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臨近畢業時在一家醫院裡做實習護士,他說在實習期間,曾目睹數百個病人在他的面前死去,可是,第一個在他面前死去的人,是他的母親。
這是苦澀又黑暗的畢業季往事,社會之門像是前方張開的大口,你不知那裡面是是苞籠還是吞噬,人生迷茫,前途未卜,實習本就是勞形苦心的階段,而至親的去世,那更是抽掉了內在精神的一塊底與防護的屏障,像是一片孤獨的樹葉被扔進了狂風驟雨之中。毛不易說最遺憾的是,直到母親去世之前,他還是一個不成功的人,在他母親已處於癌症晚期,癌細胞擴散到肺部與食道的時候,像很多傳統樸素的母親一樣對毛不易充滿了憂慮,遠的憂慮是遺憾他沒有結婚,擔心他將無人照顧,而近的憂慮則是害怕他會因為成績差而拿不到畢業證。
所以當聽到B站與毛不易合作的這首獻給畢業生的《入海》時,就意識到毛不易是這次合作的最佳人選,他不僅僅只是唱了一首歌,而是對於這樣的主題與表達,有著最切身的體會與內在感受。在他畢業之後的一兩年內,毛不易經歷了從一個實習護士到一夜爆紅的創作歌手的身份突變,這份體驗的複雜與戲劇、境遇跌宕與命運的難以預料,都會比絕大多數的畢業生更加劇烈而深刻,也使得這份表達具有著更複雜且遠視的囊括,哪怕他多出的這種體驗在歌中並不直接唱出來,它也如一團命運的氤氳縈繞在歌曲的周圍。
這首《入海》依然是毛不易與趙兆的合作,這已經不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了,其實我們聽過的絕大多數毛不易的最有名的歌曲,編曲都出自於趙兆之手,《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借》、《平凡的一天》、《盛夏》,以及毛不易在《歌手》上唱的那首寫給母親的《一葷一素》,而不同的是,這次《入海》的曲子也是由趙兆譜寫,這是少有的毛不易演唱他人作曲的歌。即使是寫一首流行風格的歌曲,趙兆的古典底蘊,以及別具個人風格的將古典樂、管弦樂及其他傳統音樂與流行跨界融合的呈現方式,也讓隱約的典雅氣質流淌在這首歌的繁枝細節中,尤其是主歌部分的旋律以及間奏處的弦樂,都閃現著一種經典之感。
整首歌的音樂發展完全契合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成長路徑:獨孤靜謐的鋼琴、副歌柳暗花明式的轉調、伴隨著光影斑駁零星點綴的吉他、弦樂繁花似錦如生長一樣緩緩鋪開,最後匯入進溫暖與撫慰交融的人聲大合唱,每一部分的音樂都跟隨著人物成長與事物進行的階段——形影相弔失意迷茫地上路、振作精神堅定意志地咬牙前行、到逐漸融入了社會張開了臂膀看見了希望與未來的顯影,最後無數個這樣的我如同江流入海構建成了整幅廣闊的圖景,而結尾處又回到最初的鋼琴,既是不忘初心,又是把更多的未知、獨立與自我留給了未來。
而毛不易的演唱風格也與這首歌很契合,雖然起伏不大但依然有著他的平淡溫暖,《入海》的表達會讓人想起他的《平凡的一天》那張專輯,而李健與趙兆也恰好是《平凡的一天》的製作人。「為平凡人發聲」一直是毛不易的音樂所想傳遞的一種心願,專輯中有一首《借》,也是毛不易自己最滿意的一首詞作,他曾講過這首歌的創作初衷,與《入海》想傳遞給人的信念頗有相通之處,「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不被認可的夢想,不被祝福的感情,不被眷顧的孩子,他們不曾犯錯,卻只能顫顫巍巍,單薄地行走在路上。這首歌送給他們,借天地萬物,不求終將到達某處,只求路上少些阻礙,讓他們通往平凡」。
你我年少之時曾經都以為自己是世上最特別的那個人,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世界是圍繞著我在運轉,對未來有著無限光明的憧憬,然而這種幻覺會隨著時間、世事與經歷逐漸消失,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某一個失意的早上醒來時幡然醒悟,內心刺痛著或是如釋重負地接受了,原來自己並不是特別的那一個,我,跟身邊的每一個人比起來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就像《入海》的MV中,你走在人群中、街道上、計程車裡、高樓中看到了各種生活奔波的人,那些從你手中接過紙鈔的計程車司機、那些捧著文件紙片在風裡翻飛狼狽不堪的白領,那些不小心打翻了水杯誠惶誠恐的服務員,那些甚至你不可能遇到的為難產馬匹接生的獸醫,那些在鏡頭的另一面隱藏著難堪維護著光鮮形象的主播……原來自己與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每一個都可能是你自己。這些你中或許會有一個你會因為某種契機脫穎而出,成為備受矚目的人,就像無數平凡工作的毛不易裡,有一個成為了歌手毛不易,然而無論是光芒耀眼,還是黯淡無光,在眾人褪去生活喧譁的背後,平凡才是每個人共同的生活底色。
就像毛不易某次在演唱會上說的一段令人觸動的話,他說,去年的這時候我還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想到第二年就發行了自己的唱片,開了自己的演唱會,很多人說我非常幸運,其實我也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但是我想說的是,每一個看上去很輕鬆幸運的人生,即便是所謂的明星,背後也都有著艱難的付出與難以想像的克服,生活的背後也同樣充滿著苦衷跟無奈。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我認為人生一定有很多起起落落才是常態,也許有一天我不想唱歌,寫不出歌,不再能唱歌,可能會去賣燒烤、收房租,和你們一樣投入在各自瑣碎的生活和忙碌裡,那個時候我們都一樣,可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記得,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曾一起感受過這個世界的溫柔,感受過音樂的美好,我們有過共同的感動,以及有過共同的年輕的力量。
「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會回答你我的模樣。」——《入海》
這四句是整首歌中我最喜歡的歌詞,它沒有寫出來的部分隱藏在字裡行間,只需要一點擴充與推斷便可感受其中的滋味。成長曾經問過時間,為何你曾經那麼漫長,如今又如此短暫,讓我還沒品嘗過長大就已經感到了滄桑;夢想也曾經問過成長,為何你始終追不上我的腳步,是我太遠還是你太慢;生活也曾問過夢想,為何你離我越來越遠,我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成就還是相互叛離。而最終由時間、成長與夢想雕刻出的那個「我」問生活,為何我如此平凡?其實絕大多數人只是平凡地行走,平凡地吃飯,平凡地戀愛,平凡地分手,平凡地傷心,平凡地快樂,平凡地活著。
讓我們回到四年前,去看那個還在杭州醫院做實習護士的毛不易,若問那樣的平凡是否就是一無所有,那樣的灰暗時期是否就真的毫無價值。絕對不是,毛不易不止一次地在訪談中提起過,自己絕大多數最重要的創作,都是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實習的階段寫出的,反而如今遠離了生活之後,讓他焦慮於創作所陷入的瓶頸期。
如果沒有見過那麼多的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他不會寫出那首"借一寸三九天裡冽冽暖陽,融這茫茫人間刺骨涼」的《借》;如果沒有深夜下了大夜班,在醫院門口小攤買炒飯帶回十平米出租屋吃的經歷,不會讓他寫出感慨於「這也是可憐人」的《深夜一角》;如果沒有當時那窮困潦倒的處境,不會讓他渴望《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也就不會有《明日之子》海選就此扭轉了命運的契機;如果沒有以上,那些綜合了現實苦澀、物質貧乏、內心壓抑、苦於衝破而不得,但是又不甘於現實,不甘於平凡的年輕靈魂,不會有那首勾勒出年輕人群像的《像我這樣的人》;而如果沒有這些種種現實苦澀之味所升華成故鄉與遠方、自由和死亡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大抒發」,也就不會有那首讓他一夜成名的《消愁》。
他說他感謝那段人生中重要的階段與經歷,然而如果時間倒回讓他再經歷一次,自己卻未必有勇氣。生活在你生命中所寫下的那段不可缺失的篇章,它的沉重與窒息讓你並沒有勇氣去主動跳進去,只會在到達某個時刻被迫接受,然而卻最終會化成那平凡之中奮然一躍的絕處逢生的力量。
如果此刻的你,正處於即將邁入人生新階段的轉折期,不知道將要推開的那扇門背後到底是什麼,那麼不要焦慮與喪失信心,大膽地面對生活給你的每一次賦予。曾經有人告訴過我這樣兩個道理:一、那些看似每一步最優的選擇,最後匯聚成的未必是最好的結果,而好的結果,它必然是無數的正確與無數的錯誤的碰撞;二,不要擔心走彎路,彎路會給你更豐富的經驗值,回過頭看那些不堪回首的階段與過程,會發現生活如此安排自有它的道理。我們的每一段經歷、每一次磨練、每一次失敗,都是自我之海的每一條支流,是最終匯聚成一個「我」的無數脈絡,而你我也是一條條年輕的支流匯聚成最洶湧的世界之海的存在。讓我們躍入人海,各有風雨燦爛;歷經浮沉,等待羽翼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