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宋朝茶畫藝術:「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碰撞

2020-12-18 重度歷史愛好者

本期導讀宋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鼎盛時期,宋人好飲茶,在當時全社會自上而下飲茶風尚十分盛行和普及。因此在有宋一代我國的傳統茶文化獲得了充足的發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所謂「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宋人在品茗茶清香的同時,有人提出將此美好的畫面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進而也催生出一個全新的令人沉醉的茶事繪畫藝術。

這種藝術將中國傳統茶文化與繪畫藝術充分的融合和滲透,有助於兩種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初」體驗

茶起源於中國,在中國,茶受到廣泛的喜愛,上有王侯將相,下有市民階層,普通百姓,皆有好茶風尚。在「俗世界」裡,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雅世界」裡,有「琴棋書畫詩酒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社會的各個階層。

據史料記載,茶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

雖然說茶很早就被神農採摘和使用,但是在早期並沒有「茶」字,而是借用「荼」字,一直到唐代陸羽《茶經》的問世,才統一了茶的名稱和用途,確立了茶的字形和音義。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風俗的普及,到唐代的「比屋之飲」,唐代的飲茶風尚由於陸羽的推動,繼而在文人雅士中蔓延開來,茶事活動常作為輔助出現在唐人集會的畫面中。

茶聖 陸羽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中國茶文化一樣,二者都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化積澱,同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繪畫藝術與茶文化在魏晉時期就已經結緣。當今社會的人們,對古代文人、士大夫所熱衷的品茶作畫,焚香奏琴等雅集活動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仍充滿神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茶文化與繪畫藝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二者卻一直有著不解之緣。茶事繪畫藝術是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相互滲透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作為歷史中一種特殊的繪畫體裁,其內容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層的茶事活動。畫中人物形態栩栩如生,意境表現深遠悠長,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其內在的飲茶情趣。

(二)、宋代之前的茶事繪畫藝術

茶事繪畫,即是指描寫茶事活動的繪畫藝術,是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相互滲透的一種表現形式。

有關茶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茶已被用作藥來煮飲的歷史。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敬茶仕女帛畫可以看到,茶為漢時皇宮之飲料,據史料記載,當時茶只局限於上層貴族社會,未成習俗,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習俗開始迅速普及。唐代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階段,發達的經濟與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成為飲茶風氣盛行的前提條件,因此,飲茶在唐代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生活習慣,飲茶的生活習慣在唐代呈現出「比屋之飲」的景象。

茶經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中詳細敘述並總結了茶葉生產、茶藝茶道等從源頭至現狀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茶經》問世後,既推動了飲茶風尚在文人雅士中的蔓延,也為後世茶文化的繼承,奠定了理論基礎。

茶事活動在唐代中期以後,逐漸走向興盛,並且在文人雅士的集會中日益普遍。繪畫作品具有真實再現社會生活情境的功能,在當時的繪畫中呈現出許多有關茶事活動的題材。在唐代茶事繪畫作品中,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是目前被公認的歷史上第一幅茶事繪畫作品。

《蕭翼賺蘭亭圖》

除此之外唐代茶事繪畫還有唐人絹畫《唐人宮樂圖》《弈棋仕女圖》,孫位的《高逸圖》,盛唐人物畫大家周昉所作《調琴啜茗圖》等。

《調琴啜茗圖》

在這些作品中,雖然有關於煮茶、奉茶的描繪,但茶並未成為畫作所表現的主體內容。這些畫直接的映現出唐代宮廷飲茶生活和士大夫飲茶品茗的歷史,並且形象的重現了唐代的飲茶麵貌,氣韻生動,久經歲月依然熠熠生輝。

(三)、鼎盛時期的宋代茶事繪畫

宋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和茶文化在宋代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宋代的基本國策是右文抑武,這一基本國策在根本上穩固了封建帝王朝的統治,並且推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人雅士階層在宋代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宋代文人雅士在宋代茶事繪畫走向繁榮與成熟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文人雅士在宋代茶事繪畫走向繁榮與成熟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他們而言,飲茶不再以解渴為目的,而是提升生活品味,滋養精神。宋代文人為普通的飲茶活動賦予了藝術性,並且增添了其文化內涵。

宋代諸多文人名士都嗜茶成癖,他們經常借茶抒情,以茶明志。因此,茶詩、茶詞、茶畫,在宋代一時興盛起來。

北宋名臣範仲淹,一生勤奮好學,不僅精通儒學,文採斐然,而且通曉軍事,功績卓越。此外他與同好章岷都喜愛飲茶,尤愛、鬥茶,並精於茶事。二人在一次品茗閒聊時,文思泉湧,著茶詩一首《和張岷從事鬥茶歌》。全詩一氣呵成,首尾相應,將鬥茶過程中,氣氛之火熱,表現的酣暢淋漓。並且將鬥茶時所用茶器的精美,描繪的細緻入微。載譽中國茶文化史。

宋四家之一蘇軾,生平愛茶,視茶為佳人,常借茶言志,直抒胸臆。曾著有許多茶詩,其中《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全詩寄情深長,其中以茶喻人,將其對茶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宋四家除蘇軾之外,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是愛茶之人,並且都著有茶論。其中蔡襄所著《茶錄》,享譽古今,成為了歷史上僅次於陸羽所著《茶經》的茶文化著作。《茶錄》不僅豐富了宋代茶文化的美學內容,並將飲茶活動推向了藝術的高度。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和極高的藝術價值。

宋代文人在欣賞具體的茶事繪畫過程中,以題字詠詩的方式,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現在畫卷之中,開創了書畫題跋的先河,因此茶詩茶詞的興盛,豐富了茶事繪畫的文化內涵,推動茶事繪畫走向更高的藝術殿堂。

(四)、宋代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融合的具體表現

01、皇室

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痴迷書畫,造詣極高,並且通過利用皇權創辦書畫院等方式,培養藝術人才,使北宋繪畫走向輝煌。此外他還嗜茶成癖,精於茶事,撰有《大觀茶論》,在中國繪畫史和茶葉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宮廷內他常與滿朝文武進行茶宴集會。他為記錄當時雅集茶會的場景,在自己所畫的《十八學士圖》基礎之上改畫而成《文會圖》,即是宋徽宗所畫的朝廷內茶宴傑作。

《文會圖》

《文會圖》是描繪文人雅士集會於庭院吃茶、飲酒的畫作,畫中庭院被欄楯圍護四周,垂柳、古槐等樹木,枝葉繁茂,排列有序,無一絲雜亂之感。文人雅士、仕女童子等人物,形態各異,有的圍桌而坐,有的站立交談,有的交相耳語,有的側身聆聽。 人物服飾和髮式描繪的真切細膩。矮几旁的茶爐內,火焰正旺,備水衝茶。

02、文人雅士

劉松年,南宋著名畫家,居於南宋四家之首,佔有中國繪畫史一席之地。他一生所作茶事繪畫繁多,貼合實際生活,取材廣泛,技藝高超,意境深遠,尤其是描寫隱逸高士雅集的茶事繪畫。例如,《攆茶圖》。劉松年的《攆茶圖》細緻詳盡的描畫了宋代文人雅聚品茶時的情景,以及點茶所用的器皿、程式禮儀、具體流程等。

《攆茶圖》

畫面中共有六名人物,左側三名僕役中一名坐立磨茶,一名佇立桌邊,一名提湯注水,右側三人中,有一躬身伏案書寫的僧人,另外兩人坐立旁邊,認真觀看僧人作書。畫面中人物的面目神情,刻畫生動,人物衣著,細緻入微。該畫面真實再現了宋代茶飲的主流點茶形式以及歸隱山林,寄情山水的先賢高士們雅集品茶、觀畫作書時的生動場景。

03、平民百姓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出現了眾多的茶坊,宋朝人愛飲茶,宋代城市中茶坊到處可見,數量眾多。例如《清明上河圖》中局部描繪市井喝茶的小茶坊,畫中幾人一邊喝茶一邊談論,話題好像很精彩。

宋人平民日常

由宋代茶肆的大量出現和民間飲茶禮儀的普及可見,茶在宋代市民階層日常的生活中,已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滲透到上至皇家庭院,下至街頭百姓的各個社會階層,豐富了畫家們進行茶事繪畫創作的題材。

(五)、宋代茶事繪畫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的巔峰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盛況。在此歷史背景下,宋代的繪畫藝術以及茶文化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代繪畫藝術在理學文化的影響下,其寫實技藝達到了高超的地步,宋代飲茶風氣上至朝堂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十分盛行,加之宋代宋代畫家對點茶及點茶活動樂此不疲,並且經常以茶事活動為創作基礎,使得宋代成為茶事繪畫發展過程中的鼎盛時期。

宋代在茶事繪畫的發展歷史中,是重要的轉折時期,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在唐代茶題材只是作為一種人物畫的點綴和鋪墊,但是到了宋代,朝堂文人已經使茶事繪畫突破了人物畫的桎梏,注重意境的表現和作者胸次的表達, 真正體現出自身的精髓。從社會性角度來看,宋代的茶事繪畫與時代相結合,注重表現社會生活場景,著眼於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如實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

由此可見,宋代在茶事繪畫發展史上,承接了唐代茶畫的開端,同時也對世俗社會的描繪和拓展加大了範圍,為茶事繪畫的內容,增添了藝術底蘊和文化內涵。自宋以後,元朝入住中原,由於蒙古族統治者粗狂的民族特徵及肉食乳飲的的生活習慣,人們喜歡十分簡單的飲茶方式,所以散茶十分流行,這就與宋代點茶的品飲方式截然不同, 一個精緻儒雅的點茶,一個返璞歸真的烹茶,雖然飲茶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元代茶事繪畫卻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宋代茶事繪畫的藝術特徵。

《陸羽烹茶圖卷》

例如,趙原所作《陸羽烹茶圖卷》,以茶聖陸羽形象入畫,描繪山長水遠、草木青蔥的自然景象,畫面精心構圖,筆墨細膩,同時也將自己悠然的胸懷與性情融入畫中,躍然紙上。這種人物真實寫照和注重環境描繪的茶事繪畫特徵,正是宋代時所興起的。

明代,朱元璋下令廢除進貢團茶,飲茶方式成十分簡單泡茶方式,簡潔的飲茶方式對茶和茶文化在明代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自宋王朝滅亡以後,由文人雅士所倡導的飲茶理念幾乎消失。直至明代又形成了士人愛好品茶, 體會茶之真味的流行風尚,並且出現了大量的茶論著作。明代是中國文人山水畫的興盛之際,同時也是文人雅士熱衷茶事活動之時,所以明代描繪茶事活動的繪畫也是頻頻出現, 並且帶有一股空靈清秀,崇尚自然的韻味。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國茶事繪畫自唐代興起,至宋代脫離人物畫的範疇,並且遠比唐代精細,真正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同時對元、明、清茶事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長足發展的宋代,受理學思想的影響,繪畫藝術的寫實技藝達到了巔峰,為茶文化在繪畫藝術中的生動表現,提供了客觀條件。與此同時,茶文化又為繪畫藝術,增添了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由此可見,宋代茶事繪畫不僅是中國茶事繪畫的巔峰時期,同時也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茶畫藝術與茶樂藝術一樣,都是對整個茶文化體系的藝術化再現
    茶畫藝術與茶樂藝術一樣,都是對整個茶文化體系的藝術化再現茶畫是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極具藝術性的元素內容,通過對茶畫創作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茶畫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實際上是整個茶文化體系成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產物。
  • 【東地•文化】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 茶元素是一種充滿文化藝術特徵的綜合化元素內容
    茶葉產品不僅是一種生活元素,更是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標籤。當然,我國茶文化體系的內涵要素極為豐富多樣,尤其是其中所詮釋的藝術理念和文化思維,都成為當前風景畫創作過程中,所值得融入和應用的重要因素。通過整體創新和全面優化,從而真正意義上推動風景畫創作提升。
  • 為何喝茶飲酒成為宋朝人的流行文化?淺談茶酒為主的飲食文化發展
    很難有人想到宋朝,因為宋朝實在是太弱了,打仗打到把北宋打成南宋,把皇帝變成俘虜。國家又有出了名的三冗:「冗兵冗官冗費」。在沒有民族大團結之前很多人把宋朝當作民族戰爭的恥辱。但是要說到科技與文化藝術的發展,上面的幾個朝代在宋朝面前都不夠看,甚至是盛唐的璀璨文明也不一定說超過宋朝。
  • 現代茶空間融合大師藝術 小罐茶第三代品牌體驗店杭州開業
    11月12日,小罐茶首批3.0品牌體驗店於中國茶都——杭州萬象城隆重開業。該店創造性引入「世界大師藝術」概念,以現代、時尚的茶空間,融合達·文西、拉斐爾兩位藝術巨匠的經典畫作,為消費者提供別具一格的藝術品茗體驗。當天,華潤新鴻基房地產(杭州)有限公司招商部負責人鄔逸飛、小罐茶銷售中心總經理於暉等嘉賓共同出席品牌體驗店現場並剪彩,對新店開業送上祝福。
  • 傳統古畫和潮流藝術碰撞出喜茶新靈感!
    畫作主題以《韓熙載夜宴圖》第一部分「聽樂」為場景原型,描繪出派對主人韓熙載邀請梵谷、愛因斯坦、貝多芬、卓別林、夢露等古今中外名人相聚於家中,暢飲喜茶、共賞潮流音樂的景象。可以說是融合了喜茶經典元素與中外名人飲茶場景的「靈感飲茶派對」!空間中還將具有科技感的錫箔紙材質作為第二大要素,融合藝術家的靈感創作,多維立體地展現非遺文化和潮流的靈感碰撞。
  • 【一線茶話】茶是集合藝術
    茶壺、茶杯,不小心破損了,沒關係,中國古老的鋦活兒、金繕藝術可以讓它們更加絢爛。因為茶正逐漸火熱起來的金藝、銀藝、銅藝、鐵藝、錫藝,也讓傳統文化又迎來了欣欣然重生。 茶,不僅能讓心近的人聚合在一起,一杯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集合的平臺。每一項藝術,每一個手工藝人,都能在一杯茶中,品出自己的滋味,都能用一杯清茶,詮釋自己的價值。
  • 吃茶看畫賞器靜心!「事茗深圳新人文生活——2020茶文化藝術主題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文/圖吃茶、看畫、賞器、靜心……11月27日下午,「事茗深圳新人文生活——2020茶文化藝術主題展」在深圳市東門步行街思月書院開幕「展覽不在大小,最主要是在於展品的內涵、文化的深度和參展藝術家的審美。這次展覽的策展別具用心,文化氣息濃厚,很接近我們的當代日常生活,讓我們在觀賞中得到藝術的薰陶和啟迪。」▲深圳市羅湖區齡方畫院院長、書畫家張玲霞「茶是中國的國飲。」
  • 東方茶與西方藝術的空間美學 小罐茶首批3.0品牌體驗店落地杭州
    11月12日,小罐茶首批3.0品牌體驗店於中國茶都——杭州萬象城隆重開業。該店創造性引入「世界大師藝術」概念,以現代、時尚的茶空間,融合達·文西、拉斐爾兩位藝術巨匠的經典畫作,為消費者提供別具一格的藝術品茗體驗。
  • 從「煎茶法」到「點茶法」,聊聊宋朝的「點茶」文化及後續發展
    但是宋代的「點茶法」的茶末放置在每位飲用者的茶盞中,而不是直接放在煮水的壺中。並且會用茶筅慢慢攪拌茶末,最後將煮沸的水導入茶中,完成一杯清香的茶飲,原理與今天的速溶咖啡有些許類似。「點茶法」是中國古代沏茶方法與茶文化發展的一次高峰,而「點茶法」的出現與宋朝的文化、經濟繁榮密不可分。
  • 書單 | 茶敘藝術·茶與生活
    茶,是十分古老的飲料。對許多人來說,喝茶也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喝茶則不光是為了潤喉,而是追求一種超乎之外的東西,那不僅涉及眼耳鼻舌身五官細緻的感受,甚至可以反映時代的生活文化與美學態度。喝茶時,看著那樣小小一片葉子,在水中翻騰旋轉,升起又沉澱,卻舞出千百種滋味。何等神奇。一杯好茶,講究「色香味」俱全。
  • 安徽這個千年古鎮,不生產茶,卻因茶而火,更是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這裡的大運河指的是宋朝時期有名的河流,名叫汴水,又名渙水。汴水與淮北結下了深刻的聯繫,位於濉溪縣中南部的臨渙古鎮名字就是由此而來。臨渙古鎮距離濉溪縣約37公裡,臨靠汴水修建,是古時是連接南北兩地的重要樞紐。佔地面積約168平方千米,別名古茶鎮,已有1000多年歷史,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 宋朝雅士的「冬趣」圖鑑:出遊、雅集、宋宴、茶事
    宋朝,對於它的前輩唐朝感覺一般,卻十分崇尚魏晉文化。魏晉有雅集,宋人也得有,宋朝最出名的雅集莫過於西園雅集。西園雅集的發起人是宋神宗的「渣男」妹夫,宋朝著名畫家王詵,西園也是他的府邸。宋朝的冬至大如年,所以各家便都忙著宴請、聚會,這到是給我們心目中「禁慾系」的宋朝添了一絲煙火氣。二、三茶事宋人愛風雅,所以只要和「雅」沾邊的事物他們都願意嘗試,誰讓人家是文化人呢?
  • 拾 畫 | 畫中茶事
    而自古茶文化就盛行於文人雅士間,飲茶在唐朝已成為風尚,不僅和禪文化結合有了「禪茶一味」,唐朝的詩人們也競相吟詠茶詩彼此唱和;而宋以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成為文人們的「四般閒事」,低調的彰顯著個人的文化品位;到了明清,文人們紛紛以茶為性靈之寄託,籍由一杯茶在心靈世界中優遊自適,涵養心性。在歷史的演變之中,飲茶的方式在逐漸改變,唐朝盛行煮茶煎茶,宋朝喜歡點茶鬥茶,而明朝講究泡茶品茶。
  • 大墨手作|與藝術相遇的下午茶時光
    這個夏天,大墨蒲公英的孩子們去五臺山寫生,去公園裡製作風箏,在兒童節探險,在父親節體驗水墨畫...這一次,福州愛琴海校區又完美展現了一場寓教於樂的少兒美術活動是什麼樣子的。福州校區的老師們準備了孩子愛吃的小蛋糕、華夫餅、不同口味的果汁、新鮮的應季水果。
  • 從「飲茶」到「隱茶」:宋明文人以茶入畫,景色卻為何大相逕庭?
    在飲茶之餘,畫家、詩人們還熱衷於以茶為主題吟詩作畫。在《蕭翼賺蘭亭圖》中,便真實還原了唐朝人煮茶飲茶的過程。到了宋代,飲茶成風,在文人群體中間產生了許多與茶有關的雅趣,他們時常相約鬥茶,點評各自所藏好茶,分出高低。這種以茶會友的雅集場面在許多繪畫作品中都能看到,例如閻立本的《鬥茶圖》和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
  • 茶密論——宋徽宗皇家品味論茶密
    「天下一人」——宋徽宗(趙佶)被世人稱嘆為最有藝術品位的皇帝。宋徽宗一生的藝術成就和貢獻,就如他的「花押」落款「天下一人」一般,獨具品味,氣度非凡。他的《穠芳詩帖》集書法、詩詞、書畫藝術為一體,書法如詩,文筆如畫,功底深厚,辭藻斐然,仿佛用文字畫了一幅美麗醉人的畫。
  • 點茶分茶又鬥茶,宋朝人真會玩
    自唐陸羽著茶經後,茶便漸漸成為無論是高門雅士,還是平民百姓都樂於享有的事物。到了宋代,茶文化幾乎達到巔峰,成為人們的「每日開門七件事」之一:柴米油鹽醬醋茶。不過需要提醒一句,宋人的飲茶法,跟今人的開水衝泡法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本期我們就來說說宋人的飲茶文化。
  • 細密畫--印度繪畫藝術的結晶
    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藝術也散發著獨特神秘的氣息。印度繪畫藝術的主要形式就是印度細密畫(miniatures)。什麼是印度細密畫?莫臥兒細密畫是莫臥兒皇家贊助的宮廷繪畫,主要描繪王室肖像,王朝歷史,戰爭場面,狩獵情景和宮廷生活,融合了波斯細密畫的裝飾性,印度傳統繪畫的生命活力與西方繪畫的寫實技法三種因素,形成了折中而又獨特的風格。因為是皇家贊助的藝術,皇帝的審美趣味決定著繪畫風格的顯著特徵。
  • 建盞與宋朝茶文化
    其中有些能夠在後世失而復得,則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建窯茶盞便是其一。建盞的鼎盛時期是在宋朝,終南北兩宋之世,建盞一直是飲茶器具的極品,貴戚權門競相追逐,文人雅士吟詠把玩。但是建盞為今人所重視,卻是近十年以內的事。喜歡瓷器的朋友如果查閱明清以來的資料,關於建盞應該所得不多,有的也只是只鱗片爪,語焉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