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稱之為「四基」。
而數學需要數學方法,數學方法一般是指數學解決問題時的方式和手段。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以數學思維活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當今的數學雖然教學目標多元,但是培養思維能力仍然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一定量的練習。
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份四年級數學綜合測試卷供大家練習,這份試題並不難,考試中只要細心,即可考高分。來自明展路小學四年級(1)班在本次考試中平均分達到了97分,說明了他們學習基礎的紮實和牢固。接下來,胡老師通過展現唐飛同學的答卷,一起看看這份試題的出題情況和題型,他的試題如下:
整個班級在本次考試中平均分達到了97分,可見在教學和練習過程中,除了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還要重視法則、性質、公式、定律等,是通過實驗、觀察、猜想、類比、歸納、練習等非演繹推理方法獲得的。學生經歷和體驗了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理解所學知識及其背後的原理,有利於提煉概括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想方法方面的數學素養。
整份試題滲透了許多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轉化的思想、模型思想、歸納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等。比如第三大題填空題的第1小題,塗色表示下面各小數,是典型的數形結合的思想,0.6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分。而1.23中的1表示1個正方形,23表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3份。
這份試題試題還涉及了模型思想,數學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也是一個應用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而言,伴隨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數學模型實際上也隨後產生和發展了。如自然數系統1、2、3……是描述離散數量的數學模型。
在數與代數之間的數學模型思想尤為繁多,比如運算定律,比如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分配律等。比如這份試題第四大題計算題的第3小題計算下列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中的3.64-1.28-1.72,應用的是連減的思想,即: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除了思想方法之外,這份試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知識,這些習題都是課文中常見和常考的知識,只要在平常的練習中注意收集和積累每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迅速地提高解題技巧和計算能力。
總之,戰場上勇者勝,考場上細者贏,細心的同學在考試的過程中總比別人多考幾分,這個班考試的平均分是97分,足以見得在平常的學習中,他們除了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外,還側重細心,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習慣。願每位學生都能做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