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

2020-12-12 餘一鬥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明,其中一部分作為俗語而存在,在我國農村地區廣為流傳。比如說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我們經常說人老體衰,這是生命自然的一個過程,就像生老病死一樣。當人年紀大了之後,不管是身體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會大不如前。所謂殘精,指的是精神面貌比較衰弱,而身體跟精神又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變得很差,那麼他的身體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走向生命的終結也就不遠了。所以要想活得更加健康長壽,就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活一口氣,如果這口氣洩掉了,那麼一個人作為人的存在就坍塌了。所謂老而彌堅,即使說身體狀況良好,更是指精神狀況尤佳。這就是老不洩殘精這句話的意思。

而所謂少不食壯火,指的是年輕人不應該過多進食大補的食物。因為年輕人本來身體就比較健康強壯,他們的各項機能都處於巔峰時刻。此時根本不需要向年老體弱者那樣,通過一些外來的東西進行補充。所謂過猶不及,一旦進補過度的話,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這是生命在不斷進化生長過程中自然適應變化的結果,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身體,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度的進補,這樣對身體是沒什麼好處的。

第二,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過去農村相對比較貧窮,只有一些富裕的人家才能住上比較好的房子。那麼為什麼還要說富不住大屋呢?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想告誡那些發家致富的人,要珍惜手中的財富,不要過度的奢侈浪費。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果一度奢靡,大肆揮霍努力賺來的金錢,很可能很快的就再次陷入貧困之中。一個人的居住環境只要舒適就足夠了,並不需要過度的去裝飾,也更不應該過度的去揮霍。財富的積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而想要揮霍,可能很快就能讓家裡坐吃山空,重新變得一貧如洗,甚至背上巨額債務。所以這句話使得提醒那些富人一定不要亂花錢,要把金錢和財富用在更多的去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而不是完全用在享受方面。

窮不行遠路,則是指在過去傳統封閉落後的農村,一般人家只能困守在土地上,一年四季都很少遠行出門。如果他們想要出門遠行的話,一方面是盤纏不夠,可能還沒有到達終點,就因為路費短缺而捉襟見肘,甚至窮困潦倒餓死路中。另外一方面,因為很多農民並沒有遠行過,如果在湊足了盤纏出門過程中遭遇什麼意外事故,那麼很可能家裡人一點消息都不會得到。這是古人在告誡農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逞強,千萬不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當然這些話放到今天來講,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現代社會發展的情況。畢竟過去農村是一個相對封閉落後的地方,而現在農村已經與世界接軌已經完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們不再因為金錢的短缺而就不能出門,現在有很多農民工在外面打工,有很多農村人走出了農村,走向了世界。所以有一些俗語要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理解,如果離開那樣的環境,可能就顯得並不適用。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讓人想歪,想到男女之事,但是現在的很多詞彙和古漢語中的詞意不一樣,就拿精這個字來說,古人所說的精是指人的「精氣神」,在古人的心中,精氣神這三中東西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是主宰人的整個生長和發育以及衰老的過程,所以說一個人要是「精氣神」沒有了,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也就快不行了。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道出現代人的通病
    事實上,古人的養生之道比現代人所謂的養生科學多了,還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大家平時那麼注重養生,可知道這四句俗語都提到了哪些養生之法呢?圖片:孔子漫畫二、老百姓的生活經驗除了孔子或者其他大儒總結出來的養生觀點,古代老百姓還總結出了更加貼切生活的俗語,也就是大慧前面所提到的四句。首先,咱們先說說富不住大屋。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俗語有很多種類,有的指導老百姓播種收割;有的勸誡世人如果為人處世;有的則是通過面相之術觀察人心;還有一些則是講述養生之道。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一句關於養生之道的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古人的養生智慧何為養生之道?養生之道指的是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兩句才是精髓,說出人們養生通病
    在幾千年的養生發展史中,人們有了四句極其精妙的總結:「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首先,「富不住大屋」意思就是說,在榮華富貴取得了以後,不要回到家鄉去建造大房子。因為,當你因為榮華富貴,受到阿諛以後,很容易就會迷失自我。對這句話最經典的闡釋,就是項羽的故事。根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在項羽軍隊已經佔領了鹹陽以後,他就被人尊為天下霸主。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年輕人要早知道
    他們把這些經驗總結成俗語,簡單實用,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造福子孫後代。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年輕人要早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追求長生不老之術。秦始皇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曾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沒想到的是,徐福再也回不來了,沒有了消息。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現代還適用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養生方面,不少的古方俗語,對現代來說,仍然是適用的。但是也有的是不靠譜的,自己要注意區分。俗語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確有其事還是迷信?能信嗎?一起來看看。「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是什麼?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這句俗語指的是男性,一個男人從出生到年邁後,精氣神是有限的,一旦精氣神缺乏,身體各方面都出出現問題,尤其是腎臟方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你聽不聽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就是講的老祖宗們所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所謂的「老不洩殘精」,就是指人老了以後,到了一定年齡,不服老不行了,所以身體上各方面的機能都會有所退化,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時候,整個人的精氣神時就會呈現出一些不足和虛虧的狀態,很多時候到了老年以後,做很多事情就會往往力不從心了。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很好理解,沒有多大難度,就是說當一個人富裕了不要建造太高大上寬敞的房子居住,當一個人貧窮時不要出遠門。我們從這句俗語本身來說,它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出奇深刻的教育意義,但細細品味,卻是意味深長。中國古代,一向很推崇中庸之道,凡是適可適中最為至上,一旦過了,還不如不足呢!
  • 古人講「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可有道理?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俗語作為一種記錄老百姓生活的語言藝術,一直都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但是卻不能否認所以對老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因為大家可以從書裡頭看到,古代老百姓的生活百態和人情世故,並且也可以被現實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去看寫的是養生之道。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受用無窮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在生產、實踐以及生活中慢慢積累,沉澱形成的,有些話語聽起來似乎有些粗俗,卻影響著一代代人,正可謂「話糙理不糙」!那麼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農耕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因為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以農耕為主的民族,農民種地,靠天吃飯,在日常生活中,古老的農民兄弟們就把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但你知道,歷史是向前的,人們的生活是發展的,有些俗語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未免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比如這句「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古代為何有這種說法?
    住大房子當然好了,現在只有富人才能夠住大房子,而且最為富有的人,他們的大房子還不止有一套。可是,俗語當中為何會有「富不住大屋」這種說法呢?當然了若是想要建個大房子,他們也不是建不起。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還是低調點好。有一句老話叫做樹大招風,出頭的椽子先爛。不管幹什麼,還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才可以長命百歲。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老話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道理?男人早動少吃虧
    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積累當中,沉澱下來許多優秀的文化瑰寶,俗語作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不得不讚嘆,老祖宗擁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智慧,他們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一句句俗語,熟讀俗語,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和諧,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