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明,其中一部分作為俗語而存在,在我國農村地區廣為流傳。比如說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我們經常說人老體衰,這是生命自然的一個過程,就像生老病死一樣。當人年紀大了之後,不管是身體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會大不如前。所謂殘精,指的是精神面貌比較衰弱,而身體跟精神又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變得很差,那麼他的身體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走向生命的終結也就不遠了。所以要想活得更加健康長壽,就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活一口氣,如果這口氣洩掉了,那麼一個人作為人的存在就坍塌了。所謂老而彌堅,即使說身體狀況良好,更是指精神狀況尤佳。這就是老不洩殘精這句話的意思。
而所謂少不食壯火,指的是年輕人不應該過多進食大補的食物。因為年輕人本來身體就比較健康強壯,他們的各項機能都處於巔峰時刻。此時根本不需要向年老體弱者那樣,通過一些外來的東西進行補充。所謂過猶不及,一旦進補過度的話,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這是生命在不斷進化生長過程中自然適應變化的結果,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身體,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度的進補,這樣對身體是沒什麼好處的。
第二,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過去農村相對比較貧窮,只有一些富裕的人家才能住上比較好的房子。那麼為什麼還要說富不住大屋呢?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想告誡那些發家致富的人,要珍惜手中的財富,不要過度的奢侈浪費。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果一度奢靡,大肆揮霍努力賺來的金錢,很可能很快的就再次陷入貧困之中。一個人的居住環境只要舒適就足夠了,並不需要過度的去裝飾,也更不應該過度的去揮霍。財富的積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而想要揮霍,可能很快就能讓家裡坐吃山空,重新變得一貧如洗,甚至背上巨額債務。所以這句話使得提醒那些富人一定不要亂花錢,要把金錢和財富用在更多的去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而不是完全用在享受方面。
窮不行遠路,則是指在過去傳統封閉落後的農村,一般人家只能困守在土地上,一年四季都很少遠行出門。如果他們想要出門遠行的話,一方面是盤纏不夠,可能還沒有到達終點,就因為路費短缺而捉襟見肘,甚至窮困潦倒餓死路中。另外一方面,因為很多農民並沒有遠行過,如果在湊足了盤纏出門過程中遭遇什麼意外事故,那麼很可能家裡人一點消息都不會得到。這是古人在告誡農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逞強,千萬不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當然這些話放到今天來講,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現代社會發展的情況。畢竟過去農村是一個相對封閉落後的地方,而現在農村已經與世界接軌已經完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們不再因為金錢的短缺而就不能出門,現在有很多農民工在外面打工,有很多農村人走出了農村,走向了世界。所以有一些俗語要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理解,如果離開那樣的環境,可能就顯得並不適用。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