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整治成功大道環島南立交橋下違建區域。
執法人員送服務、糾違法,多舉措提升路政執法能力。
▲執法人員治理私自挖掘公路埋水管現象。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施贇 通訊員 譚傳武 傅秋萍 圖/市交通執法支隊提供)市交通執法支隊是一支日夜忙碌、身體力行打擊非法營運、「兩客一危」和整治路域環境違法行為的執法隊伍。近年來,該支隊致力於維護道路暢、安、舒、美,在日常路政工作中,積極創新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取得豐碩成果。該支隊陸續獲得交通運輸部2017年度全國「優秀執法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五一先鋒號」等二十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就像人與人見面「先看臉」一樣,來到一座城市,最先看到的是城市的「臉」。廈門之所以是高顏值城市,也正是因其環境優美、道路整潔。為將廈門的美繼續保持和升級,執法人員想出了讓道路舒適、美麗、安全、暢通的「三步曲」,不斷加強路域環境整治力度。
治理超限亂象 城市「五官」更立體
公路就像城市的「五官」,協調才能展現出城市的美。該支隊聯合多部門推動出臺了《廈門市交通建設項目移交接養管理暫行辦法》,新建、提升改造公路移交接養的,需向交通執法機構辦理移交確認,將路域環境基本達到「八個無」等標準列入移交要求,保證廈門城市的「五官」立體、好看、協調。
此外,執法支隊在治超方面下了重力。自2016年以來,共查獲超限車輛9636輛次,監督卸載貨物18.15萬噸(卸載率100%),年均超限率控制在2%以下,重要路段超限率控制在1%以下。
該支隊將多次違法的超限車列入「黑名單」,執法人員通過「智慧眼」快速識別鎖定違法車輛,近年來辦理「一超四罰」案件156起,其中責令企業停業整頓102家、吊銷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3家、吊銷車輛運輸證20起、吊銷駕駛員從業資格證31起。
查處汙染路面 保養呵護城市的「臉」
人的皮膚需要保養,城市的「臉」也要注重呵護。8月19日和20日,執法人員針對城市「臉」上的「斑點」進行治理——市交通執法部門聯合公路分局組織人員和機械進場,針對G324線新民鎮政府路段和S213線汀溪路段兩個路段,沿線諸多商家在人行道與道路之間私自鋪設水泥緩坡進行集中清理工作。此次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2人次,車輛6車次,清除私設道路連接口38處,總長度約為163米。通過此次路域環境聯合整治行動,這兩個路段的路面環境重新恢復乾淨整潔,安全隱患得到消除,提升轄區路域環境,確保公路安全。
私自挖埋水管、私自立廣告牌結對「霸街」、佔用公共資源為自己「開設道路」……為了消除「臉上」這些不和諧的「斑點」,除了常態化路政巡查,該支隊還強化科技投入和運用。自2018年開始,該支隊率先使用無人機開展路域執法取證,針對大型橋梁隧道、臨水橋下空間等人力不易巡查取證區域,發揮無人機高空航拍、近距離聚焦拍照等優勢,提高巡查範圍和取證效率。這就如同是給廈門城市的「臉」做了一次次的美容,找出不足,重點保養,使其容光煥發。
整治橋下空間 消除「黑頭」「痘印」
人的皮膚常會出現黑頭、痘印等狀況,城市「臉」上也會出現小瑕疵,也要常清理。8月4日,執法支隊針對新陽大橋下大型歷史遺留的違建物進行一次全面大掃除——面對佔地約100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80平方米的高危違建物,執法人員先是協助業主單位對房屋內桌椅、空調、器械等雜物進行騰空,後調用挖掘設備對房屋主體結構進行拆除。同時,對村民違規圈地養殖家禽的設施及其他堆積物進行清理整治,徹底消除新陽大橋橋下空間安全隱患。
這樣的「清潔工作」,執法支隊始終未停止過。組織拆除演武大橋、國道324線崎頭橋、新陽大橋橋下大型歷史遺留違建物1600多平方米,同時藉助各相關部門力量集中拆除中洲大橋橋下違建華藏庵、環島路大型「偽景觀石」、濱海西大道違建店面等多處大型歷史遺留違建物。「清潔面膜」用到位,讓廈門的美更加閃耀。
【數據】
交通執法365天全覆蓋
廈門市交通執法支隊率先推行「交通執法365天全覆蓋」執法理念,實現市幹線公路全路域沒有大型高立柱廣告牌,轄區公路已成為高顏值廈門的名片。2016年以來,共糾正制止各類涉路違法4.1萬起,辦結路政案件(不含超限)2.74萬件,與「十二五」相比年均增長約15%;拆除非標,清理違建違搭、違佔公路及橋下空間6.8萬平方米。
【亮點】
「執法三項制度」獲推廣
2017年以來,廈門支隊率先在路政執法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製度、法制審核制度,「執法三項制度建設」作為2019年全省優秀典型被省司法廳在《法制日報》專欄報導,相關經驗在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得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