐富到變態來形容,網口直接升級到了5G+1G的雙網口,WiFi部分也升級到了支持WiFi6的AX201網卡,另外HERO還擁有一個HDMI接口這也是MAXIMUS系列唯一塊支持集顯的主板了。
CPU我這裡使用的是10700K,也是個功耗不算小的傢伙了,有意思的是目前CPU的口碑與之前發生了兩級反轉,AMD的性能雖然有一定優勢,不過英特爾的價格更香,這是讓我們完全沒料到的事情。。
裝好CPU後別忘記塗好矽脂,這次不是測散熱器,所以我就沒特意擦乾淨頂蓋。
到這裡別急著安裝主板,因為O11mini在默認狀態下並不能安裝atx主板,所以我們需要在配件盒中找到這個拓展板。
這塊拓展板可以插入到主板區域右側對主板區域進行拓寬,拓寬後這款機箱就可以正常的安裝ATX主板了
這塊安裝板所有的螺絲均為沉頭螺絲,板子本身也是有一個下沉設計的,所以固定好後依舊能維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我們將M12H塞進去後可以看到,主板在機箱內已經頂天立地了,這意味著這臺機箱的空間利用率要比傳統的中塔機箱高不少。
對了安裝主板前還有個注意事項,因為這臺機箱的默認安裝位為ITX或者是窄型M-ATX,並且還要預留向下移動的銅柱螺絲位,所以其散熱器背板安裝窗比較窄,我不知道狹長的AMD背板會不會被影響到,但至少英特爾主板需要先行安裝散熱器背板後再去安裝主板,不然待會兒你安裝散熱器就要再拆一次主板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電源我使用的是全漢MS600G,沒辦法O11mini最高只能兼容到SFX-L嘛,考慮到SFX-L電源選擇餘地比較少,我猜大多數應該會和我一樣使用SFX電源,可以看到SFX電源確實要比ATX電源小上一圈,而且我這顆HCG850本身已經是ATX中比較短的電源了,你感受一下這小了多少。
為了裝的好看我特地定了一套O11mini的線,我定的長度是主板45cm CPU 50cm 顯卡50cm,CPU放的比較長,如果確定自己就是用ATX主板可以把長度再縮短一些。
電源裝進去後可以看到空間還是有不少富裕的,所以更長的SFX-L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其兼容性。
這裡簡單的先把線纜整理一下,把USB3.0、CPU、主板供電都插好
我們接著安裝水冷,O11mini在安裝ATX主板之後只能選擇側裝最高280或者是底部最高360的水冷,這裡我選擇的是側裝240水冷,酷冷至尊B240的扣具在AMD上的體驗非常優秀,但在英特爾平臺的體驗並不友好,也許還是需要第三隻手介入或者是用一下雙面膠。
側裝冷排後可以使用扎帶對水管進行一定的約束讓水管不要太遮擋機艙內的設備。
最後裝好風扇,並把所有線纜拉到背部並整理一下。
內存這次使用的是宇瞻的暗黑女神燈條,這內存我也用了一段時間了,在我使用過的內存中,它的燈光均勻性應該是第一梯隊的,即便是湊上去看也無法看到燈珠在哪裡,均光模塊設計的非常出色,加上它也是國內少有的能買到的原廠高頻內存,還是挺適合我這種懶得折騰的人用的。
說了是高頻內存頻率肯定不低,當別人還在超頻摸4000+的時候,我暗黑女神NOX開個XMP直接就能到4266,簡單省事,並且NOX的馬甲也是我喜歡的純黑馬甲,鋁合金馬甲表面有做衝壓與噴砂處理質感也相當不錯。具體燈光後面我再給你們秀一下。
由於內存本體是純黑的,所以看起來像是四張弓懸浮在機箱內。我這裡是四條內存全部插滿,如果你只有兩條內存的話請記得選擇2、4槽去使用。
底部使用的是聯力的積木風扇,這款風扇可以互相串聯,比如我這裡用了三把風扇不過最終的線材也就一根RGB線以及一根風扇線,這樣機箱裡會清爽不少,並且聯力這風扇的尾部也具備ARGB燈光模塊,所以拿來做底部進風也挺好看的。
O11mini的頂部在我這種安裝模式下,空間只夠安裝風扇,這裡我使用的是酷冷至尊的SF360R,這也是一款連體風扇,可以大大減少線纜數量,並節約主板接口。
O11mini尾部可以安裝一把12CM的風扇,思索再三我翻出了之前手裡的聯力Bora Digital,這款風扇是鋁框金屬面板的產品,與O11mini的整體風格比較搭。
全都裝好之後先把後面的線纜整理一下,由於這次使用了兩把連體風扇,所以線纜也並不是很多。O11mini在中間的理線扎帶也剛好全都用上了,經過約束後線纜還挺清爽的。
對了蓋上硬碟蓋板後那就更清爽了,我覺得背面完全也可以搞個玻璃蓋著,看著挺舒服的。
最後回到正面安裝一下顯卡,這是我最近剛買到的3060Ti火神,這款卡長度達到了320+,實測超長顯卡並不會與側裝水冷產生衝突,可見聯力在構架上的優化還是挺到位的。不過如果想要使用超厚冷排的話,顯卡長度最好控制在300mm以內。
由於顯卡很長,我這裡還特地用了千斤頂提供了一點輔助支撐,O11mini這裡也剛好有位置可以放這個支撐架子。
最後插上顯卡的供電線,這套主機就算是裝好了。
裝機完畢,說說裝機感受吧,O11mini在裝機中還是比較順手的,不過由於相對比較緊湊,所以安裝順序還是要注意一下,比如裝主板前先裝好散熱器背板,走好線再安裝頂部風扇。
除了這兩個需要注意的順序之外,安裝這臺機箱我就沒有遇到其他任何阻礙了,得益於聯力優秀的避讓設計,把它塞滿後我也沒發現有硬體衝突的情況,這其實在這種體積相對較小的箱子中還挺可貴的,最後蓋上側板,總體也是我喜歡的簡潔風格。當然顏值是非常主觀的維度,我這裡就不做過多評價了,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與我探討。
二、散熱測試
CPU散熱測試
照例裝好後還是在測試一下散熱情況,測試當天太陽不錯,所以室內溫度勉強能達到20度,溼度維持在70%上下,還好溫度過得去不然又是一個法穿點滿的冬天。
實測將10700K超頻至5G後,16分鐘單拷FPU 8核平均溫度為83度。
顯卡溫度測試
顯卡方面實測甜甜圈拷機10分鐘溫度穩定在64度以內。
這裡還有一個參考信息,因為這張3060Ti是我剛買的,那時候我剛測完雅浚G5整個平臺還是裸機狀態,當時室溫16度我跑過一次壓力測試,當時滿載為64度,而今天是20度室溫也是64度。
這麼說來底部的這三把風扇對於顯卡散熱還是有一定的助力效果的。
三、亮機展示
效果展示部分還是那句話,顏值喜好千人千面,我就不做過多評價了,各位看圖自己評價吧。
聯力O11這個架構最標誌的特點就是視線無遮擋的前面板了,它甚至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架構風格,目前市面上也有三四款機箱開始使用類似的設計,看來這些友商們也很認同這一架構。
側面看反光比較多,還是拆了玻璃給大家看看內部的效果吧。
這次我使用了不少RGB配件,所以機箱內部還是挺絢麗的,暗黑女神內存的燈光尤為奪目,說起來這款內存也是我經手過的內存裡燈光做的數一數二的一款了,不但燈光均勻,而且發光面積很大,均光模塊在點亮後通透度也不錯,看起來有一種果凍感。
顯卡方面經歷過發布會後的上頭,多輪搶購的失敗,苦等2月後。我最終搶到這貨,雖然只是個3060Ti,但是火神的外觀也確實給力,它基本是完整的保留了旗艦顯卡上一切精緻的東西。
尤其是這個小屏幕,能顯示不少有用的信息,隔著O11mini的玻璃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目前電腦的運轉狀態。並且這幾天用下來我發現3060Ti的性能對我來說也已經過剩了,所以還挺滿足的。
最後得益於O11mini的雙面玻璃設計,這些精緻的產品也都可以進行近乎於無死角的欣賞,我覺得這就是包浩斯這個架構存在的意義。當然了O11mini這臺機箱已經不止於展示硬體,通過模塊化的尾板他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玩法,遺憾的是我這一次的裝機也並不能展示出它的所有特點。
後記
看完也裝完這臺機箱了,說點我的看法吧,我認為O11mini這臺機箱並不適合所有人,對他不是一臺萬金油。由於SFX電源的功率限制,O11mini去裝頂級硬體是比較困難的,並且由於SFX電源本身就比較貴,它也不是一臺很有性價比的機箱。
在我看來它比較適合那些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並且預算不太拮据的輕奢用戶選用,比如我這次用它來裝i7+RTX3060Ti,你能發現不管是主板還是顯卡我都沒有選擇那種性價比產品,而是選擇了一些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為它付出了一些額外的費用。
我始終認為一臺電腦並不僅僅只有性價比,這一條衡量的尺度,有時候好玩,好看,也很重要,畢竟當性能達到了你的需求,甚至超越了你的需求時,富餘的性能只是跑分後的一串數字,而只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能時時刻刻讓你去欣賞把玩,而聯力O11mini就是這樣一臺好看更好玩的箱子。
說到好玩,其實聯力非常希望你們使用O11mini去搭建分體式水冷,光水泵的支架在備件盒中就有三個,這簡直已經不是瘋狂暗示了,而是在明示你,騷年來玩分體式水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