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國際空間站三名太空人返航後發現地球變了

2021-01-11 網易教育

Two NASA astronauts and a Russian cosmonaut on Friday made a safe retur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o find the planet transformed by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兩名太空人和一名俄羅斯太空人於4月17日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回,卻發現地球已經被新冠肺炎疫情改變。

Andrew Morgan, Jessica Meir and Oleg Skripochka touched down in central Kazakhstan at 0516 GMT in the first returning mission sinc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lared COVID-19 a global pandemic in March.

安德魯·摩根、傑西卡·邁爾和奧列格·斯克裡波奇卡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5時16分降落在哈薩克斯坦中部地區。這是自世界衛生組織3月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來的首次返回任務。

Morgan had been on the ISS since July last year, while Meir and Skripochka arrived in September.

摩根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邁爾和斯克裡波奇卡於去年9月抵達。

"TOUCHDOWN! Welcome home, Oleg Skripochka, Andrew Morgan and Jessica Meir!" Russia's Roscosmos space agency wrote on Twitter.

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4月17日在推特上寫道:「著陸!歡迎回家,奧列格·斯克裡波奇卡、安德魯·摩根和傑西卡·邁爾!」

Unusually, NASA and Roscosmos did not show live footage of the trio parachuting down in their Soyuz landing capsule.

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沒有實況直播聯盟號返回艙打開降落傘的著陸過程。

parachute [ˈpærəʃuːt]:vi.跳傘

This was scrapped "due to technical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epidemiological situation," Roscosmos said.

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說:「由於與流行病學情況相關的技術限制」,這一環節被取消。

Subsequent footage from the landing site showed recovery crews wearing face masks and rubber gloves as they hauled the crew members out of the Soyuz MS-15 capsule, which was lying on its side.

隨後播放的著陸地點拍攝的畫面顯示,地面接應人員戴著口罩和橡膠手套,把他們從已降落的聯盟號MS-15返回艙中拉出來。

"Please keep your distance," one ground crew member could be heard telling another.

從視頻中可以聽到,一名地面工作人員對另一人說:「請保持距離。」

While the trio's landing site southeast of the Kazakh town of Dzhezkazgan is the same as for previous crews, the pandemic has forced changes to mission-end protocol.

與之前的返回人員一樣,三人的著陸地點位於哈薩克斯坦城鎮傑茲卡茲甘東南部,但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讓任務結束後的流程不得不作出調整。

The crew will not be flying back home via Kazakhstan's Karaganda airport as usual because it has been shut down, like so many other airports across the world.

三名太空人無法使用卡拉幹達機場這個常規中轉站返回各自的國家,因為該機場像全球許多其他機場一樣被關閉。

Instead, Skripochka will fly from the Baikonur cosmodrome used to launch missions to the ISS while the NASA duo will take off in a plane from the steppe city of Kyzlorda after a drive of several hours.

斯克裡波奇卡將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飛回俄羅斯,這裡也是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發射基地。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兩名太空人將在驅車幾小時後,從草原城市克孜勒奧爾達搭乘飛機。

In a media appearance aboard the ISS prior to her departure, Meir sai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forego embrace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s she gets to grips with a new culture of physical distancing on Earth.

邁爾在啟程離開前在國際空間站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返回地球後,她要努力適應保持身體距離的新文化,但不與親友擁抱太難了。

"I think I will feel more isolated on Earth than here," reflected Meir, who made history as one half of the first all-women spacewalk along with NASA colleague Christina Koch in October.

邁爾說:「我想我在地球上會比在這裡感到更孤獨。」她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同事克裡斯蒂娜·科赫在去年10月份進行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創造了歷史。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a rare exampl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the West -- has been orbiting Earth at about 28,000 kilometres per hour since 1998.

國際空間站是俄羅斯與西方合作的罕見例子,自1998年以來一直以每小時約2.8萬公裡的速度繞地球運行。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 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SpaceX「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
    根據最新消息,「龍飛船」經過27個小時的軌道追逐後,首次成功將四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Crew-1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上11點晚抵達國際空間站,同行的有4名「Expedition 64」成員,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維克多·格洛弗、麥可·霍普金斯、香農·沃克和日本太空探索署的太空人野口宗一(Soichi Noguchi),他們將在那裡停留6個月。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開啟新生活
    根據 消息,「龍飛船」經過27個小時的軌道追逐後,首次成功將四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霍普金斯在完成對接後對任務控制中心說。「SpaceX和NASA,祝賀你們。這是一個從佛羅裡達海岸到國際空間站操作飛行的新時代。」     「Resilience」的到來標誌著商業飛船首次將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ISS)進行長時間停留。
  • 地球上空,美國太空人在空間站進行著全球直播,繩子斷了會怎樣?
    最近在看美國太空人的空間站直播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太空人在距離地球400公裡處不停地生活,他們時不時要出來檢查空間站艙外工作狀態,有時遇到故障甚至不得不帶著工具箱前去維修,維修一般都是小幅度的工作,都是些縫補、加固之類的。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
  • 馬斯克「龍」飛船新內景曝光,太空人穿著T恤進入空間站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載人龍飛船通過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進入地球軌道,飛船對地高度達201公裡。兩名太空人分別是1966年出生的道格拉斯·赫爾利(Douglas G. Hurley)和1970年出生的羅伯特·貝恩肯(Robert L. Behnken),他們都是曾三次進入過太空的老手。
  • 龍飛船順利對接國際空間站!距離200米左右太空人進行手動操作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儲信儀導語:Space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在太空待了整整一天後,於美國東部時間31日上午10點16分正式對接國際空間站(ISS),而這一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5分鐘。
  • SpaceX周日首次進行商業載人發射 將四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TechWeb】11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將4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這是該公司首次進行商業載人發射。
  • 美國太空人頸部發現血塊,撤回地球後,暴露出航天大國的共有短板
    起因還是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一項醫學實驗,他們想了解一下太空失重環境對頸內靜脈的影響,在國際空間站邀請到11名太空人,其中9名男性,2名女性,平均年齡46歲。這個實驗的醫療檢查需要靠同伴來完成,並沒有專業的醫護人員,醫學院的專家通過視頻會議指揮一名太空人使用超聲波儀器對其它太空人進行身體檢查。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在地球的上空,擁有著大量的衛星環繞,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千米處,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它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發射與1998年,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而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
  • SpaceX老闆馬斯克確診,4名太空人進入空間站
    當地時間11月18日,瑞典電視臺報導,特斯拉CEO、SpaceXCEO兼CTO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到訪瑞典後被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後,屍體為什麼不能運回地球?只能進行太空葬禮
    就在太空人完成他們的任務清單時,太空船內電線產生火花,在船艙純氧環境中迅速蔓延,發生火警,17秒後三名太空人均已死亡,屍體已經和太空衣溶在了一起。    原計劃在聯盟1號後,再發射聯盟2號與聯盟1號交會相接。  但聯盟1號太陽能帆板未能打開,電力供應不足,導航系統也出現故障,手動作業系統受到損壞,恰逢當時風雨交加,阻礙了聯盟2號發射,斷絕了在空中對聯盟1號進行搶修的可能,飛控主任只能讓聯盟1號緊急返回地球。  飛船飛到第18圈,科馬洛夫開始作業系統返航。
  • NASA太空人首次收穫國際空間站上種植的蘿蔔作物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人Kate Rubins加入了太空「園丁」的行列。 她於11月30日收穫了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第一次種植的蘿蔔作物。NASA稱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收穫」。太空人此前已經種植了各種蔬菜,包括生菜、捲心菜、芥菜和甘藍。雖然其中一些最終出現在菜單上,但許多被送回地球進行分析。這就是Rubins收集的20個蘿蔔的情況。
  • 被遺棄在外太空一年才被發現的太空人,著陸後發現國家沒了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發現人們所見的南天白雲只是獨屬於地球的大氣層,在大氣層才是更加廣褒無垠的真空宇宙,從這時起,人們的目標已經不再局限於徵服地球天空,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更長遠的徵服宇宙上。太空人作為一個職業是在近代才產生的,在當時,只有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才有能力將自己的太空人送到外太空中。而這些太空人大多經過嚴格的訓練,是比飛行員肌肉和眼光更加靈敏的一群人。
  • 美媒:空間站太空人吃上自種蘿蔔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據合眾國際社美國奧蘭多1月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慶祝新年的方式之一是吃蘿蔔。這是除綠葉蔬菜外,首批在太空種植的蔬菜。報導稱,這些太空蘿蔔是過去27天裡在微重力環境中由種子長成的。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展太空農業計劃的一部分。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成功在太空烘焙曲奇餅乾
    (圖片來源:Christina Koch/Twitter)第一批在太空中烘焙的食物(一批餅乾)已經在上周搭乘SpaceX的載貨龍飛船返回到地球。這些「太空餅乾」原本是一些與「零重力烤箱」一同發射升空的巧克力曲奇餅麵團(「零重力烤箱」是國際空間站上第一臺為微重力環境設計的烤箱)。去年11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宇宙飛船將這些甜餅麵團和烤箱送上了空間站,今年1月7日,這些餅乾和烤箱搭載載貨龍飛船返回到地球。
  • 三名太空人全身血管破裂而死,用生命警醒了世界各國
    因為太空人是一個危險係數極大的職業,太空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為了祖國和全人類的航天事業他們挺身而出。在整個人類航天史上,有過耀眼的成績,比如美國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也有過慘烈的悲劇,比如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3名太空人慘死的航天悲劇。當初美國冷戰時期,兩國為了一較高低,在各個領域展開了瘋狂的競賽,不僅是軍事領域,還包括航天領域。
  • 科學網—空間站菌株威脅太空人健康?
    目前,科學家發現在國際空間站存在的腸桿菌菌株,與一些醫院環境中發現的機會主義感染微生物十分相似。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當地時間31日,美國首次商業載人試航成功完成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兩名美國太空人順利進入空間站。美東時間上午10時16分,美國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接近國際空間站,並開始執行對接任務。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開玩笑說:地球可能都快裝不下你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尋找到真正的宜居星球,從而飛出地球到新的家園生活和繁衍,目前來看人類正在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包括我國「天問號」在內共有三顆火星探測器直奔火星,在2021年初到達火星。其中阿聯也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航天局在2014年才成立,在2017年就提出了「2117」計劃,希望在100年後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建立迷你城市。可以說未來是太空時代,人類註定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並且尋找新的家園。
  • 被遺忘太空的蘇聯太空人,任務期間國內暴動,返航後:我是哪國人
    蘇聯和美國的冷戰,間接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在1961年人類第一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那些太空人承載著人類的夢想登上太空。太空人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對太空人的要求很高,選撥和考核有著非常高的標準,選撥出來的每一個太空人都是國家的人才,他們對國家來說就是爭奪榮耀的英雄,所以他們就是每個國家的「大熊貓」,要被特殊保護的,但是在上個世紀末有一個國家竟然把太空人遺忘在了太空,差點因為缺少物資永遠的離開地球。