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口岸申報 李蘊瑜 攝
中新網廣州7月22日電 (蔡敏婕)7月15日6時起,對經粵澳口岸進入廣東省人員不再實施集中隔離14天醫學觀察。新政實施一周以來,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22日發布數據稱,7月15日至22日17時,持「粵康碼」憑證通關累計出境30.96萬人次、入境68.54萬人次。
據了解,粵澳健康碼轉碼互認,是對今年5月11日內地輸澳勞務人員申領「粵康碼」「澳康碼」進行健康申報通關模式的優化升級。對從粵澳口岸進入廣東省人員不再實行集中隔離14天醫學觀察,出示「粵康碼」綠色憑證通關;從廣東省進入澳門的人員,通過「粵康碼」轉換「澳門健康碼」即可通關。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升級後的「粵康碼」將海關入境申報、核酸檢測結果等轉碼數據統一納入管理,支持出入境人員使用「粵康碼」掃碼通關,實現精準防控。「通關憑證」的獲取,從最初的「多屏填寫、多次轉碼」,到「僅填個人信息、一次轉碼」,再到現在的「自動填充,一掃生碼」,基本實現出入境人員「一鍵直達、亮碼通關」。兩碼轉換緩解通關現場管理的壓力,也提升疫情防控精準化水平。
每天往返珠(海)澳(門)的劉先生過關後說:「之前還需要填報海關出入境健康申報,這次只要轉換成綠碼就可以憑碼過關。」
據在通關現場督導轉碼互認工作的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從粵澳口岸進入廣東省的人員,在通關之前需提前到粵澳兩地認可的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接受核酸測驗,申領澳門健康碼;在入境前登錄澳門健康碼並轉換通關憑證,一併完成海關健康申報,核酸記錄、申報記錄均正常即可通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