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公碗」到一個「雞缸杯」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4年,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小心翼翼地拎著他的拷克箱,將一隻拍賣成交價達2.8億港元的明成化雞缸杯從香港蘇富比帶回上海,這件繪有公雞、母雞領著小雞於花石間覓食的天倫圖,小如掌中物的「雞缸杯」,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還將成為上海龍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小夥伴們這下要疑惑了,這個繪著紅色公雞的小茶杯怎麼看著那麼眼熟的?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這隻「紅公雞」第一次在網上爆紅了。網友發現,香港影視圈特別鍾愛使用一種道具———雞公碗(又名公雞碗),TVB劇集30年專注使用雞公碗,從83版《射鵰英雄傳》中,演員手中所捧的瓷碗,就畫著這隻紅公雞,直至時下你能看到的每一部TVB民初劇或古裝劇,雞公碗都猶如一個驅之不散的幽靈,頻頻出現;就連喜劇之王周星馳也對它另眼相看,在其過往8部電影中,有出現碗的場景就有雞公碗的身影,可以說是星爺的「御用」道具?
這隻印有紅色公雞的碗,曾在微博上引起蜂擁圍觀。有網友鋪出十幾張TVB熱播劇劇照,包括《布衣神相》、《蔡鍔與小鳳仙》、《帝女花》、《皆大歡喜》、《東邊飄雨西邊晴》、《鳳舞香羅》、《巾幗梟雄》、《十兄弟》、《情迷黑森林》、《秀才愛上兵》、《鐵馬尋橋》、《名媛望族》、《天梯》、《施公奇案》等。這圖集隨後被網友附上海量吐槽文字———「這麼多年你們TVB就這一個碗麼?」「這個碗的質量太好了吧!」「好吧,TVB真是響應節儉號召的楷模。」
星爺也愛雞公碗,有碗的地方就有它
解密「雞公碗」的前世今生
在道具如山的片場,一隻碗用上30年,當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到底是TVB響應「節儉風」還是習慣性的「摳門」?為何TVB道具師鍾情同一件道具30年不變?「雞公碗」與「雞缸杯」,相似的顏,迥異的身世,什麼造就了它們天壤之別的身價?這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也引來各類收藏家對「雞公碗」的前世今生進行解密。南都記者也藉此採訪了TVB戲劇科製作經理與資深監製莊偉健,在他製作的多部古裝與民初劇中,自然也少不了雞公碗這個神道具!
Q:TVB為何對雞公碗情有獨鍾?
莊偉健:雞公碗在1960年代的香港是很多的,在廣東一帶流傳很廣,民間大量生產這個東西,可能家家戶戶都會有幾個。我小時候在香港大排檔、路邊攤吃白粥,一定是用這個碗裝的,它是一個很平民化的東西,也有很多集體回憶在其中。所以在TVB的古裝戲、民初戲,在一些反映平民生活的場景裡,肯定用得上;但宮廷戲就很少用,畢竟它不是一個貴族用的東西。你說TVB道具師對它情有獨鍾,我想是因為這個碗造型簡單,色彩鮮豔而醒神,上鏡好看,用藍白色調的瓷碗上鏡則顯得單調一些。我製作的劇裡用過多少次?譁,不記得了,用的機率一定很多!它的價值不高,拍戲導演也敢用嘛,如果是價值連城的東西,哪敢大量用?不過現在香港市面也很少能買到這樣的碗了,要商家專門為劇組定製,可能有些商家從媒體的話題裡面聞到一些熱度,才在網上熱賣這個東西。
Q:為什麼畫的是公雞?大名「雞公碗」有何寓意?
收藏家:這種碗最早產於潮州,在廣東一帶最常見。它確切的叫法,應該把名字倒過來,叫「雞公碗」,在閩南地區也叫「雞角碗」。這種碗和我們日常用的飯碗還不太一樣,很淺,口大底小。上世紀60年代時,這種碗一毛多一個,家家戶戶都有。在最初的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雞是人們生活的警鐘,開始一天的勞作。所以雞公碗又叫「起家碗」,代表發家致富的願望。以前農業社會吃飯是一件大事,所用的餐具也非常重要。不像有錢人用的高級餐具上繪有精美的龍鳳等花紋,貧苦勞動人民都是用黑尾公雞、芭蕉和花來代表吉祥的意思。「雞」在閩南語裡和「家」同音,所以有「起家」的意思,公雞也代表旺,有家庭興旺的意涵,而碗上的「花」則代表花開富貴。這種碗還帶有一些閩南風俗在裡頭,比如添男丁。
Q:「雞公碗」與「雞缸杯」,點解一個賤如泥一個貴過金?
莊偉健:明成化雞缸杯,是皇帝御用的珍品,TVB拍戲當然不敢用古董,想死嗎?我們多數是到廣東一帶找一些仿古製品,像我拍《名媛望族》、《點金勝手》,需要用到一些古董粉飾劇中的豪門,會到廣州的一德路或萬菱廣場,尋找一些仿製古董。我拍《金玉滿堂》時,還問我嬤嬤借了一隻「雞鳴鼓」,一款用石做的燉燕窩的容器,剛好燉到雞鳴時分燕窩就會完全融化可入口,我借了它給劇中皇上用。
收藏家:「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徑約八釐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成化鬥彩雞缸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南方都市報)
TVB愛雞公碗 中國人愛銀碗
自古以來「銀飯碗」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傳家至寶。民間古老傳說中,盛有金銀珠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就是「銀飯碗」。
在古代皇室貴胄的傳世收藏中才能看到純銀器皿的身影,實為鴻福、吉祥聚於一身。此物在中國一直是財富的象徵,是人們對富貴的一種美好嚮往。傳說誰得了銀飯碗,誰就豐衣足食,無憂無慮,金銀財寶用之不絕,生活富足而又穩定。
銀離子和含銀化合物可以在殺死或者仰制細菌、病毒、藻類和真菌,反應類似汞和鉛,但目前的背後原理亦未解開。因為它有對抗疾病的效果,所以又被稱為親生物金屬。
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酸。據研究,這是由於有極少量的銀以銀離子的形式溶於水。銀雖不能專業驗毒,然而卻能消毒。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萬分之一毫克的銀離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細菌致死。其原理是,銀在水中可形成帶正電荷的離子,能吸附水中細菌,並逐步進入細菌體內,使它的催化劑—脢系統封閉、失活,使細菌失去代謝能力而死亡。
免責聲明:本平臺轉載文章僅為資源共享、學習參考之目的,並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平臺不承擔文章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若所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著作權或版權擁有機構後臺聯繫,我方將第一時間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銀墨商城」了解更多白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