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斤糯粉8斤芝麻20分鐘用完 長明寺巷社區飄起湯圓香
全媒體記者 王卓瑜 文
王翔 全媒體記者 曾瑞陽 攝+視頻
通訊員 陳惠琴
每年元宵節,小區居民聚到一起吃湯圓,是長明寺巷社區的老傳統了,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下午2點,社區辦公室門前設起5臺爐灶,鍋子裡的水已經「咕嘟嘟」滾起來,這像是一種信號,小區的人們很快從家裡走出來,不一會就將幾個灶臺團團圍住,空地上很快人聲鼎沸。
灶臺前,負責做湯圓的居民手腳麻利,幾分鐘就搓好一簸箕。這次的湯圓和往年不一樣,不是現成從超市買來,而是直接和面現做的,做法也和傳統的有區別,搓好的湯糰都不加餡,鍋子裡煮開後,放到搗好的芝麻糖粉裡滾一滾,就可以吃了,有點像北京的小吃「驢打滾」。
長明寺巷社區黨委書記戴麗君說,這都是居民們的主意:「這樣做法,做得快、熟得快,而且也很好吃。」
但做得再快,也沒有吃的人動作快,社區準備的25斤麵粉和8斤芝麻,不到20分鐘就用完了,後來又去買了10斤麵粉和3斤芝麻,熱水鍋裡,湯圓剛下了一鍋,一眨眼就被分光。
「太香了,我一口氣吃了4個。」住在聯珠裡的周大姐,第一次盛了4個,吃完本來還想再要,但看看每個灶臺前排的長隊伍,只得打消念頭,「吃飽當然不可能,這麼吃就是圖個熱鬧。」
人群中,最熱鬧的是放寒假的孩子們,不過他們並沒有圍著看社區叫來的表演,只一心一意排隊領湯圓吃,湯圓還在鍋裡,有個孩子實在忍不住,吞著口水說:「阿姨,要不先給我吃一口芝麻吧。」
上了年紀的老人都端坐在空地的椅子上,自有人把湯圓盛好了送過來。小米巷的夏大伯,最喜歡人多熱鬧:「今天上午社區好搞了遊園會,我也來了,真熱鬧!現在又吃湯圓,好吃!」
戴麗君說,之所以提前3天吃元宵湯圓,是想讓大家提前感覺到元宵的氛圍。「過了元宵,年就過完了,這麼重要的節日,也應該多留點時間,讓大家多陪陪家裡人。」
長明寺巷社區提前三天飄起湯圓香。
全媒體記者 朱姝哲 文+攝+視頻
元宵節快到了,元宵節的氣氛就伴隨著五顏六色的燈籠熱鬧起來。
近日,杭州桂花園社區的60多個孩子聚在一起製作元宵燈籠,把社區會議室坐了個滿滿當當。
孩子們從家裡拿來各種廢棄的材料,過了年吃剩下的酒盒子、飲料瓶、餅乾盒、蛋糕盒……正好做各種形狀的燈籠。外面天寒地凍,孩子們拿著彩紙、剪刀、畫筆忙得不亦樂乎,家長則在一邊指導,有的甚至也興趣高漲,和孩子一起動起手來。
在人群中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以前我採訪過的在自己家裡種草藥的尹美鳳大媽,她和孫子一起來參加活動,孫子正拿紅色的彩紙粘在一個長盒子外,尹大媽則拿幾個藥盒拼裝出一個菱形的燈籠,創意奇特。她說,做好了還要把燈籠送去敬老院呢。
參加燈籠製作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2歲,還是個混血兒,叫克洛伊,金髮碧眼的小姑娘,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人。克洛伊是過年的時候第一次來中國。她在紙上畫著什麼,認真的樣子太可愛了!
製作燈籠最快的是一個叫劉晨燁的小男孩,他拿飲料瓶做的長燈籠外面還貼了四條龍,非常好看喜慶,燈籠做完後,他一定要拿著燈籠讓我給他拍張照片,擺了個得意的POSE。
元宵節的時候,所有燈籠將在紫荊庭園小區的長廊裡展示,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給更多的人帶去歡樂,會是怎樣的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