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石說|花羽共輝 氣韻生動 ——「孔雀」題材創作簡析

2021-02-19 今陽文創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孔。」對於藝術而言亦是如此。

如果只是一味陳陳相因、不思進取,青田石雕將永遠無法實現突破創新和長遠發展,而只能在當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大環境中逐漸凋零。

真正的石雕藝人,要敢於「朝最厚的地方鑽孔」,嘗試不曾做過的題材,挑戰難度更大的工藝,開拓耳目一新的形式。

孔雀題材便是筆者在這種思想驅動下的產物,雖然不是全新的題材,但形式的變化和難度的升級是顯而易見的。

本文就以筆者創作的多件不同材質、不同形式的孔雀作品為例,談談孔雀這一題材創作上的藝術追求和具體實踐。

孔雀作為現實世界的百鳥之王,因其毛羽繽紛、姿態嫻雅、氣度非凡而備受觀賞者喜愛,被視為美麗、高貴、才華甚至權力的象徵(圖1)。孔雀開屏寓意著吉祥喜慶,是國人喜聞樂見的一大美好場景。

對孔雀及藝術中孔雀形象的喜愛,既與國人傳統的花鳥情結密切相關,也見證著民族審美心理的產生和發展,成為中國藝術的一個傳統主題,尤其是在國畫中,或工筆,或寫意,或長卷,或短幅,奇花珍禽不斷地湧現於畫家的妙筆之下,成就了一幅幅傳世的經典。

青田石雕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個門類,同樣非常注重花鳥題材的創作。花與鳥密不可分,青田石雕花卉作品常以成對的小鳥為配景,增添畫面的豐富性和生動性,也常見花鳥並重、交相輝映的表現形式,如《錦上添花》《喜上眉梢》等題材。

筆者最初學藝時雕的便是花卉果蔬,近年出於拓寬題材和自我挑戰的初衷,選擇了雕刻難度較大的孔雀。

作品的特徵和基調應該符合原石的特質。青田石質地溫潤、硬度適中,色澤飽滿且過渡自然,結合傳統孔雀的物象,筆者將之做成了側身長尾的孔雀,恰能較好地表現出它的材質特性和色彩美感。後來,筆者陸續將南美石、藍田玉用於創作正面開屏的孔雀,努力營造各種孔雀形態。其中白色藍田玉作品與白孔雀天然相近,非常難得。

目前涉足青田石雕孔雀創作者還不多,正面開屏狀態的孔雀更加少見,主要是羽毛的精雕細刻需要紮實的雕刻功底和良好的心態,如筆者雕刻的南美石和藍田玉孔雀的精修就長達五到七個月。

筆者嘗試從傳統的花鳥題材中發掘還未被廣泛使用的石雕藝術形象,不斷鑽研,力圖推陳出新,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這也是筆者從事青田石雕創作以來始終秉持的藝術追求和態度。

主題和形式是雕塑藝術中的兩個主要因素,而在確定主題之後,造型便是其中的關鍵,直觀反映作者的思想、審美傾向以及整件作品的氣質。搭配也不可忽視,無論是色彩的運用還是元素的組合,都要經過一番斟酌,讓整件作品看起來較為和諧,也使觀賞者感到舒適。

在不斷突破與創新的同時,造型的多樣化與搭配的合理化是筆者在青田石雕創作中一貫注重的原則。造型的多樣化主要通過孔雀形態的變化來體現,最初進行這一題材的創作時,思路還未完全打開,對自身的能力也不敢託大,所以在動態表現和難度選擇上有所局限,以側身長尾的姿態為主,如早期嘗試創作的《王者之風》(圖2)。

圖2 《王者之風》青田石

65 cm×38 cm×25 cm

這件作品中的孔雀一足挺立,一足微抬,身形高大,羽毛豐滿,盡顯高貴典雅,其側首與枝間眾雀相對的動作活靈活現,意在突出百鳥之王的風採。孔雀的姿態是多姿多彩的,筆者決定挑戰難度更大的造型,進行正面開屏的孔雀創作。

經過初步觀察和藝術加工,終於成功地創作出了第二件作品《繁春似錦》(圖3)。這件作品中的孔雀就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它兩腳正立,向右側首,不再拖著長尾,隱藏著羽毛,而是盡情地舒展,其開屏之姿態,仿佛一面華麗的彩扇在眼前徐徐展開,依然大氣優雅。

有了以上兩件作品的基礎,筆者對開屏孔雀的創作大體上已經有所把握,但仍然不夠滿意。在第三件作品《錦羽春輝》(圖4)中,原本正對的角度改為微側,避免了之前因為不夠美觀而改變孔雀頭部朝向的突兀,在開屏的姿態方面,著意調整了原本因太過平面化而失真的羽毛處的雕刻,進行了適當的前傾處理,使得作品造型更加完美,更具動態。

搭配的合理化則是通過花卉的變化與底座的補充來體現。傳統繪畫和雕刻中,孔雀多與象徵富貴的牡丹相結合,筆者獨闢蹊徑,嘗試以高雅、美麗的玉蘭花、桃花等春季花卉來加以襯託,以合理化為前提進行搭配而賦予變化(圖5)。

圖5 《錦羽春輝》 局部

另一個搭配的方式是用底座進行補充,這能夠為一件普通的作品增加亮點,甚至有時可以彌補石料的一些缺陷。《錦羽春輝》這件作品的底座就進行了俏色巧雕,暗紅色的靈芝和鳥兒栩栩如生,靈動可愛。

筆者試圖創造色彩上的對比,因為作為主體的孔雀和花卉色彩偏於素淡,加入帶有紅色調的底座可以使作品的色彩更加豐富,冷暖相協。同時,孔雀頭部微頷,正好與底座上的鳥兒目光相接,上下呼應的構成,使作品情趣頓生,增添了畫面的故事性。

南朝謝赫曾在《畫品》中提出繪畫的「六法論」,這些原則精煉地總結了繪畫中主客體精神、情感的表達,全面地從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提出了評價繪畫高下的標準。

「應物象形」是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對象形似,「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

青田石雕創作固然不能像國畫一樣完全自由,要受到石料、工藝等因素的限制,但依然有著近似的藝術規律。要做到以上的理論要求,細心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是最基本的步驟。

孔雀開屏之時往往雙足直立,身形顫動,先略張開尾部羽毛,然後向上發力,使羽毛向頭部翹起,與此同時,羽毛鋪展角度也隨高度變化而增大,最終形成一個接近半圓形的平面。

「靜態的雕塑往往依靠暗示或預示事物運動的時間過程」 ,青田石雕屬於雕塑藝術,這就導致觀賞者只能看到孔雀某一個時間的固定動作,而實質上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於慣性的作用,羽毛頂部還會出現一定的前傾與抖動。

因此,創作者必須通過石雕所凝固的瞬間來濃縮整個動態的過程①,突破有限的表達,蘊含無限的意味,這樣一來,做到在靜止的條件下表現出孔雀開屏的動態美感就成為了這件作品成功的關鍵。

這一點在西方雕塑中有不少方面可供借鑑,比較典型的是著名雕像群《拉奧孔》以及由此展開的一些理論。《拉奧孔》能夠讓欣賞者的想像力馳騁於最充分的自由空間,繼而讓人們能夠通過他低吟的嘆息,既可想像他走過來的道路和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又可以想像他未來的命運,仿佛聽見他的哀號。② 

孔雀開屏時的尾部力度和羽毛的彎曲程度每時每刻都有所不同,選擇怎樣的姿態才能夠讓觀賞者的想像力達到頂峰,從而與石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呢?

在反覆推敲萊辛所推崇的「最富於孕育性的頃刻」後,筆者意識到孔雀開屏有兩個時刻可以捕捉:

第一個是羽毛基本展開成平面而還未前傾時,這個階段顯然不能完整表現出孔雀開屏的特點,而且容易造成作品流於刻板。

另一個則是稍後出現的羽毛前傾、抖動並短暫固定的階段,這一狀態在孔雀的自然開屏中持續的時間較短,但比較能夠體現力度感和動感。

於是筆者改變了在《繁春似錦》中所選取的瞬間,轉而注重刻畫羽毛上部的前傾(圖6)。

圖6 《錦羽春輝》 局部

《錦羽春輝》這件作品移植了在花卉、農作物等題材上比較多見的鏤雕手法,在羽毛的線條、弧度、層次的刻畫上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線條曲直相協,以流暢為標準,羽毛邊緣隨意不平,根根分明,弧度接近真實,層層鋪展,厚而不重,仿佛花葉瓣瓣綻開,氣韻生動,呈現出孔雀開屏最完美的自然狀態,達到一種舉重若輕的效果。

孔雀題材的創作,尤其是正面開屏姿態的刻畫,是筆者在繼承傳統題材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突破性嘗試,保留了個人在創作中摸索出的造型多樣化、搭配合理化的經驗,同時不斷拓寬創作視野,以中國繪畫理論和西方雕塑理論滋養藝術生命,豐富了青田石雕藝術的大花園。

相關焦點

  • 孔雀國畫有什麼寓意?當代實力派女畫家丁珂手繪孔雀圖
    孔雀是國畫中比較經典又常見的一種題材,由於孔雀身上吉祥的寓意和美觀的外表,它就成為了畫家們筆下的「常客」。當代實力派女畫家——丁珂老師就非常擅長於孔雀圖的創作,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丁珂老師筆下的絕美孔雀之姿吧~丁珂六尺橫幅寫意孔雀牡丹圖《吉祥圖》(作品選自:易從網)丁珂作為一位女性畫家,她用筆用墨更偏向於柔婉的韻味,卻也有種大氣典雅之感。
  • 王一容畫的孔雀值得收藏嗎 讓人驚豔的絕之佳作
    歷來畫孔雀的畫家也不在少數,當代畫家中,王一容老師筆下的孔雀尤其出眾,她將孔雀流淌的羽翼畫成了青山綠水,並以各種吉祥題材加以點綴,構成了一幅幅讓人驚豔的絕世之作!話不多說,一起來欣賞吧!孔雀+牡丹=大氣典雅、富貴呈祥
  • 畫家梁健戲曲人物畫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古雅秀潤
    (北京市)深造中國人物畫講究對人物個性刻畫上,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梁健的書法是出於米體,字體風神俊逸,氣韻飛動,圓潤含蓄。他堅持以書法入畫,以畫畫寫字,把書法和繪畫融為一體,互相溝通互相協調,力求達到中國繪畫書法同源。他認為一幅好的作品,如果沒有好的題字,便如美人失去一目,如壯士失去一臂。觀梁健的作品,感動他的創新,感動他的功力,感動他那撲面而來的筆墨,也感動那沁人魂魄的意境。
  • 糯冰種綠底隨形翡翠明料,創作《孔雀明王》,雕工太牛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冰糯種綠底隨形翡翠的《一夜成名》創作過程:料子是一片冰糯種翡翠隨形邊角料,底子帶著一片很清爽綠色
  • 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不過,對於立體派畫家說來,馬拉美的影響,與其說是在於他的將樂器作為題材的選擇,不如說是在於其詩歌創作中分解與重構的藝術技巧。立體派畫家將客觀的物象分解,並將分解的碎塊在畫中重新組構。這裡多少有馬拉美的影響。
  • 專訪青年畫家周蘇英:詩意江南 「氣韻生動」宜入畫
    以前,她最怕畫樹,覺得怎麼都表現不出它的美。周蘇英說,南朝齊梁時期的畫家謝赫,提出了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也成為了後世畫家、批評家、鑑賞家們一直追捧的經典。在周蘇英看來,繪畫最高的境界,非「氣韻生動」莫屬。「技法,是繪畫的基礎,但也是最淺顯的層次。
  • 美瓷鑑賞—孔雀綠釉黑彩罐
    孔雀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名,亦稱「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 。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起源於宋、元民窯,最早見於宋磁州窯。明成化時,景德鎮窯燒製成熟。傳統釉色中,綠釉是非常重要的古典釉色。而其中有一品類的綠釉瓷器,典雅秀逸,美如孔雀,被稱之為「孔雀綠釉」瓷器。
  • 生動傳神總牽魂 ——林子良先生和他的工筆畫
    看他的筆下,從《西施浣紗》、《昭君出塞》到《貂蟬拜月》、《貴妃賞花》,那一個個古裝美人裙擺飄逸、釵環搖曳,體態輕盈、顧盼生姿,千嬌百媚、秀而慧中,何等的超凡脫俗、楚楚動人。在這裡,畫家顯然是「以形寫神,以神達意」,既講究意境營造,又注重在人物的氣質、內心世界刻畫上下功夫,塑造的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無比生動、逼真。
  • 《三十而已》女性題材的全新表達 話題劇創作的成功提升
    《三十而已》作為一部著眼三十歲女性困境與成長,將特殊人設以及高濃度劇情和現實細節共鳴相融,表達時代特性的劇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認為,「要由這部新女性題材劇發散去探討實現女性題材創新發展的路徑,做到既把握時代脈搏,又能夠用新的認識、新的理念來提升我們整體女性題材的創作水準,給大家更多新的思考。」
  • 水墨金魚的畫法步驟和創作構思
    中國畫的「氣韻生動」通過水墨畫來表現更能產生一種意境效果,而不同的技法表現形式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在工筆畫中,可以通過運用墨色變化來產生不同的效果,從而讓畫面更加豐富,藝術格調更為高雅。在白描中,也能用不同墨色勾畫出物象的特徵。南齊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對線條墨色變化的要求。
  • 對權謀和人性殘酷進行渲染與誇張,是當下歷史題材創作的硬傷
    其中的優秀積澱、特色與內涵,不僅是歷史著作的重要內容,也值得通過當代歷史題材創作來進一步表現和傳播,從而真正增強民族自信與文化認同,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要有清醒認識、反思精神演繹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是當代歷史題材創作的一個重要任務。一方面,要在多樣化、有質量上下功夫。
  • 翠霞說孔雀椅
    在那裡我買到了一把心儀的椅子,它的椅背像孔雀尾巴一樣舒展開來,既有丹麥非常傳統的家具痕跡,又有異國情調的所在。這把椅子的樣子特別的優雅、舒暢、伸展、自由、極具東方感,因其椅背像開屏的孔雀尾巴,故名為孔雀椅。
  • PEACOCK CULTURE孔雀腕錶|孔雀の美好寓意與希冀
    ,人們也常用孔雀比喻美麗的人或事物。中國古代有「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故事。而古代甲骨文的「鳳」字,頭上有一簇漂亮的冠毛,身後是長長的尾羽,整體圖形完全就是一副孔雀的象形圖畫,孔雀自古就被視為了一種美麗、吉祥的大鳥。
  • 簡論抗美援朝題材版畫與主題性創作的關係
    在中國國內,抗美援朝已形成主體氛圍,國內各階層和團體同仇敵愾共赴時艱,捐款捐物民心沸騰,文化界雖然因新政伊始,組織工作尚未全面深入地鋪開,但面對這樣宏大壯闊的現實主題,身處全民同心的氛圍,抗美援朝美術創作雖然沒有成熟的主題性創作經驗可資借鑑,甚至沒有針對全國美術家關於抗美援朝美術創作的具體目的與要求,美術家主動與自發的表現行為,熱情與專注的創作態度,生動與多角度的畫面追求,都是彼時難忘的形象記憶,更是今日寶貴的精神資源
  • 塗鴉創作讓城市街景更生動
    受訪者供圖莫子科正在進行塗鴉創作。 潘瀟雨 攝盧弘圳正在創作《我愛深圳》塗鴉作品。 潘瀟雨 攝沿著深圳的洪湖公園西門處的一條小路進去,在布吉河西岸有一條長達兩公裡左右的塗鴉牆,上面覆蓋了一層又一層風格迥異的塗鴉作品。不同於商業活動,前來這裡創作的塗鴉愛好者,能夠這裡充分詮釋自己的創作風格,盧弘圳(藝名Megic)就是其中一員。
  • 深耕現實題材,新媒誠品如何以內容為本實現創作之道?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近幾年的大事件很多,主旋律氛圍之下,現實主義題材和正能量的作品所具備的觀眾審美基礎和情感導向優勢也日漸明顯起來,這無疑為影視行業提供了許多重要的創作提要。
  • 林道飛:守法高古 氣韻生動
    在書畫藝術的廣闊世界裡,藝術形式是思想情感、人生感悟、審美情趣的載體,藝術家把愛恨情仇、喜怒悲歡滲透在跌宕起伏的筆墨表現圖式中,讓觀者享受視覺審美的同時,完全可以把觀者帶入無限的想像空間,甚至,觀者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試圖解讀一個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審美特質,那麼,藝術家的創作就成為藝術家與觀者的橋梁和紐帶,傳情達意,產生共鳴。
  • 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
    原標題: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 4日,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禮在海埂會堂舉行。活動現場,小朋友們用手中的毛筆寫下「萬物生長」「家」等字樣,用彩筆畫出孔雀、長頸鹿等動物,描繪出心中的美麗雲南,表達對保護生物多樣的美好願景。本次活動是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之一。
  • 裙子褶皺的教程練習,讓你創作的角色更加生動
    相信大家在繪畫角色衣服的時候,都會因為複雜的裙邊褶皺而感到煩惱,無法讓自己的服飾變得生動。通過下面的教程,可以幫助你在進行基礎的繪畫階段也可以了解到該如何畫出不同款式的褶皺造型,可以幫助你在面對多褶皺的裙角時,可以輕鬆掌握繪畫技巧,讓你不再覺得困難。
  • 李湘曬王詩齡手繪畫,畫上的小貓太生動,曾一幅孔雀圖賣出天價
    之前她的一幅孔雀圖還賣出了十幾萬的天價,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網友對此上綱上線的,覺得王詩齡這個小女生要是不靠父母的明星效應的話,幾塊錢都不會有人買的。更有甚者還質疑她這幅畫不是她本人畫的。我們都說「窮養兒富養女」,而李湘對於王詩齡真的是富養起來的,每天都給她打扮的非常的花枝招展的,身上穿的都是一些名牌,有時候還把她打扮成一個「貴婦」的模樣,這讓很多網友都吐槽王詩齡不像同齡孩子那樣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