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
親愛的弟弟:
你想過10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嗎?
不知道那個時候阿爾勒的酒館晚上還會不會有醉漢?
普羅旺斯的烈日是否還會撒滿金色的麥田?
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博裡納日像煙囪一樣的礦工?
你說100年以後,人們還會記得我嗎?
文森特·梵谷
29.07.1889
當梵谷寫完這封信後,他或許沒想到自己會在整整一年後,以37歲的年齡就死在弟弟的懷抱裡。
2020年7月29日,是梵谷逝世130周年紀念日。
關於梵谷,我們有無數的迷思:他的天賦、他的瘋狂、他的死亡……梵谷與他的畫作一起構築了最引人入勝的藝術傳奇。
這位去世時僅有37歲的畫家沒有想到,130年後的今日,他那些曾經滯銷的畫作早已被公認是藝術史上的不朽之作,作品的成交價更是好幾次「掀翻」了拍賣行的天花板。
被明信片透露新線索,遺作《樹根》創作地鎖定巴黎附近山坡
梵谷未完成的遺作《樹根》畫的究竟是哪裡,他朝自己胸前開槍前到底發生了什麼?長時間以來關於這些問題的探討從未停止。
據BBC 28日報導,研究人員聲稱,在一張明信片的幫助下,人們發現了梵谷在開槍自殺幾小時前進行《樹根》創作的確切位置。
(圖說:梵谷畫作《樹根》 圖源:GETTY IMAGES)
梵谷研究所的專家範德偉表示,他在一張年代約為1900年至1910年的明信片上首次發現了梵谷最後一幅畫《樹根》(Tree Roots)中的場景,畫作中的樹幹和樹根生長在法國巴黎附近的瓦茲河畔奧託村莊附近的山坡上。
(圖說:與梵谷最後畫作《樹根》十分吻合的明信片。圖源:BBC)
梵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這幅畫、明信片和山坡的現狀進行了比較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明信片上的過度生長的植物與梵谷畫作上的樹根形狀有非常明顯的相似之處。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範德偉在今年5月曾到現場驗證他的理論。他認為,梵谷可能在去世前幾個小時還在創作這幅畫。
(圖說:梵谷研究所科學主任伍特·范德偉。圖源:BBC)
範德偉說:「《樹根》中的陽光亮度表明,他最後的筆觸是在太陽快落山時畫上去的,這為我們去尋找到他自殺的原因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該研究所的專家認為,梵谷生命的最後70天一直住在鄉村旅館裡。
範德偉說:「當他去到奧託城堡後面的田野時,他一定經常路過這個地方。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周,他在這裡畫了好幾次畫,他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些時光」。
孤獨,卻渴望生活
梵谷曾在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中寫道,「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圖說:梵谷寫給弟弟的信)
這句話後來被歐文·斯通用在了成名作《渴望生活——梵谷傳》中,並寫道:「梵谷是一個孤獨的求索者,在藝術的創作中、在想像的探索中、在真實的渴望中,消耗了他短暫的生命」。
不被祝福的愛情、以決裂告終的友誼、失去至親的悲痛、賣不出去的畫作以及來自眾人的嘲笑與打擊……這些無一不讓這位天才藝術家飽受折磨。
逝世前,窮困潦倒的梵谷也無奈地感嘆:「這苦難將永不結束啊……」
梵谷一生少有朋友,弟弟提奧算是梵谷最親密的人,也是他唯一的傾聽者。在近千封寫給提奧的信中,梵谷曾寫道:
「事實上,除了你,我沒有別的真正朋友,當我情緒不好時,總是想到你。我只希望你也能在這裡……我的麻煩像是沒完沒了,因為我再也無法清楚看到未來。我不明白,我為什麼事業上總是打敗仗……一個人到底是不需要關心,還是需要關心呢?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對此不必感到苦惱。可有時情況又變得太糟,這樣,一個人就不能不感到悲哀,哪怕他仍有別的希望。」
儘管有唯一懂他的提奧相伴,梵谷終於還是沒有堅持下去,他選擇了開槍自殺。去世時,《樹根》尚未完全完成。
(圖說:梵谷和弟弟提奧的合葬墓地)
終其一生,梵谷始終掙扎著嘗試擺脫瘋狂的折磨,但也由於這種掙扎與期盼,而開創了他獨特、濃烈的繪畫風格。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這句短詩寫盡了梵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