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扎染

2021-02-07 藝點兒藝術

扎染是指在織物上運用扎結成綹(或縫紉)浸染技藝印染成花紋的工藝。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藝品。古稱絞纈。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

唐代扎染髮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扎染工藝是先用線在織物上扎結成綹(稱線勒扎結),或在織物上縫紉(稱線縫扎結),用以防染;

然後入染缸浸染;浸染後抽去所扎或縫的線,在織物表面形成由深至淺的暈染花紋 。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扎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

宋代《大理國畫卷》所繪跟隨國王禮佛的文臣武將中有兩位武士頭上戴的布冠套,同傳統藍地小團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於服飾的直觀記錄。經過南詔、大理國至今的不斷發展,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扎染技法的採用。使面料富於變化,既有樸實渾厚的原始類,又有變換流動的現代美,具有中國畫水墨韻味的美和神奇的朦朧美,扎染服裝是立足民族文化的既傳統有現代的服裝藝術創作。夾染、抓染、線串染及疊染等出現各種不同的紋路效果。

十世紀,因扎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宋仁宗明令嚴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為宮廷專用品,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扎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古時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稱草木染。常用的染料有紅花,紫草,藍靛等。那時候的扎染技法有米染,面染,豆染等。

即用豆面,石灰調成防染槳,通過花板塗在布上,然後煮染,可出現蘭底白花的效果。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鬆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

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的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會,明朝洱海衛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至民國時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喜洲等鄉鎮,已經成為名傳四方的扎染中心。

「現代扎染是針對傳統扎染、蠟染和藍印花布這三種傳統染色工藝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即在各種紡織面料和成衣上運用現代防染科學技術和各種特殊工藝手法,創造出區別於傳統「三染」、工業印染審美特徵的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平面、立體或單色和多色交融新圖形的可產業化的藝術實踐活動」。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文化,與傳統扎染一樣,現代扎染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還在本質上體現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傳達不同時代氣息的特徵,具有「筆墨當隨時代變化」(石濤語)的開放性特點。

那麼,在信息化、數位化快速發展、數位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數碼思維」和「數碼行為」成為我們正常「生活方式」的今天,數位化處理技術產生的數碼藝術也必然能為現代扎染藝術借鑑,並成為當代設計師創造現代扎染新圖形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設計語言。

扎染的工藝大致分為扎花、浸染兩個流程。

一、扎花。

以傳統的手工紡織原色(白色)「土布」為載體材料,以手工縫綴為主、進行縫扎結合。手工縫綴是形成圖樣的主要工序,藍圖早已爛熟於縫綴婦女的心中,她們看似信手拈來,卻把怒放的山茶,盛開的梅花,翩翩的蝴蝶,鮮嫩的青草,飛翔的蜜蜂,以及山川風物、民族風情、花鳥魚蟲、幾何圖案等等,都展現在她一針針的縫綴之下。為了造成浸染後色澤深淺不一,形成洇染、潑濺、滲浸、淡化,以及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縫綴之後要對每一處「『擷』撮採線結之」。

縫綴者的審美情趣在此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她們在縫綴時,對摺縫的寬、窄、松、緊、疏、密都各有所別,扎結時扎結的長短、鬆緊、稀密又各自不同,就決定了扎染成品花色圖案的千差萬別,絢麗多姿。這是白族婦女心靈手巧的外化物質載體。在扎染世界中,我們絕對找不到兩幅花色圖樣或色調感情完全雷同的扎染布,原因完全在此。

二、浸染。

浸染的染料為點蒼山上天然生長的蓼藍、板藍根、艾蒿以及核桃皮、黃梨皮等植物的藍靛溶液。以上天然植物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用蒼山的山泉水浸泡,待其色素充分溶解後便成為藍靛冷溶液備用。浸染採用手工反覆浸染冷加工工藝。首先,將扎花完畢的布匹用清潔的泉水反覆浸漂後,浸入染缸。又根據對花色、圖樣明暗的藝術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多次浸染。經反覆多次浸染後,取出漂洗、晾乾,拆去纈結、整合熨平,便成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布帛上被縫綴的部分以及因縫綴而摺疊的部分,在浸染中染料無法滲入染色,它與染了色的部分形成反差,根據縫綴者構思的花紋圖樣便完全顯現了出來;又因在縫綴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次數和染料的濃度不完全相同,縫扎花紋圖案的邊緣部分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程度不一,圖案便產生了自然暈紋、洇浸、潑濺、滲透、淡入或淡出的藝術效果,使整幅扎染布帛的圖像色調呈現出青靛閃翠的印象派風格,藝術畫面有若中國畫潑墨大寫意般藝術效果,意境若隱若現、如夢如幻,給人們留下了巨大的藝術想像空間。

(以上圖文自『地平線下的陳設』)

讓生活多一點兒工藝

——騰訊新聞客戶端訂閱搜索藝點兒藝術

——微信訂閱藝點兒藝術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瀏覽藝點兒藝術的產品創造平臺nextbuy360.com,和用戶一起創造用戶喜歡的產品。


相關焦點

  • 周城扎染:解讀時代變遷下扎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自從觀看了李子柒的一期布料染色視頻後,我突然想對我們古代先賢流傳下來的扎染工藝進行一番深入的探究,同時也想同眾人一同透過這我國傳統民間最早採用植物進行染色的工藝之一——扎染技術,去了解和感悟當時期人們在生活當中對自然風格、民俗風情和情感的表達。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扎染工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扎染工藝。6月29日至7月4日,池州學院赴孝肅社區扎染文化展示宣傳實踐團的志願者們在孝肅社區居委會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古老的技藝,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工藝就已成熟,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術。
  • 扎染工藝的重新言說
    > 林芳璐的扎染作品製作過程初見林芳璐的作品,不禁為其特質迥異又兼收並蓄的面貌暗暗吃驚。看似簡約現代的形態之內,攀附著充滿民俗風情的語句;純粹統一的色彩之下,充滿了由結構的起伏帶來的千迴百轉;既有充滿靈性的情感表達,又毫不違和地與家具用品親密聯誼……林芳璐藝術性的表達賦予她的作品對於生活本源的真摯追求,或是呈驚人體量的,或是四兩撥千斤的挖掘著中國傳統工藝的可能性,而這一切要從她與藍染工藝的相遇說起。
  • 傳統工藝來襲,get「扎染」服裝新穿法
    在我國民間有一種傳統工藝被稱為「扎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被廣泛地運用到民間服飾中。隨著潮流的不斷演變和輪迴,傳統工藝不再局限於小眾,而是被各大設計師搬到日常穿著的服裝中去,為時尚圈提供新元素。扎染工藝是一種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
  • 中國傳統工藝:"扎染"爆火時尚圈!
    許多人或許會誤認為它出自西方,實際上這種工藝早在中國東晉時期就已經成熟了。據全球時尚數據平臺Lyst 報導,在去年,'扎染'一詞已經是搜索量增長最快的時尚關鍵詞。看似'老掉牙'的傳統工藝,早已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圈弄潮兒的必備單品。
  • 傳承發揚民間工藝 淮安一幼兒園上演扎染時裝秀
    ,展現了民間工藝的特有魅力。據了解,此次活動從每件衣服的挑選到扎染、配色、晾曬及節目編排,孩子們都全程參與。這衣服是我和老師親手配色、扎染並晾曬的衣服,一定要展現出最美的形象。」張娜娜、王靜等老師說,扎染工藝在我國已有逾千年歷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直以其獨特的魅力點綴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是民間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此次活動,孩子們自己動手參與扎染,既體驗了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質樸、純潔、善良的美好生活,又感受到了樸實無華、天然成趣的神韻之美,同時還激發了他們主動學習、創造及探索、發現的熱情。
  • 獨具魅力的沉澱之美:民間扎染工藝特色及其應用和傳承
    2.扎染工藝的世界性分布扎染不僅美觀,而且製作工藝相對簡單,原材料也很豐富,所以許多國家都有扎染工藝,但是因各地的歷史文化不同,所創造出的扎染作品也各不相同,都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徵。在秘魯和中東古代的歷史遺蹟中均有扎染織物的發現。
  • 經典老工藝過時了?今年扎染流行再回潮,款式時髦又潮流
    隨著復古潮流的興起,許多經典老工藝捲土重來,再次風靡時尚圈,尤其是扎染工藝,最受歡迎 經典老工藝過時了?「編織裝」沒市場了,今年扎染流行再回潮,款式時髦又潮流,明星達人也上頭。而你還在等什麼呢?
  • 扎染工藝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佔領球鞋圈
    而扎染,就是這樣的一種流行元素。扎染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過,是一種中國古老的染色工藝,古時候也叫做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這種工藝步驟分為扎結和染色兩個部分。它大概有一百多種手法可以形成不同樣式的扎染風格,所以根據顏色,手法以及手藝人多年的經驗和想法能夠形成多種多樣的圖案,不同的人製作出來的也有所差別,而此也就成為這一工藝最為吸引人的部分之一。雖說扎染技術的起源時間無從考究,但是早在東晉時期這一技術就已經成熟起來了。
  • 染色︱皮革扎染工藝及應用
    3、染法工藝:從結構上看,皮革專用染料種類繁多,幾乎包括了各類染料,其中以偶氮型和金屬絡合染料為主,尤其是後者在皮革上應用發展更快。染色時將同一離子類型的幾種染料按色彩和染色要求混合後加入。鉻鞣革的染色是一個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基本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包括吸附、滲透、固著三個過程。
  • 傳統工藝興起啦!扎染單品處處可見,每一樣都值得入手
    現在所流行的扎染元素就非常符合當今年輕人的時尚口味了,它既有時髦感又顯得色彩非常豐富。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染色工藝,它利用染色手藝將布料部分結紮起來使其不能完全著色的方法。雖然作為一種傳統工藝,但是它非常符合潮流時尚單品的走向,一點都不顯土氣老氣。
  •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2018-08-02 14:48:33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扎染布?
  • 走進大理扎染之鄉,製作工藝複雜,年輕人表示不願意學
    雲南,彩雲之南,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和厚重的歷史積澱孕育了多彩的民間文化,還有令世人驚豔的風景,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大理周城村的扎染,就是雲南獨特風景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要向當地人介紹周城村的特產,估計他們脫口而出的,肯定是扎染。扎染的發展歷史周城的扎染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根據史書記載,在東漢時期,大理就出現了染織之法,後來經過不斷發展,扎染已經成了白族人的一門看家本領。
  • 扎染之美
    唐代扎染髮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十世紀,因扎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宋仁宗明令嚴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為宮廷專用品,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
  • 傳統工藝再次流行?扎染單品斑斕絢麗超吸睛,丟掉沉悶的黑白灰吧
    扎染這個詞,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可能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街頭上的時髦精們「花裡胡哨」的彩色單品,大家一定見過。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民族的技術在現在又流行起來,時尚界又興起了一股扎染風。
  • Dior新包預覽,2021早春度假系列,全新紮染和皮革鏤空工藝
    Dior 2021早春度假系列時裝秀Dior 2020秋冬新作 Bobby 手袋依然是2021年的主打,通過鐳射切割工藝Dior 2021早春度假系列我們熟悉的 Book Tote 上點綴絢爛的植物花卉圖騰,30 Montaigne 手袋則運用扎染工藝
  • 扎染——民間藝術瑰寶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扎染2006年以及2008年,雲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後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雲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
  • 服裝面料設計——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xié)、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其工藝特點是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然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
  • 所謂的扎染是什麼?
    扎染有著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是出於新疆地區。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變化自然,各有特色。
  • Dior推出新季珠寶Tie & Dior:扎染工藝為靈感
    鑑賞|Dior推出新季珠寶Tie & Dior:以彩色寶石呈現「扎染」效果最近,Dior推出了新一季高級珠寶系列——「Tie & Dior」,靈感源自Dior本季高級時裝主打的扎染工藝。新系列依然由Dior高級珠寶部藝術總監Victoire de Castellane設計,融入近20種彩色寶石,鋪排出醒目的漸變色調,讓人聯想到織物面料扎染後的暈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