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雕細課 來源:知乎
19世紀初西方報刊上通緝的鄭一嫂畫像
鄭一嫂本名叫石香菇,出身於海上的疍(dàn)家。疍家是福建、廣東、海南等沿海地區的漁民,終生漂泊在水上,以船為家,被稱作水上的吉普賽人。清朝時,人們普遍認為疍民是賤民,對他們很歧視,世世代代不許他們上岸,所以他們的生活非常艱難。因為出身低微,鄭一嫂年輕的時候在海上做過妓女,吃了很多苦,直到她遇到了當時的海盜首領鄭一。在明朝末年,有著名的鄭、石、馬、徐四姓疍家人,都是世代做海盜的,到了清朝,這四家人演變成了六個海盜幫派,鄭一的這個幫派叫做紅旗幫。鄭一非常喜歡鄭一嫂,把她娶回家當了壓寨夫人。可沒多久,鄭一就意外落水身亡了。鄭一嫂於是當上了紅旗幫海盜的首領,當時人都稱她為「龍嫂」或「鄭一嫂」。鄭一的海盜船環遊從韓國到馬來西亞,所有商船經過都要給他們保護費。
他們擴大了地盤並建立了整個廣東沿海的勢力範圍。至1806年船隊發展到600艘。圖為西洋畫中的鄭一嫂的紅旗幫海盜船。
西洋畫中的鄭一嫂的紅旗幫海盜船
鄭一嫂可能天生就是當海盜的材料,具有異於常人的魄力和敏銳的眼光。當上首領後,她要徹底整治這個幫派,為自己樹立威信,於是定下了很多嚴格的規定,例如違背上級命令的,要斬首;偷東西的,要斬首;強姦婦女的,也要斬首。她還特別規定,任何人都不許私藏戰利品,一經發現,就會受到極為嚴厲的懲罰。經過雷厲風行的改革和管理,這個幫派的戰鬥力已經超過了很多正規的朝廷軍隊。當時是1800年左右,清朝還沒有經歷鴉片戰爭的打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大清水師在紅旗幫船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首先,紅旗幫的船隊規模非常大,有近千艘船、六七萬名船員。其次,他們活動的範圍在廣州、香港一帶,和西方的來往交流非常多,鄭一嫂學習了很多西方的先進技術,船上的武器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在這片水域裡,別說大清水師,就連英國艦隊、葡萄牙艦隊,都曾敗在鄭一嫂手下,她還用自己的強大艦隊圍困澳門,導致澳門幾乎斷糧。這些赫赫戰績使鄭一嫂在當時世界上非常有名,各國艦隊對她和紅旗幫的勢力都非常忌憚。因為海盜橫行,攪得海上貿易往來非常不安全,後來,清政府還聯合了英國和葡萄牙的海軍,想要一起圍剿鄭一嫂。但清朝不是禁海令、閉關鎖國麼,怎麼還為了海上貿易去打海盜呢?其實,雖然清政府規定「片帆不許下海」,但在清朝後期,海運還是非常繁榮的,國內的很多糧食是通過海運的方式來運輸,出口的商品也都從海上絲綢之路銷往西方各國。所以,東南沿海的海盜橫行,受到影響的大都是無辜的清朝百姓。但是,鄭一嫂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三國海軍聯合也無法將她擊敗。清軍自己還折損了二十多艘船,連廣東水師提督都也被鄭一嫂活捉。鄭一嫂還在1809年痛擊了廣州內河的英國船隻,俘獲一艘英艦,斬殺數十英國士兵,令英軍震驚。
1809年秋,清政府與葡萄牙和英國一起組成了聯合艦隊,要突襲大嶼山消滅紅旗幫。得到情報的鄭一嫂,親自坐鎮大嶼山糾纏住敵軍主力。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派主力奇襲廣州城,擊殺虎門總兵。
西方繪畫中戰鬥的鄭一嫂
在無望打敗強大的鄭一嫂狀態之下,1810年,政府便決定採取懷柔政策,對所有海盜開出了招安條件。
鄭一嫂這些人去當海盜,也都是迫於生計,如果有更好的謀生手段,他們也不願意每天在海上風餐露宿。在傳統文化中,人們對故鄉的眷戀也很深,故土難離是刻在基因裡的。所以,即便是這些鋌而走險的海盜,也很難像西方的探險家一樣,揚帆遠航,為了虛無縹緲的黃金或是傳教熱情,去遠渡重洋,發現新大陸。首次談判的時間是1810年2月21日,地點在珠江口穿鼻洋海面上。談判方式相當別致———時年24歲的張保仔率戰船260艘在海面這邊列陣,時年約60歲的張百齡僅帶官船數艘在海面另一邊停泊,受雙方邀請為居間人的葡澳大法官阿里亞加兩邊往來傳話。談判持續3天,在一個問題上談不攏:張保仔要求保留私兵5000人和戰船80艘,張百齡不同意。
談判破裂。紅旗幫的極端分子立即夷平一個海邊小鎮,向兩廣總督示威;廣東水師則顯現出進剿動向;張保仔處境有似眼下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主席,惟有對蓄謀搗亂者實施鎮壓。珠江口波譎浪詭。
打破僵局的是女傑鄭一嫂。4月17日,她力排眾議,不帶武器,不打招呼,毅然決然率領一個連她在內才共18位文盲婦女的「談判小組」進入廣州,徑闖斧鉞森嚴的兩廣總督衙門。此舉真叫膽大包天———須知道,匪首被抓獲,按律當凌遲處死!
張百齡在白虎節堂鄭重其事接見了這群疍家女賊。中國有史以來,一位封疆大吏在魏闕之下跟小女子作政治性平等對話,不曉得是不是惟一的一次,但估計是破天荒第一次!
張百齡,河北省承德人,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文淵閣協辦大學士加封太子太保銜;今天,承德市人民政府把他列為13位「承德傑出人物」之一(近代詩人郭小川是最末一位)。值張百齡跟鄭一嫂眼對眼侃侃交鋒之際,不知他老人家心中何所想?
當是時,鄭一嫂35歲。
關於這次對話,史書沒有為我們留下一份詳細筆錄,但通過概述可知,焦點仍是張保仔提出過的那個要求。較之於在海面上隔船傳話的張保仔,鄭一嫂在兩廣總督衙門的叱吒擲地有聲———她公然警告張老大人,若不答應她的要求,紅旗幫將馬上恢復活動!
經過幾輪談判博弈,雙方終於達成共識,紅旗幫保留一支船隊,用來販賣食鹽;皇帝下旨賜婚,讓鄭一嫂嫁給了一直和她並肩作戰的養子張保仔,兩人跪拜謝恩,正式成為清朝的子民。鄭一嫂的手下也紛紛解散,據說有一部分人不願意生活在清朝的統治下,就來到當時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門駐紮下來,以開設賭場為生,這就是現在澳門賭城的前身。被招安的時候,鄭一嫂不過34歲。三十年後,鴉片戰爭爆發,鄭一嫂還曾經幫助林則徐一起抗擊英軍。可惜,清朝水軍的戰鬥力根本沒法跟她當年手下的海盜們相比,完全抵擋不住強大的英國艦隊。鄭一嫂的故事在西方流傳很廣,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有個商人Richard Glasspoole,曾經被她的紅旗幫綁架了,在被贖回英國後,寫了本回憶錄《可怕的海盜》,在西方成了暢銷書,也讓她成為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國海盜。很多年後,阿根廷大作家博爾赫斯寫過一篇關於中國的文章,叫做《女海盜金寡婦》,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曾經縱橫四海的鄭一嫂。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侵權請聯繫刪除!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