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入冬的一個傍晚,我打開某寶,想買一條牛仔褲。
於是我搜「牛仔褲 秋冬 女士」這樣的關鍵詞,首頁推薦給我許多,每一個商品簡介的關鍵詞,都努力告訴我,他們的牛仔褲特別修身,穿上超級顯瘦。
我看了看模特圖,基本能想像它們的樣子——
非常緊身,把胯部緊緊束縛起來,別說透氣了,連血液循環都難以保障。
褲長呢,默認只有九分褲那麼長。
而且口袋很小,基本等於裝飾品,什麼都放不下。
無論我怎麼搜索「長褲」,模特身上的牛仔褲,依然露著腳脖子,似乎那是女人必不可少的性感。
嘿,他們是真不知道,女人的腳脖子,在秋冬也會害冷嗎?
我忽然意識到,我需要的並不是一條「女褲」,而是一條寬鬆、保暖、夠長,口袋還超大的牛仔褲。
於是改搜「男士牛仔褲」,毫不費力地就選中了一條,——比女款便宜很多!
貨到之後,我試穿了一下,非常滿意,絲毫沒有因為什麼獨特的男性設計,而造成的不妥。
於是我又買了一條,這次是加絨的。
現在我正穿著它,裡面搭配一條薄薄的德絨秋褲,走在 -11℃ 的日照小城,竟然也沒覺得冷。
我終於明白男士們為什麼冬天也可以輕裝上陣了。
他們穿著為「人」設計,而不是為「女人」設計的牛仔褲!
它厚實擋風,又不緊身,形成了一層寬鬆的保暖層,實用極了!
2
一個人生來具有多重特質。
我們可以分為「聰明人」和「蠢人」,「善良的人」和「邪惡的人」,「力氣大的人」和「力氣小的人」……
而性別,原本就沒有理由成為最重要的那個。
可令人驚訝的是,性別被一次次過分強調。
牛仔褲沒有性器官,人們卻硬生生分為「男褲」和「女褲」。
鞋子也沒有性器官,人們卻硬生生分為「男鞋」和「女鞋」。
從私企招聘,到國考事業編,無數正常的工作,不需要任何性器官的勞作,卻赤裸裸標註著「限男性」或者「男性優先」。
更不要說冠姓權、繼承權和農村的宅基地,也硬生生把性別作為一條紅線。
男權社會的資源分配規則就是強行從女性那裡割一塊肉餵給男人,製造出資源分配的不均的現象。
製造這種傾斜幹嘛呢?為了幫男人爭取「生育權」。
作為一個天然沒有生育能力的性別,他們的「生育權」是通過別人實現的,他們不會孕育後代但他們還想有後代,於是,保障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專屬子宮用的婚姻制度誕生了。
這些不公平的資源分配機制使女性承受著長期的物質資源匱乏,男人這時候掏出來一個從單女那裡搶來的饅頭問女人:想吃嗎?想吃你就生個孩子來跟我換。
——來源微博:@人生鼎廢
3
疫情過後,有段時間號召節約糧食。
某餐館推出「男版套餐」和「女版套餐」,同樣的價格,女版的內容卻少了許多。
一個原本沒必要區分男女的東西,一旦刻意區分,就可能意味著,男性群體對女性群體的侵犯。
「你是一個女人,怎麼能和男人一樣呢?」
「女性」早已不是一種生理特性,而是隨時隨地被塞入框架:
作為女人,你應該又瘦又小,穿著緊巴巴的衣服,和擠腳的鞋子,說話輕聲細語,溫柔賢惠。
你要具有極高的道德感和同情心,懂得體貼別人,和那些粗心大意的男人可不一樣。
你最好吃的不多,尤其不愛吃肉,安於現狀,不爭強好勝,坐在酒席上端茶倒水。
連朱軍都在節目裡堂而皇之地說:「我堅決不會洗碗,因為我覺得那個,真的應該是女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