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項目進入工程建設

2020-12-26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2月2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 (簡稱錦屏大設施)在國投投資建設的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由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建設的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進入工程建設新階段。

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是「十三五」時期國家優先安排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內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大規模建設具有極低輻射本底極端條件的綜合實驗設施。

錦屏大設施項目面向超越當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礎前沿研究,開展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以及核天體物理領域關鍵核素合成過程和恆星演化等基礎科學前沿研究,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各類基礎前沿領域的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發展極低輻射本底屏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錦屏大設施總投資11.9億元。項目建設期5年,將於2024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建成後,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可利用空間將達到30萬立方米,地上輔助實驗平臺建築面積將達到約4千平方米。

錦屏大設施建設完成後,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將擁有國際先進的極低輻射環境檢測、測試能力和國際一流的用戶服務能力,將具備國際領先的深地物理實驗綜合條件,有望成為世界深地物理實驗的中心。

通過平臺開放和資源共享,將推動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研究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還可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資源共享型的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研究中心、創新基地和綜合實驗平臺,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名片。

關於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國內首個校企共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雅礱江水電以產、學、研合作方式助推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舉措,開闢了國有大型企業支持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先河。

與國際上其他的地下實驗室相比,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巖石覆蓋最深、宇宙線通量最小、可用空間最大,並且具備交通便捷、電力及水源充足、基礎設施完備等優勢。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一期建成投運以來,已經開展了清華大學主導的高純鍺直接探測(CDEX)、上海交通大學主導的液氙直接探測(PandaX)等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以及清華大學主導的錦屏中微子實驗等。

【責任編輯:李沐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開建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錦屏大設施是「十三五」時期國家優先安排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內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大規模建設具有極低輻射本底極端條件的綜合實驗設施。
  • 濰坊北海路通亭街改造工程進入主體結構搭建階段,已立起首個墩柱
    北海路通亭街交通改造工程現場。炎炎夏日,北海路通亭街交通改造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開工2個多月來,整個項目工程已從地下轉戰地上,進入了最艱巨、最關鍵的主體結構搭建階段。8月11日,北海路通亭街交通改造工程首個墩柱——C匝道4號墩成功澆築,意味著橋梁主體結構從地下向空中提升、從深度向高度突破。
  • 黑龍江建設中國首個大飛機拆解基地等軍民結合項目
    黑龍江建設中國首個大飛機拆解基地等軍民結合項目 結合國家實施重大創新工程,強力推進智能製造、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北鬥導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落地建設,積極做好與「核高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重大基礎裝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對接,推動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
  • 嘉庚創新實驗室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原標題:嘉庚創新實驗室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日,中國福建能源材料科技創新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嘉庚創新實驗室」)完成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正式擁有獨立法人地位,標誌著嘉庚創新實驗室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嘉庚創新實驗室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於2019年9月10日成立。
  • 項目接連上馬!人防地下商業街建設正酣
    項目將於今年8月下旬正式開工,12月底恢復路面通車,2021年12月底建成投入使用。這裡的單建式平戰結合人防工程,也就是我們通俗所講的人防地下商業街。這些商業街充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間,是人防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融合發展的產物。
  • 中國化學工程又一批項目緊鑼密鼓開工建設
    各所屬企業做到人到位、心到崗、確保生產經營管理改革等各項工作進入正常狀態。為了將疫情對項目的影響降到最低,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靠前指揮,提前到場謀劃,優化施工組織,採取趕工、搶工措施,制定激勵、補貼辦法,推動項目經營生產順利進行。經過前期努力,中國化學工程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兩促進」,最近又有一批項目緊鑼密鼓開工建設。
  • 中國化學工程總承包的土耳其鹽湖地下天然氣儲庫項目開始注氣運行
    2017年2月10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所屬天辰公司總承包的土耳其鹽湖地下天然氣儲庫項目舉行第一口井注氣儀式。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總理畢納利·耶爾德勒姆、能源和自然資源部部長貝拉特·阿爾巴伊拉克;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鬱紅陽、天辰公司總經理袁學民等出席了注氣儀式。
  • 西安火車站首段地下結構主體封頂 工程整體衝出正負零
    央廣網西安9月18日消息 隨著首段基坑地下室結構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18日,由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西安火車站站房工程首段地下結構正式封頂,這標誌著西安火車站建設進入了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據了解,西安火車站首段基坑長75米,寬60米,開挖最大深度達到了12.5米,為地下三層結構。圍護結構採用止水帷幕形式,基坑土方總量達到22000方,該階段,施工單位分五個流水段進行平行施工,日均交叉作業工人達230人左右,全力推進西安站改擴建工程進度。
  • 全國高寒地區首個地下車輛基地建設正酣 地鐵安通街基地明年6月...
    該項目作為全國高寒地區首個地下車輛基地,預計明年6月底主體竣工,屆時,將滿足72列地鐵車輛停放。9日,記者在安通街車輛基地施工現場看到,這裡機械林立、機聲轟鳴,混凝土泵車、渣土車穿梭往返,挖掘機、裝載機、旋挖鑽機等大小機械設備形成了龐大的機群交叉作業面。
  • 火車站還能建在地下?看基建狂魔如何打造世界最深高鐵站
    通常我們見到的火車站都是建在地上的,但是因為種種特殊原因,有的火車站會選擇建在地下,你見過建在地下的火車站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隱於山的超級工程,它被稱為是世界最深、亞洲最大的地下高鐵站,它就是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
  • 中老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寮國首個石油煉化項目一期工程投產
    中老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寮國首個石油煉化項目一期工程投產 2020-11-30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廣東省潮州市2020年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名單
    25 梅州至潮汕鐵路潮汕站南站房改擴建38026(二)能源工程(9項)155254026 深能潮安2×100MW級燃氣熱電聯產工程項目10316327 潮州市南山園區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範項目19251>28 潮州深能鳳泉湖高新區2×100MW級燃氣熱電聯產工程11340029 潮州閩粵經濟合作區LNG儲配站(一期)項目14000030 潮州市管道燃氣「一張網」項目(市政中壓管網及高中壓調壓站建設項目)10230031 潮州市管道燃氣「一張網」項目(市域天然氣高壓管道工程
  •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國內外實踐與經驗啟示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已開通地鐵的城市有35個,其中於1993年開通的上海軌道交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的地鐵。除地鐵項目外,隧道、交通快速道也是地下交通發展的常見形式。國內建設隧道的案例並不鮮見,南京玄武湖東西向穿湖隧道、寧波湧江過江隧道、黃河隧道、長江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等。
  • 中國化學工程六公司項目建設捷報頻傳
    (王晶晶)中國化學工程六公司大慶龍油核心設備吊裝就位  3月29日11時30分,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黑龍江大慶龍油550項目年產100萬噸懸浮床渣油加氫裝置熱高壓分離器吊裝就位。  該項目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林源化工園區,是黑龍江省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力帶動大慶及東北地區上、下遊的化工、橡膠、機械加工、鋼鐵和醫藥等多個行業聯動發展,並創造5000個就業機會。中國化學工程六公司負責該裝置全部安裝工程。
  • 項目建設已進入清表階段
    10月11日,湛江首家裝配式建築構件廠項目建設進入清表階段。記者 李波 攝昨日,記者在遂溪縣發改局了解到,總投資7億多,填補湛江地區裝配式建築構件廠項目空白的湛江市潤陽聯合智造裝配式建築構件廠項目已完成測繪、地質勘查、圍牆、可研、設計、項目詳勘、監理招標工作。目前,該項目建設進入了清表、場平階段,為一期工程的全面開工創造條件,預計2020年底一期工程將建成投產。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坐擁2個國家級實驗室,到底研究啥的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各類科研機構、實驗室、研究院(所、中心)8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個。
  • 為「超級工程」首個鋼殼沉管披「蓋頭」
    4月12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戰略項目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個鋼殼沉管順利完成下水作業, 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邁上一個新階段。不為人知的是,在下水前的最後一道工序,正是由造船人完成的。為了按期保質完成沉管鋼殼製造,打造百年「智造」工程,在利用造船企業在場地條件、製造經驗方面優勢的基礎上,以打造「智能製造品質工程」為目標,廣船國際、黃埔文衝在承接鋼殼製造任務後,分別研究打造了全新智能化生產車間,建設了一批智能生產線:板材/型材智能切割生產線、片體(小組立)智能焊接生產線、中組立智能焊接生產線、智能塗裝生產線、平面分段流水線及
  • 中國首個高山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投入使用
    中國首個高山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投入使用 2020-12-06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之江實驗室首個科研「飛地」 AI莫幹山基地開工建設
    之江實驗室·AI莫幹山基地效果圖。之江實驗室供圖中新網湖州12月19日電(錢晨菲)19日,記者從之江實驗室獲悉,之江實驗室·AI莫幹山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該基地位於湖州德清莫幹山,是之江實驗室的首個科研「飛地」。
  • ...房企上億新項目落地、新博物館醫院建設進程……7月首周張家口...
    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正式投運 6月29日,世界首個具有網絡特性的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正式投運,這意味著張北地區的新能源成功接入北京電網,將全面滿足北京地區以及張家口地區的冬奧會場館用電量需求,助力2022年冬奧會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對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