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誅心之論」可殺人。
這幾天,接連看到「江蘇常州金壇區河濱小學一小學生繆可馨作文課後跳樓墜亡一事」的新聞,有人甚至大幅發文聲討學校、教師和現行教育制度。
為什麼出一點事情,眾人都這樣「棒打落水狗」似地追著不放?在魯迅先生的《藥》、莫言先生的《檀香刑》裡,也有如此多的看客與憤青,不深入了解學校的具體管理、不了解教師的艱辛與付出,有什麼理由談對與錯?
涉事教師承認曾掌摑墜樓小學生、墜樓小學生教師承認掌摑……17日,繆可馨家人稱涉事老師曾打孩子一耳光,於是,一年前的舊事拉到這裡重新討論,更是深挖涉事老師收紅包補課一事。感覺,有點過了。
上過學的人,如果是70、80後,說沒有挨過老師的打,那是假話。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只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習特優的優等生;一種是學習超差、被放棄的學生。
即使90後,也遇到過老師的批評、嚴責與體罰。現在正在上學的「08年後」的孩子,也挨過老師的耳光。
難道,做家長的,難道也要跑去學校質問老師,難道都去鬧?都去學校反映?都去媒體訴求?
孩子到底有沒有錯?孩子為什麼會出錯?這是應該值得反思的問題。現在的孩子上學,家長基本上都是「陪讀生」,最清楚其中情況,尤其前幾個月「網課」教學期間,哪一家不是雞飛狗跳、家長孩子鬧得不可開交?為什麼?孩子學習不行、聽課不認真、作業完不成……家長打孩子嗎?別說打一個耳光,估計不準吃飯、尺子打、各種掐和擰……種種手段自己都用了吧!為什麼老師打一下,就傷了孩子的自尊?傷了孩子的童心?
老師領的是工資、幹的是教學工作、服務的是眾多的學生……絕不是「一對一」教學。當過老師的都知道,一進校園,吵雜聲、廣播聲、讀書聲、校外買賣聲……多數老師,哪一位不是年輕輕的就白髮遍布(不是粉筆灰染成的)?哪一位出了校門就像獲得新生?哪一位老師的手機費是與家人通話而消耗掉的?哪一位老師不是白天忙工作,晚上還要在群裡苦口婆心地輔導學生?
我們都心疼這名墜樓的孩子,畢竟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上寶,我們都惋惜這名孩子,小小年紀,還沒有享受世間生活的美好就離開這五彩斑斕的世界……那麼,心疼與惋惜有用嗎?指責、批鬥、處分、開除、判刑……有用嗎?
前有大學生補考作弊跳樓,後有小學生修改作文跳樓……我們應該反思:家長,在「家校共育」環節,到底怎麼做的?你們,究竟做了哪些工作?一出事就找學校,成績好就是孩子聰明?考上大學就是家長功勞?這一切純屬無稽之談!
請不要繼續批鬥這位老師,老師最大的錯就是太嚴格、老師最笨的做法就是管理嚴、老師最愚蠢的舉動就是去打人、老師最不明智的地方就是教學收費(紅包)……
試想,一個老師,如果從一年級開始放棄一個學生,連續帶這個孩子6年,他(她)的成長,恐怕只知道與遊戲為伍,和打架做伴,註定成了不了一名學霸。記住,老師放棄一個孩子,不需要太久,一兩個星期就夠了!
請問: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家,嚴格要求;在校,緊抓嚴管。這樣的孩子成績能差哪裡去?一味地嬌慣,一味地寵愛,一味地溺愛……這不是培養溫室的「花」,而是養育社會的「渣」。
當務之急,不是刨根問底地追責,而是逝者已逝,願早點入土為安!社會上也不要去炒熱點,胡吹亂侃、妄加揣測、唯恐天下不亂,何必呢?請收起你「看客」的心態、管住你「叫囂」的嘴巴、收起你「浮躁」的內心,把自己手頭的事幹好。
相信一切自有公斷。
從自己做起,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好才是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